关于将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改为“六·三”学制的建议办理答复
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1204148
建议人: 胡志强
主办单位: 淄博市教育局
答复时间: 2020-03-09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胡志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改为“六·三”学制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学制是国家规范教育行为的一种基本制度,是教育活动能够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淄博市是较早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地区,1996年,在全国率先完成普九任务,比全国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提前了整整15年。1986年,淄博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对全市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制作出了规划,指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分小学、初中两个阶段。我市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制可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1990年前,全市暂实行‘五·三’学制;1990年后城区可逐步实行‘五·四’学制;乡镇仍实行‘五·三’学制;1995年后,乡镇可逐步实行‘五·四’学制。”到2000年,全市最后一批初中三年制学生毕业,初中在校生均为四年制。至此,淄博市用10年时间完成了初中学制“三改四”。

一种学制一旦确定后,在较长的一个历史阶段都会保持相对稳定。除非该学制不符合国家政策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该学制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相悖,否则一般不会轻易进行学制改革。不过,由于当前两种学制并存,且多数地区实行“六·三”学制,因此,市教育局对学制问题一直保持关注,并持开放讨论态度。总体来讲,当前启动学制改革的时机和条件并不成熟。

首先,从理论支撑来讲,对于“五·四”学制和“六·三”学制的优劣,缺乏科学严谨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没有定论。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科技竞争对人才的渴求、当代小学生心智成熟水平提升等因素出现,学界和社会已经开始探讨将整个基础教育时间缩短至10年或11年的可能。我们正密切关注各种争论,供决策参考。

其次,近年部分地区学制改革的实践来看,“五·四”转“六·三”的地区,如哈尔滨、濮阳等;也有“六·三”转“五·四”的地区,如我省原先市内各区县学制不统一的东营、泰安。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前沿城市上海,从1985年开始五四分段试点,2004年全市推开,2015年再次印发《关于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五四学制的通知》,今年4月,又将这一通知有效期延长至2025年。我省基础教育比较发达的烟台,也同样表明坚持五四分段。

再次,从我市基础教育育人质量来看,2018年,省教育厅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专家组对17市高二年级教育质量进行了评价,我市学生品德素养指数、审美素养指数、学习水平能力指数、幸福指数等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位,学业水平成绩指数居全省第二位;同年,省教育厅委托第三方专家组进行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我市学生体质健康平均分、及格率均居全省前三名。从高考成绩来看,去年我市高考成绩略有下滑,但从长期趋势来看,我市自2003年至今,高考成绩总体处于上升状态。在2019年高考成绩不甚理想的情况下,我市高考成绩仍名列全省前茅。

另外,从义务段学位供给来看,2022年开始,我市将迎来小学入学高峰,并持续到2025年前后。为应对未来小学学位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市正按照规划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加快热点地区学校建设。因此,如果理论或实践表明我市应向“六·三”学制过渡,最好的时机应是入学高峰期即将过去时,届时小学有相对充足的学位,也有利于减轻初中压力。

您在提案中提到的很多问题,多数都现实存在,我们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研究。这其中不乏有和学制有关的问题,但也有些跟选用的教材版本有关,有的和教师的水平能力有关,有的则和学校育人理念有关。对此,我们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凡不属于学制问题造成的,逐一采取措施予以推动解决。属于学制问题的,在学制暂时不动的情况下,也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缓解。

同时,对学制问题,我们将持续关注,并继续积极听取包括您在内的各界人士意见,也欢迎您继续关注并随时向我们提出中肯建议。对发现的教育中其他问题,也欢迎随时向我们建言,共同促进淄博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的淄博学子受益于我们的共同努力!再次感谢您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义务教育阶段“六三学制”是我国基本学制形式,仅有我市及少数地区使用“五四学制”。相比于“五四学制”,小学六年时间比较宽裕,可以开设丰富的课程;初高中各开三年,课程安排比较紧凑,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符合国际趋势,便于教学交流。 一、“六三学制”相对于“五四学制”更符合学生年龄认知特点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智力发展速度很快,一般情况下,“六三学制”的初二既是身体发育高峰,也是智力发育高峰,更是知识转折的高峰。而“五四学制”学生身体发育高峰落后于知识转折高峰一年,学生在智力不能承受情况下学习,致使大部分学生成绩下降,失去自信心,甚至逆反厌学;农村地区学生发育较晚,受害也更大。同时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更大困难。 在小学阶段,“五四学制”部分课程将六年内容压缩在五年内,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困难,有拔苗助长之嫌。以数学为例,二年级时“六三学制”数学乘法学习一学期,下学期再学习除法;“五四学制”则在乘法口诀尚不熟练时,即开展退位除法,更有进一与退一教学设置,导致学生难学、知识难掌握。在初中阶段,则因小学阶段有的学生根基没有打牢,跟不上趟的孩子越拉越多,分化严重。同时,某些学科则因授课时数激增易导致学生厌学。 二、“六三学制”比“五四学制”教材、课程设计更好 1.人教版编组委由全国知名专家、心理专家组成,为“六三学制”编制的教材在难度适合性、系统性、科学性等方面均为全国最好的教材。而“五四学制”使用教材则在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教材衔接上存在一定差距。 以数学教材为例,现在使用的青岛版五四制教材容量大、梯度大,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要求高,在学生没有消化吸收时即开展新的教学,出现赶进度情况。很多新的知识点混在练习中,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大的挑战。 2.“六三学制”课程设计更合理。以化学教材为例,“五四学制”初中三四年级都开,“六三学制”则只有三年级开。相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时间却延长很多,老师不得不把讲课的速度放得极慢;因缺少新知识,学生感到乏味,久之造成学生厌学。时间分配的不合理,也冲淡了语文等对孩子人生更为重要的学科,致使学生总的学习效果不好。 三、“六三学制”比“五四学制”更便于交流 义务教育阶段“六三学制”是我国的基本学制形式,在大部分地区实行。我市中小学教师在赴先进地区交流经验时,遇到了因学制不同而导致的教材不一样、进度不同步问题,难以正常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不利于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四、“六三学制”比“五四学制”更符合义务教育发展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三个发展任务分别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在中考压力难以改变情况下,初中老师会选择拔高教学难度、选择题海战术,没时间关注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均衡发展。“五四学制”使孩子承受这种压力整整提前了一年,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同时,农村孩子发育相对较晚,对“五四学制”具有更大的不适应性,导致了城市与农村教育差距拉大,违背了义务阶段教育公平的初衷。而在教学设施、师资配备、家庭投入上,初中的投入都要更多,家长经济负担也更重。 综上所述,为下一代更好全面健康成长,推动我市整体教育水平提高,建议制定时间表,克服困难,将“五四学制”尽快改为“六三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