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基层传真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新闻 > 基层传真
基层传真

深耕创新赛道 激发科学梦想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聚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纪实

2025-04-0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淄博市教育局 字号:[ ]


风起处,激荡一池春水。

2025年伊始,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旨在全力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聚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科创人才”“AI赋能”“数智化”等成为春日校园的时尚“热词”,而对淄博四中来说,科学教育早已如春水般涌入校园,持续浸润着年轻的心灵。

从“智造未来”省级学科基地、首批省级特色高中,到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淄博四中坚持贯彻“培养科技创新生力军,为国家战略人才强基”目标,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式变革等重点领域深耕细作,行稳致远,蹚出富有四中特色的科学教育新路径。

赛道焕新,笃行如初。

“做好教育‘加法’,将科学教育之路走深走实。”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复核专家组赴淄博四中考察指导时,学校党委书记朱文玉在汇报中如是说。

深耕课堂  打造“特色课程+”

“课堂就是阵地,质量就是生命。”像许多青年教师一样,教授生物的冯聪聪仍记得刚入职时学校主要负责人的念兹在兹,那也成为四中人逐梦杏坛的教育初心。从教十余年,获市区荣誉多项,参与奥赛辅导及课题研究,冯老师已由行业“小白”变为学科骨干,目前又奋战在高三。其一步步踏出的,正是四中骨干教师成长的“典型路线”,而助力四中青年一代快速成长的,即学校的多重赛课平台。

上岗汇报课、全员达标课、骨干示范课……淄博四中始终坚守课堂主阵地,以全覆盖的特色活动撬动科学教育变革。作为省首批中小学大单元教学培育校,学校自2024年起又开启了“大单元”教学改革实验,深入探索“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科学创新能力提升”的课堂实施策略,将科学精神、创新意识、批判思维培养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收到良好育人效果。

由课堂到课程,以特色促发展。淄博四中构建“润德、启智、育美、笃行”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并创设了特色科学课程群。课程群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形成“三维融创”的完善体系,如省级技术学科基地开发的“智造未来”课程群、市级生物学科基地开发的“探究·生命”课程群,此外还有数理化等学科,科学教育将这些学科“打通”,实现有机融合。

作为市级生物学科基地的骨干教师,冯聪聪难掩兴奋,“虽然忙碌,但又学到了很多。”她执教的课例喜获2024省级实验精品课。目前,学校已有生物、化学、信息技术、数学4个学科课例入选省级实验精品课,7个课例获市级实验精品课。“关键是,让学生乐在其中,不断有新收获。”董佳音、邢伊秋两位同学来自高三年级特禀班,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获省二等奖,冯聪聪对备赛经历记忆犹新,“学生潜力被大大激发,也倒逼教师重建了知识框架。在思维碰撞中,师生一起进阶!”

“进阶”的科学教育,切实提升了学子科学素养。近三年,学校翟文嵩、高靖昊等同学,获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一等奖5项,另有26人次获省级二等奖。2024年,学校260余名学生考入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较2021年增长26.78%。

强化保障 聚力教育资源+”

漫步春日的四中校园,既有一份诗意与温馨,又有氛围满满的科技感。航空模型、自制学具、科学幻想画……件件构思别致的科创作品在校园里熠熠生辉,使参观者驻足欣赏。它们均出自学生之手,在淄博四中校园科技节中精彩呈现。

从小活泼好动、满脑子“科幻梦”的董家豪来自高二24班,校园科技节助其梦想成真。“在制作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创意。比如我们团队的太空车,把重心位置调低,速度大大提升!”作为“组队高手”,董家豪与董昊德、韩坤妤等多名同学组过战队,协作角逐高水平赛事。他们的太空车从校园科技节起飞,最终“飞向”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斩获省一等奖。


科创作品仅是科学教育的精彩一角,学校科技节共设置了19个“沉浸式”“体验式”项目,持续提升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此外,学校多维发力,全面拓展“教育资源”,目前有科技创新社、机器人社、生物探索社等37个大型社团,先后组建163支科技创新竞赛队伍。近年来,四中学子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创新赛事,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1人次,国家二等奖40人次,山东省一等奖83人次,二等奖168人次。

与董家豪等科创达人不同,高二16班高靖昊执着于编程理论学习,“肯定要学高数,理论编织的图景非常美妙。”沉浸其中的高靖昊善于将现实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C++编程语言成为他与世界对话的工具,凭借出色的编程能力与算法理解,他摘取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省一等奖、AI+程序算法竞赛全国金牌。

强保障,巧搭台,焕新彩。学校以搭配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师团队为科学教育“托底”,团队中既有以教师卢玲为代表的特级教师、省市名师,也有以教师郑珂为代表的国家级机器人竞赛裁判员、省优秀科技指导教师、省科技先进工作者,他们在教育教学中高效协作,展现了超强战斗力。而包括理化生实验室、科学教室、智能创新实验室、录播教室、交互式教室等在内的57个功能室,使科学教育硬件配套水平实现升级。坚持“软硬”兼顾,学校全方位完善了科学教育保障体系。

入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后,淄博四中当选实验校第50协同组组长,见证并引领了组内学校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协同进步,同时也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整合“校外教育资源+”。学校持续深化与知名高校的协同育人,聘请高校教授到校联合教研;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定期邀请专家走进“蒲公英”大讲堂;开拓科学教育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研学实训达1900余人次。

春日校园,科教之花摇曳盛开……

立足素养  探索“教学评价+”

用好评价的指挥棒,方能使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地生根”。

对于学生日常评价,淄博四中采用学分评价和素养评价两种方式。学分评价是对学生课程修习的定量评价,内容包括课程修习学时、修习态度、修习结果。而素养评价是定性评价,包括“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等多个维度,由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共同完成,全面客观地呈现学生发展状况。在此环节,淄博四中强化对学生在实验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中的表现性评价,制定了理、化、生《实验实践能力评价办法》,完善了学生实践活动评价量表,突出对实践过程、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的日常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此外,学校还坚持“聚焦核心素养,加强课题研究,赋能科学教育”。目前,学校在研课题17项,其中10项与科学素养、教育创新相关。如丁梦鸽老师主持的省级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中学在线教学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从教学评价角度丰富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未来课堂”样态,初步建立了科学教学效果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王芳老师的课题《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则对大单元教学进行了有效探索,以“即教即学即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带动了相关学科对学习评价的研究。

逐梦百年,浩瀚荣光。大道之行,硕风飒爽。

朱文玉表示,深入探索,精准评价,全面有序推进,科学教育在淄博四中落地生根。一方面,其力促拔尖创新人才的长效培养,学校连续五年获评“清华大学生源中学”;一方面,科学教育也点燃了全体学子的科学梦想。学校将持续巩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省级特色高中创建成果,深耕科学教育沃土,彰显育人特色,书写春日四中的最美华章。(王梓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