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172号建议的答复
马金秀、薛华、孙静、王玲、王剑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传承“非遗”文化,助推农村中小学生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教育局始终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优秀传统美德为目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打造品牌特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山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等精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印发<淄博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淄教基字〔2018〕26号),指导各区县、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推进,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策划各项活动,细化活动措施,明确工作职责,狠抓任务落实,切实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长期有效开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
把课堂教学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安排专门课时,明确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注重加强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立,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以及学校特色优势教育资源,分年级、成序列开发和完善校本课程,各中小学至少开发开设一门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社团课程或专题课程。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研究性学习中,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齐文化、黄河文化、聊斋文化、陶瓷文化、丝绸文化、饮食文化、五音戏传承保护等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古诗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古典音乐和戏曲欣赏;加强书法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增加国画、篆刻和传统工艺;在体育教学中学习中华武术和淄博传统的斩穴拳等,使各学科教学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用好“非遗”教育实践活动
抓住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以及“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组织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国学经典篇目,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市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针对青少年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利用开学礼、入学礼、开笔礼、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团课,组织入脑入心的“八礼四仪”、校园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华传统礼仪体验等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崇德向善,培育良好道德品质。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通过传承人展演展示、图片展示、艺术展演、师资培训等形式,进行“非遗”知识渗透性教育普及。2020年淄博市第二十二届中小学生“百灵”艺术节首次将“艺术家进校园”纳入活动内容,并公布了全市“艺术家进校园”首批艺术专家名单,在社会中引起巨大反响,全市掀起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别是“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的热潮。张店区教体局与文旅局联合组织开展了2020年张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评选工作,遴选产生了十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表率。
三、抓实传统文化研学旅行
充分利用区域传统文化资源,组织青少年学生走进博物馆、文化馆、“非遗”展示馆、纪念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劳动实践基地等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体验乡土文化,参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和感受,促进认知领悟与价值的自然升华。2020年,4个单位入选第二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5项申报课程入选第二批省级优秀研学旅行课程,评选10个精品课程和10个培育课程,优质研学旅行资源持续扩增。2021年,完成省首批研学旅行基地复评、省市第三批研学旅行基地和课程遴选,编制研学旅行手册2.0版,全力打造具有淄博特色的研学旅行教育模式。
四、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和优秀学生、教师遴选工作
借助山东理工大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方面的优势,开展中小学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培训,每年在全市中小学培训100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每年遴选20所学校,组织共同编写具有地域文化和学校特色的优秀读本或地方文化教材,配备大学生传统文化辅导员。截至目前,已遴选产生75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评选近300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践行优秀学生、优秀教师。
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市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特别是“非遗”进校园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且效果初显。我局也将根据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加强非遗文化资源方面的开发和建设,继续与文旅等部门的密切合作,细化非遗文化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加快“非遗进校园”的建设速度,畅通非遗文化传承的教育通道,积极争取非遗传承基地的项目经费支持,推动学校美育教学和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再次感谢各位代表对全市教育、对我市传统优秀文化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恳请您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
淄博市教育局
2021年7月20日
(联系单位:淄博市教育局 联系人:田彩虹 联系电话:2773537)
抄送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