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驻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 | ||
---|---|---|---|
索引号: | 11370300004224677M/2020-5116016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0-06-05 | 发布机构: | 淄博市教育局 |
驻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引导高校强化功能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加快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专业布局,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能力和水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六大赋能行动” 和高质量发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在进行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组织专家论证、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现制定《驻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质量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彰显优势特色为核心,以专业设置精准对接产业发展为导向,分类引导高等学校通过专业优化调整,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政策链、服务链一体融合。以高校专业调整优化助力淄博产业赋能行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助推淄博凤凰涅槃、加速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优化结构。主动适应淄博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引导驻淄高校对接重点产业集群特别是“四强”产业发展,科学布局、合理设置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规格上超前规划,全面实现人才培养与需求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
坚持突出特色。引导驻淄高校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优势,坚持一校一策,科学定位,特色发展,通过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专业和高水平专业,建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坚持立足需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强化内涵意识、质量意识,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和结果满意度,不断提升人才、科技供给的匹配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服务区域发展的贡献度。
坚持服务发展。主动将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工业强市、文化强市相衔接,重点服务“十二大攻坚行动”“六大赋能行动” 和“四强”产业攀登计划,打造一批对全市加速崛起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专业群。
(三)主要目标
引领和支持驻淄高校紧密结合淄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超前布局规划专业调整。新增一批与“四强”产业相关的新兴专业;优化提升一批与我市传统产业关联度高的特色专业;调整转型一批与现代服务业适应的应用服务型专业;挖掘培育一批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专业。通过实施驻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程,利用3年时间,支持驻淄高校专业调整优化和专业建设,全市高等教育专业布局结构趋于合理,质量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新增一批与“四强”产业相关的新兴专业
依据我市“四强”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组织高校进行专业调整,在经费投入、平台建设、人才引进、项目计划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重点支持发展集成电路(芯片)、半导体微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与工程、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云计算、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与生物工程等专业。2020到 2023 年,在高校新设专业中遴选 10个左右重点支持发展专业,建设期 3 年,每个专业财政支持资金300万元,对特别重大专业建设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办法解决。通过高校重点发展专业项目建设,引领和支持各高校紧密对接“四强”产业布局,调整设立新专业,全面提高服务“四强”产业能力。
(二)优化提升一批与我市传统产业契合度高的特色专业
依据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人才需求,围绕高校“双一流”专业和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在经费投入、平台建设、人才引进、项目计划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全面支持发展机械工程与机械设计、电气电力工程、机电与数控技术、智慧农业、纺织技术、工业分析、化学化工等专业。2020到 2023 年,在高校现有专业中遴选 10个左右特色支持发展专业,建设期3年,每个专业财政支持资金200万元。通过高校优化提升专业项目建设,引领和支持高校紧密对接区域传统产业发展需要,建设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全面支持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三)调整转型一批与现代服务业适应的应用服务型专业
依据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人才需求,组织高校进行专业调整规划,在经费投入、平台建设、人才引进、项目计划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优先支持调整转型旅游管理、文化创意、物联网、动漫与数字媒体应用、财会金融、社区服务管理、医养健康、老年教育等专业。2020到 2023 年,在高校转型调整专业中遴选 10个左右转型支持发展专业,建设期 3 年,每个专业财政支持资金100万元。通过高校调整转型专业项目建设,引领和支持高校紧密对接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建设应用服务型专业,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
(四)挖掘培育一批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专业
