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校内外资源建立健全劳动培养体系建议的回复
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1303042
建议人:
主办单位: 淄博市教育局
答复时间: 2024-07-31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关于统筹校内外资源建立健全劳动培养体系建议的回复

 

王秀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校内外资源建立健全劳动培养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整合利用。在校内,充分利用绿化带、食堂、连廊、过道、实验室以及校内闲置空地等现有资源,建立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在校外,印发《关于进一步整合“教育+”社会资源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推进形成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育机制。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等部门统筹全市机关单位、科研院所、企业公司、工厂农场、村居社区以及法制教育场所等,编制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版图,构建由点成线、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社会实践网络,形成“两公里社区校外教育活动圈”。下一步,我们将加大资源整合,将具有同类教育板块的劳动基地、研学基地串联成线,连接成带,设计精品线路,例如聚力工农体验研学旅游产业,打造“齐民要术---农耕酿术研学游”线路等,增强学生自然感受和文化体验。

二、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标准化、特色化建设。为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切实发挥各类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实践育人作用,2023年11月,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第一批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申报工作,制订《淄博市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评选标准(试行)》,对基地建设的基础条件、场馆设施、课程资源、实践教学、活动过程、展示评价、组织管理、队伍建设、安全保障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和要求,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标准依据。2024年1月,认定公布了首批13家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我们将指导基地立足实际,发挥特色优势,在建设中融合地方特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建设专业运营团队、挖掘独特研学资源、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健全管理制度,推进劳动教育基地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践、生活等活动场所。

三、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必修+渗透+校本”课程体系,落实劳动教育必修课,建立劳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切实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支持学校因地、因校制宜,开设校本课程,如“蓼坞米乡课程”“中草药种植课程”等。建立“生活+服务+生产”课程集群,遵循大主题、长周期、进阶性原则,以大主题统领每个学段、每个年级的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项目。建立“常规+特色+督查”课程机制,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构建“共学—共教—共享”劳动教育共同体,常态化组织劳动教育课观摩活动,每2周抽查1次区县和学校劳动教育开课情况,抓实问题整改。同时,督促各区县配齐劳动教育专职教研员,将个性化劳动清单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学校劳动教育开课情况、劳动实践活动组织情况、劳动教育指导清单落实情况等纳入对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打造“多维立体”劳动教育保障机制。我们将继续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劳动教育课为主阵地、以“家庭、学校、社会”三张劳动清单为依托,探寻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科学开发策略,建立中小学劳动教研核心团队,推进劳动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打造我市特色劳动教育品牌。

四、2023年3月,市教育局启动了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优秀劳动实践案例和成果征集评选活动,分别认定优秀劳动实践案例、体验和感悟作品、技能及成果一等奖20件,二等奖30件,三等奖40件,供全市中小学在劳动教育实践中交流借鉴,持续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新形式、新方法。2023年12月,会同市文旅局等部门全面实施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基地(营地)提升行动,目前已建成12个综合实践基地,113个市级研学基地、19个省级研学基地、3个国家级研学基地,开发省市级优秀研学课程85门,进一步激发实践育人潜能。2024年1月,根据《关于开展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区县推荐、市级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认定玉黛湖生态乡村庄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13家单位为市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督促各区县和学校以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为抓手,丰富劳动实践资源,完善劳动实践课程,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拓展劳动教育内容,增强劳动教育实效。继续遴选、推介好典型、好主题、好案例,推动各区县和学校互学互助、互研互通,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目标。

 

 

                                 淄博市教育局 

                                2024731日 

关于统筹校内外资源建立健全劳动培养体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