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全市教育高品质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 | ||
---|---|---|---|
索引号: | 11370300004224677M/2023-5416703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3-12-15 | 发布机构: | 淄博市教育局 |
核心指标稳居全省前列 教育成为淄博靓丽“新名片”
今年以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展现新亮点、呈现新面貌,为进一步弘扬崇文重教的好风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12月12日上午,我市召开全市教育高品质发展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毕红卫为大家介绍2023年度我市教育工作举措及取得的成绩;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英涛回答大家提出的有关问题。
一年来,淄博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出多点突破、高位提升的良好局面。全市教育工作者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以硬核担当不断破题解码,为淄博教育按下突破升级“加速键”。
一、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共享优质教育需求
全面开启集团化办学之路,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龙凤苑中学、铝城一小等4所中小学新改扩建项目主体全部完工,优化整合农村学校59所;29处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全部开工,其中28所主体完工。扎实推进义务段学校“薄改”任务,完成校园设施设备购置类项目60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增至100个,实现核心校与成员校“优势互补”,办学质量明显提升。充分发挥信息化便捷优势,让更多家庭链接“名师”“名校”。全面建成国内最先进的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实现城乡师生“隔空交流、同屏展示、同师授课”,让农村孩子同步聆听城镇名师授课。积极拓宽教师教研渠道,始终保持最新教育教学理念。组建团队式研修共同体,开展网络教研1.5万余场,覆盖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近5万余名教师,有效帮助一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理念并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加快育人方式变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全面深化中考招生改革,构建初高中衔接“减负增效”人才培养方式。将物理、化学纳入考试科目计入中考总分,降低普通高中录取等级要求,推动义务教育全面、健康、特色发展。我市被确定为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
二、突出“五育”融合,育人成效呈现新突破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齐文化教育和市情教育等有机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4名学生获评省“新时代好少年”,1名学生获评全省唯一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教育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普通高考、职教高考再创佳绩。学生体质健康和运动水平领跑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所有指标均居全省第一,参加亚洲跳绳锦标赛斩获6枚金牌打破5项世界纪录,勇夺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山东赛区)初中年龄段比赛冠军。我市被表彰为“全国美育工作示范单位”,在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发布《淄博市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清单》,形成独具淄博特色的“一课三单”劳动教育体系。
三、突出教师主体地位,教育队伍建设再结新硕果
在全省率先整市推行教师职称分级聘任改革,实施教研员“任期制”改革,教师队伍干事创业激情全面迸发。韩冰川老师作为我省唯一代表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名老师获评“齐鲁最美教师”,5名老师获评“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4名老师获评“国家名师”。在山东省基础教育优质课评选中,我市一等奖获奖率与获奖数量位居全省“双第一”。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4项,获奖等次与获奖率均居全省首位。
四、突出联合育人,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全力推动淄博职业学院升格本科院校,目前已通过省教育厅公示。成立全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16个,打造现代产业学院56个。2个共同体入选省首批产教融合共同体(全省12个),3个联合体入选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全省26个)。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创历史新高,共获一等奖8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3个,获奖总数同比增长2.2倍。校城深度融合发展跃上新台阶,山东理工大学入选“省高水平大学”,山东省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研究院落户我市,“环理工大学创业创新带”建设迈入快车道。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等学校、科研基地全面启用、高效运行。驻淄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深入推进,遴选化工等41个品牌专业重点建设,加快推动专业链建在产业链上。
五、突出暖心服务,教育惠民举措彰显新温度
在全省率先推行学前教育“幼随长”“入学一网通办”等便民举措,大力提高家校联络便捷性。全市更换中小学新型护眼灯教室10099间、可调节课桌椅29.82万套,428所学校使用防近视作业本,在全省率先完成学生用眼环境改善工程。实施“校长陪餐制”,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运行“点对点”定制公交线路65条,实现学生上学、放学“专车”服务,让家长更放心、孩子更暖心。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持续改革破题、守正创新,聚力推动教育强市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全市“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贡献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