发挥企业的市场和资源优势,鼓励支持高校与我市企业合作办专业和二级学院,增强高校专业调整活力和动力,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支持在山东理工大学挂牌成立淄博电子信息学院,推动半导体微电子专业发展。支持齐鲁医药学院申办医学专业硕士点,助推我市新医药和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支持淄博职业学院与山东莱茵科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中德智能制造二级学院,推动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支持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与山钢集团共建山东钢铁学院,拉长我市冶金金属材料产业链。支持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文旅二级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建设时尚创意设计二级学院,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支持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淄博技师学院纳入高等教育序列,提升高等教育规模和人才培养质量。2020到 2023 年,在高校中遴选10个左右校企合作项目(专业),建设期3年,每个项目财政支持资金50万元。通过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建设,激发企业参与高校专业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形成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功能的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
(五)做好2020年高校专业设置及招生工作
2020年,驻淄高校计划增设本科专业8个、招生850人,主要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职业教育本科)、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教育本科)等专业。针对“四强”产业,调整本科专业发展方向的4个,计划招生974人,主要包括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智能制造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药物制剂)。计划新增或调整专科专业29个,招生3030人,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云计算技术)、汽车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人物形象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含高端医疗装备维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化工技术、社区教育与管理、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老年教育与服务、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专业。
(六)平台思维促进高校专业调整融合发展
用平台思维解决高校专业融合发展难题,支持高校发挥交叉专业的优势特色,打破学校之间界限壁垒,实行开放性办学,实施学分互认,联合贯通培养。支持学校同类专业的资源共享,课程设置、培养方向实行差异化发展,实行教师互聘、实习基地共建共享,避免高校之间重复竞争,造成教学资源、人才资源浪费。充分利用校城融合平台,校城融合项目向高校专业设置调整进行倾斜,支持引导科研机构参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先安排驻淄高校毕业生实习实训,支持科研机构人员受聘高校兼职教师。
(七)建立驻淄高校专业调整优化统筹管理机制
发挥驻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专班作用,加强对驻淄高校专业调整的统筹。实行高校专业设置备案制度,高校设置专业符合淄博产业发展的,可以申请报备予以扶持,形成高校专业动态优化调整机制。根据疫情防控等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增设公共卫生、全科医学教育等方面专业,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依托科研院所或社会第三方机构,加强对淄博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定时发布淄博市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情况报告、驻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评估报告,为企业人才需求和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决策参考。对办学质量高、社会需求旺盛、与我市“四强”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联系紧密、留淄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高校新设专业亟需的专业师资,优先落实学校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核拨财政经费。各高校对于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要及时进行停撤,为高校专业调整优化提供教学资源。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专班,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整合资源,科学规划,统筹推进高校专业布局优化调整工作。市直部门根据职责,为高校专业调整提供专业需求清单。各高等学校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将学科专业调整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有序做好专业调整优化的实施工作。
(二)强化主体责任
各高校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根据淄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专业动态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并报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备案。各高校要根据备案后的调整方案,加大组织保障和执行力度,在财政支持资金的基础上,按照1:1的比例筹措配套资金,确保专业调整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确保2020年秋季开学前首批专业调整到位。
(三)做好督促考核
市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专班将组织专家考核组,根据高校专业调整优化方案,对各高校专业调整优化工作进行考核,对各高校重点新增、优化提升、调整转型的专业和校企合作项目进行遴选考核。积极引导高校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进行专业调整优化,督促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内涵特色发展。市属高校的专业调整优化考核结果将作为学校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附件:1.驻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汇总表
2.驻淄高校专业对接四强产业统计表
附件1
驻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汇总表 |
||||||
序号 |
单位 |
增设调整专业名称 |
拟设置时间 |
2020年 招生规模 |
2020年后 招生规模 |
备注 |
1 |
山东理工大学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2020 |
80 |
|
新增专业,挂淄博电子信息学院牌子 |
