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构建“1543”职业指导教育工作体系
索引号: 11370300004224677M/2024-5487556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11-14 发布机构: 淄博市教育局

淄博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构建“1543”职业指导教育工作体系

发布日期:2024-11-14
  • 字号:
  • |
  • 打印

淄博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构建“1543”职业指导教育

工作体系

 

  2024年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文章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条规定,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第三十九条明确要求,职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就业创业促进机制,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职业体验、求职指导等就业创业服务,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现代化就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就业的主要路径之一,以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着眼点,加强职业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不仅是中职教育“育人为本”理念的精准落地,也是推动高质量就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职业教育法,着力构建“1543”职业指导教育工作体系,通过贯穿1条主线、协同5方联动、搭建4个平台、健全3个保障,积极探索中职职业指导育人的有效途径,打造全环境、全要素、全过程育人新格局。

  以“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工匠精神”为主线,贯穿人才贯通培养全过程。在中高本一体化建设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强调中等职业教育升学与就业并重。我市根据中职学校联办的不同学制,如五年制高职、五年一贯制、普通中职以及“3+2”、“3+4”等,制定了针对性的职业和学业生涯指导教育与研究计划。首先,通过“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工匠精神”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其次,注重在学生的学业生涯中持续对接就业目标。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组织职业规划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掌握职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在学生的终端阶段,致力于帮助他们达成就业目标。通过举办招聘会、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指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同时,注重跟踪学生的就业情况,收集反馈意见,不断优化职业指导教育和服务。

  构建“五方协同”育人机制,优化职业指导育人培养体系。我市从全员育人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好政府、学校、企业、家庭以及个人为主体的协同育人功能,完善职业指导育人体系。一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政府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区域产教联合体作用,通过政策激励当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学校人才培养,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平台,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实现沉浸式职业指导教育。二是健全学校育人机制。指导学校成立校级职业指导委员会,构建涵盖“校领导—职能部门—职业指导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的“五级联动”职业指导育人工作机制,全员打好协同育人“组合拳”。三是发挥企业协同育人作用。企业以用人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全市“院校访千企 千企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派出企业家、技能大师、产业教授、劳模工匠等180人次走进中职校园,大力弘扬产业文化和先进企业文化,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激活家庭育人的良好氛围。邀请家长进校分享职业经历、工作心得和面临的挑战,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与学生一起探讨未来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尊重和成长的家庭环境。五是发挥学生个人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特征、兴趣特长、能力倾向、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实践活动,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准确定位自身角色。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和实践教学,激发个体发展潜能,不断培养职业规划的意识,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能力。

  拓展“四个平台”育人空间,夯实职业指导教育发展基座。充分发挥课程、环境、竞赛和实践四个关键平台作用,从课内到课外、理论到实践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一是打造课程育人平台。基于学生终身发展需求,构建以通识课程为引领,专业技能课程、特色选修课程、第二课堂实践课程为支撑的“一引领三贯穿”职业指导育人课程体系。建成“必修课全面覆盖、选修课丰富多彩、微课有趣易得”职业指导课程框架。开发编写创新创业、职业素养、职业发展与职业指导等教材10余本。二是打造文化育人平台。强化环境育人功能,举办市县(区)“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在校内开辟就业创业文化长廊,展示优秀毕业生风采和优秀成果,广泛宣传优秀毕业生职业发展故事和职业教育领域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劳动光荣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学校主动邀请成功校友、行业精英、劳模工匠等进校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弘扬产业文化和先进企业文化,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三是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全市积极推动各校开展引企入校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各学校通过开设电商班、校园创业节、创客工坊、创业社团、校区创业园区和建立校内物流园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搭建实践实训平台。目前,全市共建“校中厂”式实验实训基地13 个,吸纳企业资金达800余万元,组建双创社团130个,登记志愿服务学生1.2万人。常态化开展全市师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综合项目培训,形成“校赛为基础,市赛、行赛为延伸,省赛、国赛为重点”的四级梯队竞赛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助力学生练就扎实的就业本领。近年来,1.6万余人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双创”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项200余项。四是建立职业服务和咨询平台。搭建全市齐鲁产教融合服务平台,链接院校、行业、企业、人才,为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通过建立16个中小学职业启蒙和劳动教育基地,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职业体验,做好职业启蒙,增强中职学校服务社会、促进普职融通的能力。各学校职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心理教师等人员每学期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咨询辅导,疏导求职困惑,提升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学校每年开展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或升学后的发展情况和毕业生满意度,推动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健全“三个保障”工作机制,为全员育人创设优良环境。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通知》,指导学校制定加强学生职业指导的实施方案,从制度、组织和工作流程等维度出发,构建好主体明确、多方协力的职业指导工作机制,以制度保障推进职业指导工作。二是优化师资队伍保障。做好职业指导工作,根本在师资。市级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学校配置好专职师资,选聘行业企业优秀人员充实师资队伍,不断引导、支持和帮助职业指导教师履行好职业指导职责。认真做好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搭建竞赛成长平台,进一步丰富提升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目前,全市教育系统3人入选山东省职业指导服务专家库,35人入选全市首批职业指导服务专家库,全市职业学校现有创业咨询师、创业指导师100余人,为推动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就业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三是建立五维职业指导评价保障体系。从师资、课程、环境、实践、服务五个维度构建职业指导评价体系。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评价职业指导教师,从“双创”“生涯规划”课程、校园思想文化环境育人、实践活动育人及咨询服务作用发挥等方面全面考查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完成效果以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