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答复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2023043
建议人:
主办单位: 淄博市教育局
答复时间: 2023-08-17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答复

 

张成刚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支持贡献从建议的内容能够看出,您在中小学劳动教育方面有着深入的调研和思考,我们更好地推进相关工作具有重大帮助。近年来,教育局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与您的意见建议相契合。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在全省率先发布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清单。将家庭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我市劳动教育典型做法被新华网宣传推介。以《淄博市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清单》为依托,指导学生列出个性化劳动清单,作为学生日常家庭劳动作业。充分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以家长言传身教为主,教会学生家务劳动基本知识和技巧,让学生每学期至少学习掌握1至2项新的家庭劳动技能。鼓励学生将家务劳动技能学习与学科学习相结合、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进行家务劳动。鼓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

)推进劳动教育共建共享一是分享劳动教育案例。组织了全市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征集工作,遴选劳动教育实施优秀典型经验,供各市间、市内各学校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相互学习交流借鉴。二是共享劳动教育基地。与济南、滨州部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联系。推动我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强资源建设,吸引周边地区大中小学生开展各类劳动实践活动,积极学习借鉴省会经济圈其他城市实践基地建设和活动项目开展经验。与东营交流省级劳动教育示范校典型案例。三是推进课程联合育人。围绕资源开发,整合我市义务段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培育打造优质、动态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围绕《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济南、滨州等地市形成学习共同体,开展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解读线上共学共研活动。进行全市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征集,推动实现资源共享。围绕“五育融合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主题,与东营、德州等地市形成学习共同体,开展了“劳动实践促进五育融合”线上研讨学习活动。联合东营、滨州等地市,参加“核心素养导向的跨学科实践学习”线上专题研讨活动。

(三)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前期,我市主要推动“一校一基地”建设,要求各中小学普遍建立劳动教育基地。截止目前,我市已有332所中小学校建立了包括农业种植基地、以敬老院、图书馆等为代表的社会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基地,预计年内,实现校校有基地。

二、下一步打算

您对“转观念”“真落实”“扩资源”“提质量”的分析对我们有重大启示。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立足实际,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于“转观念”,树立“大劳动教育观”。全面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总课时统筹安排。深入挖掘学科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二)着力于“真落实”,增强劳动教育实效性。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把劳动教育纳入对区县政府教育督导体系。设立劳动教育实验区、实验基地、实验校、示范校,争创劳动教育省级试验区。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作为规范化学校等学校评优项目标准的重要内容。推动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方面的制度建设,加强引领和规范。做好宣传引导,旗帜鲜明反对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等错误观念。分学段优化劳动教育评价标准,强化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开展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实践情况全面真实客观记入档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或参考。改革考试命题,加强试题与社会实践和学生劳动生活的联系,加强对劳动价值观念和劳动实践能力的考查。

(三)着力于“扩资源”,夯实劳动教育基础支撑。统筹上级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通过自建、共建和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等方式,加快劳动实践教育场所建设。以区县为主,政府统筹配置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学校至少建成1个以上相对固定的劳动实践基地,每个区县至少推出10个示范性劳动教育基地。农村地区安排相应的田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鼓励各校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积极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深入挖掘齐文化和陶瓷琉璃等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元素,积极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遴选、推广来自一线的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鼓励学校根据现有资源开设田园、烹饪、维修、木工、水电等特色劳动教育项目,形成劳动特色育人品牌。指导学校结合实际,开设手工、家政、种植、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课程。鼓励学校深入挖掘富有淄博特色的琉璃、陶瓷等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元素,积极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鼓励学校探索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让师生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四)着力于“扩质量”,发挥劳动教育育人价值。建立劳动教育跨学科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组织不少于2次由劳动与其他相关学科教师共同参加的集体备课,共研劳动课程融入其他学科的方式、内容。健全市、区县、学校三级教研体系,通过开展精品课程评选、公开课观摩、示范课培训、优秀实践成果展示等活动,打造形成一批高质量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精品示范课例。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注期盼您一如既往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淄博市教育局

                                                                              202381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同时,当前劳动教育仍然存在认识“窄”、实施“虚”、资源“缺”、质量“低”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