2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2020 |
240 |
|
新增专业 |
|
3 |
视觉传达设计 |
2020 |
40 |
|
新增专业,陶琉设计和陶琉文创文旅方向 |
|
4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智能制造方向) |
2020 |
40 |
|
新增专业方向,优化调整并新增实训实验室 |
|
5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2020 |
80 |
|
优化调整,理学转工学对接电子信息产业 |
|
6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20 |
320 |
|
优化调整,对接新材料 |
|
7 |
智能制造工程 |
2021 |
|
80 |
新增专业 |
|
8 |
机器人工程 |
2022 |
|
80 |
新增专业 |
|
9 |
齐鲁医药学院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2020 |
50 |
|
新增专业 |
10 |
药学(药物制剂) |
2020 |
534 |
|
优化调整、对接新医药 |
|
11 |
生物制药 |
2021 |
|
50 |
新增专业 |
|
12 |
智能医学工程 |
2021 |
|
50 |
新增专业 |
|
13 |
中医学(针灸推拿学) |
2021 |
|
50+50 |
新增专业 |
|
14 |
化妆品科学与技术 |
2021 |
|
50 |
新增专业 |
|
15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2022 |
|
50 |
新增专业 |
|
16 |
生物医学工程 |
2022 |
|
50 |
新增专业 |
|
17 |
淄博职业学院 |
汽车智能技术 |
2020 |
100 |
|
新增专业 |
18 |
移动通信技术 |
2020 |
58 |
|
新增专业 |
|
19 |
早期教育 |
2020 |
50 |
|
新增专业 |
|
20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微电子技术方向) |
2020 |
100 |
|
优化调整,新增半导体、微电子专业方向 |
|
21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2020 |
272 |
|
优化调整,对接高端医疗器械制造 |
|
22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2020 |
191 |
|
优化调整,对接智能制造,中德智能制造二级学院 |
|
23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2020 |
153 |
|
优化调整,对接智能装备 |
|
24 |
淄博职业学院 |
康复治疗技术 |
2020 |
106 |
|
优化调整,对接医养健康 |
25 |
应用化工技术 |
2020 |
275 |
|
优化调整,对接高端化工 |
|
26 |
微电子技术 |
2021 |
|
40 |
新增专业 |
|
27 |
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 |
2022 |
|
40 |
新增专业 |
|
28 |
机电一体化技术(本科) |
2020 |
200 |
|
争取增设专业,职教本科 |
|
29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本科) |
2020 |
120 |
|
争取增设专业,职教本科 |
|
30 |
数控技术(本科) |
2021 |
|
40 |
争取增设专业,职教本科 |
|
31 |
汽车检测与维修(本科) |
2021 |
|
120 |
争取增设专业,职教本科 |
|
32 |
物联网应用技术(本科) |
2021 |
|
200 |
争取增设专业,职教本科 |
|
33 |
淄博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 |
人工智能技术服务 |
2020 |
150 |
|
新增专业 |
34 |
早期教育 |
2020 |
80 |
|
新增专业 |
|
35 |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
2020 |
80 |
|
新增专业 |
|
36 |
社区教育与管理 |
2020 |
100 |
|
新增专业 |
|
37 |
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 |
2020 |
80 |
|
新增专业,建设文旅学院 |
|
38 |
老年教育与服务 |
2020 |
100 |
|
新增专业 |
|
39 |
陶瓷设计(琉璃)与工艺 |
2020 |
120 |
|
优化调整,对接文创产业 |
|
40 |
动漫制作技术 |
2020 |
120 |
|
优化调整,对接信息技术 |
|
41 |
微电子技术 |
2021 |
|
80 |
新增专业 |
|
42 |
工艺美术品设计 |
2022 |
|
70 |
新增专业 |
|
43 |
山东轻工职业 学院 |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
2020 |
60 |
|
新增专业 |
44 |
人物形象设计 |
2020 |
70 |
|
新增专业 |
|
45 |
财务管理 |
2020 |
45 |
|
新增专业 |
|
46 |
艺术设计 |
2020 |
100 |
|
优化调整,建设时尚创意设计学院 |
|
47 |
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 |
2020 |
100 |
|
优化调整,对接信息技术 |
|
48 |
跨境电子商务 |
2021 |
|
150 |
新增专业 |
|
49 |
药品生产技术 |
2021 |
|
100 |
新增专业 |
|
50 |
工业设计 |
2022 |
|
100 |
新增专业 |
|
51 |
旅游管理 |
2022 |
|
100 |
新增专业 |
|
52 |
淄博市技师学院 |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
2020 |
40 |
|
新增专业 |
53 |
旅游管理与西式烹调 |
2020 |
100 |
|
新增专业 |
|
54 |
智能监控技术应用 |
2021 |
|
70 |
新增专业 |
|
55 |
工业自动化仪表 |
2021 |
|
70 |
新增专业 |
|
56 |
山东工业职业 学院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
2020 |
100 |
|
新增专业 |
57 |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
2020 |
120 |
|
新增专业 |
|
58 |
学前教育 |
2020 |
120 |
|
新增专业 |
|
59 |
绿色冶金工程 |
2020 |
120 |
|
优化调整,对接新材料,建设钢铁学院 |
|
60 |
人工智能技术服务 |
2021 |
|
120 |
新增专业 |
|
61 |
通信系统运行管理 |
2021 |
|
100 |
新增专业 |
|
62 |
机电产品检测检验技术 |
2022 |
|
50 |
新增专业 |
|
63 |
冶金工程(本科) |
2020 |
60 |
|
争取增设专业,职教本科 |
|
64 |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
2020 |
60 |
|
争取增设专业,职教本科 |
|
65 |
化学工程(本科) |
2021 |
|
60 |
争取增设专业,职教本科 |
|
66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本科) |
2021 |
|
60 |
争取增设专业,职教本科 |
|
67 |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 |
网络与信息安全 |
2020 |
60 |
|
新增专业 |
68 |
电子信息技术应用 |
2020 |
40 |
|
新增专业 |
|
69 |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 |
2020 |
100 |
|
新增专业 |
附件2
驻淄高校专业对接四强产业统计表 |
||||||
序号 |
单位 |
四强产业 |
对接专业名称 |
专业层次 |
设置时间 |
在校生人数 |
1 |
山东理工大学 |
新材料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1998年 |
658 |
2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本科 |
2009年 |
307 |
||
3 |
智能装备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本科 |
1976年 |
1355 |
|
4 |
车辆工程 |
本科 |
1978年 |
899 |
||
5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本科 |
1998年 |
526 |
||
6 |
自动化 |
本科 |
1995年 |
771 |
||
7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本科 |
1958年 |
874 |
||
8 |
新医药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本科 |
1996年 |
1009 |
|
9 |
制药工程 |
本科 |
2016年 |
378 |
||
10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工程 |
本科 |
1993年 |
612 |
|
11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本科 |
2006年 |
306 |
||
12 |
物理学(微电子方向) |
本科 |
2001年 |
275 |
||
13 |
齐鲁医药学院 |
新医药 |
药学、中药学 |
本科 |
2008年 |
861 |
14 |
临床医学 |
本科 |
2008年 |
3493 |
||
15 |
医学影像学技术 |
本科 |
2017年 |
378 |
||
16 |
护理学、助产学 |
本科 |
2008年 |
1000 |
||
17 |
口腔医学技术 |
本科 |
2019年 |
212 |
||
18 |
预防医学 |
本科 |
2018年 |
87 |
||
19 |
电子信息 |
电子商务 |
本科 |
2013年 |
156 |
|
20 |
软件工程 |
本科 |
2014年 |
112 |
||
21 |
淄博职业学院 |
新材料 |
应用化工技术 |
专科 |
2003年 |
933 |
22 |
工业分析技术 |
专科 |
2003年 |
56 |
||
23 |
智能装备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专科 |
2016年 |
317 |
|
24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专科 |
2003年 |
1606 |
||
25 |
机电一体化技 |
专科 |
2004年 |
308 |
||
26 |
数控技术 |
专科 |
2003年 |
446 |
||
27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专科 |
2016年 |
147 |
||
28 |
工业设计 |
专科 |
2013年 |
72 |
||
29 |
新医药 |
生物制药技术 |
专科 |
2003年 |
177 |
|
30 |
药品生产技术 |
专科 |
2015年 |
112 |
||
31 |
电子信息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专科 |
2011年 |
332 |
|
32 |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
专科 |
2016年 |
266 |
||
33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
专科 |
2018年 |
66 |
||
34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专科 |
2004年 |
287 |
||
35 |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电子信息 |
信息安全与管理 |
专科 |
2006年 |
185 |
36 |
现代教育技术 |
专科 |
2004年 |
175 |
||
37 |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
智能装备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专科 |
2009年 |
314 |
38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专科 |
2018年 |
40 |
||
39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专科 |
2008年 |
211 |
|
40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
专科 |
2018年 |
81 |
||
41 |
淄博市技师学院 |
智能装备 |
智能制造技术(包含机器人专业) |
高级、技师 |
2018年 |
158 |
42 |
数控加工 |
高级、技师 |
2004年 |
797 |
||
43 |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
高级、技师 |
1978年 |
520 |
||
44 |
电子信息 |
电子商务 |
高级、技师 |
2008年 |
380 |
|
45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高级 |
2018年 |
30 |
||
46 |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
新材料 |
材料工程技术 |
专科 |
2003年 |
13 |
47 |
智能装备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专科 |
1999年 |
576 |
|
48 |
数控技术 |
专科 |
2004年 |
179 |
||
49 |
黑色冶金技术 |
专科 |
2003年 |
430 |
||
50 |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
专科 |
2003年 |
110 |
||
51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专科 |
2003年 |
1018 |
||
52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专科 |
2016年 |
150 |
||
53 |
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 |
专科 |
2016年 |
209 |
||
54 |
新能源装备技术 |
专科 |
2018年 |
33 |
||
55 |
电子信息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专科 |
2012年 |
205 |
|
56 |
应用电子技术 |
专科 |
2003年 |
227 |
||
57 |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 |
智能装备 |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 |
技师 |
2019年 |
120 |
58 |
数控加工 |
中级、技师 |
2002年 |
147 |
||
59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中级、技师 |
2017年 |
107 |
||
60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网络应用 |
技师 |
2006年 |
346 |
|
6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成人大专 |
2005年 |
474 |
注:仅统计与“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部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