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智慧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生态。为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路径,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我市遴选部分智慧教育应用场景优秀案例进行展示,交流分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成功经验以供参考借鉴。这些案例涵盖了区域推进策略、教学模式创新、跨学科学习、人工智能应用等多个方面,以鲜明的数字化特色,彰显着智慧教育的独特价值。希望通过此次展示,进一步引领创新,推动数字技术在教学、管理、评价等各环节中的广泛应用,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强大动力。
数字赋能职教创新发展 打造产教融合"智慧大脑"
—齐鲁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建设实践
淄博市职业教育研究院 张荣国 陈志强 张月 张雨泽
一、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为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要求,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建设融合教育资源与产业共享平台,实现多业务交互协同数智化应用场景,对于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领域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技术更新缓慢、教师与学生的适应性问题、系统整合和数据孤岛问题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还限制了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推广和应用。针对职业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孤岛、流程繁琐、资源共享不足等问题,以“齐鲁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建设为引领,通过数据驱动、资源共享,实现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科学决策和精准管理水平。
随着智能化、数字化不断发展,企业的机械臂取代传统生产线等技术变革不断深入,企业对既懂技术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产教融合不够深入,职业教育面临三大痛点:
信息孤岛困局:企业用人需求与学校培养方向"各说各话",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学生找不到对口岗位。
管理效率瓶颈:教师填表格跑流程占用了30%工作时间,技能大赛报名、课题申报等事务需重复提交材料。
资源匹配失衡:企业曾为寻找专业人才,人才寻找合适岗位,耗时长、匹配效率低,供需失衡。
二、案例实施情况
依托市职业教育研究院(市职业教育和产教融合发展中心)搭建齐鲁产教融合平台,同步建设职业院校五大业务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和引入新的数字化手段和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协同应用,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底层数据逻辑和数据接口规范,为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基础条件。
(一)多平台“统筹建设、协同应用”,数智化赋能职业教育管理“一网通办”。
通过统一规划建设,将各管理流程和服务整合到一个网络平台上,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服务器和数据库,统一数据接口和数据结构,实现一网通办、一站式办理。师生可通过网络便捷地办理相关事务,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通过淄博市数据共享平台,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升整个职业教育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朝着更加高效、智能、便捷的方向发展,为职业教育的数智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实现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治理体系。
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对流程梳理和改进,去除冗余环节,简化操作步骤,提高流程效率。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教育治理提供支撑。对教育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精准利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数字技术赋能提升教育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强监督和管理。同时,也能促进教育治理的创新,推动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变革,为职业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各平台间的数据互联互通。
接口规范为平台间的数据交互提供了规则和途径。参照“教育部全国性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首先实现淄博市职业教育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其次规划市域内各职业院校各平台之间互联互通。通过明确规定数据的格式、定义、编码等,使教学数据、学生信息、课程资源数据和管理数据都能在不同平台之间顺畅地流动和共享。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和教育质量。
(四)与淄博数据共享平台对接,跨层级跨部门数据资源共建共享。
与淄博数据共享平台对接,能够打破不同层级和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自由流通和共享。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和信息重复采集;能够提升服务质量,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有利于推动创新发展,基于丰富的数据资源挖掘更多的潜在价值。
(五)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汇聚企业与院校资源信息。
通过平台将企业的技术、项目、人才需求等信息以及院校的科研成果、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情况等资源信息进行有效汇聚。企业在平台便捷地发布自身的需求,寻找合适的院校合作对象,开展校企合作、实习实训、人才共育等项目。院校借助平台,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对接企业资源,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对于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六)对接市域平台共享数据,促进产教融合发展。

与市域数据共享平台对接,能够及时获取其他领域的最新资讯,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通过平台可共享发改、工信、科技、人社等数据,这有助于职业院校精准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社会实际需求,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教育数据资源也能通过平台更好地向其他领域辐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电商助农”活动,组织学生直播销售猕猴桃、举办电商专业研学活动、开展助农培训等。加强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建设,根据乡村产业需求开发课程,培养电商专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三、案例创新突破
(一)主要创新内容。
1.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平台数据共享。
实行统一身份认证,用户无需在不同平台上重复注册和登录,大大提升了使用体验。唯一的身份标识ID,也有利于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有效识别,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提高数据复用效率。使得分散在各个平台的数据能够相互流通,形成更全面、更完整的数据资源池。决策分析、业务协同能够基于更丰富、更准确的数据,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多平台统筹建设,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多平台统筹建设、协同应用,可以避免各平台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的问题,促使各平台之间能够紧密协作,发挥出协同效应。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对多个平台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减少了信息传递的环节和时间,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确保它们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技术突破内容。
3.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机制,保障数据安全。平台建设在政务云,运用云计算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保障平台的高效运行,政务云可以动态管理系统资源,利用云服务器来弹性扩展计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实现平台稳定运行,同时采用国产信创方案,提供了统一数据管理工具,接入市大数据局的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数据价值,为决策提供依据。
4.运用现代化的前端框架和库与技术采用响应式设计。
确保平台在各种设备(如电脑、平板、手机),提升页面加载速度和交互性能。部署“爱山东”手机端上,多角色设定。后端技术选择稳定可靠的服务器架构,保障平台的高并发处理能力和稳定性。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高效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采用微服务架构或分布式架构,便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数据处理技术,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以支持决策制定。可靠的安全技术和接口技术保障信息安全并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集成。
(三)应用实践突破内容。
5.数字化赋能基本业务,构建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字化对多项业务的赋能,意味着在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给予院校强大的支持和提升。提供专门的服务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交流;实现院校管理的一体化和透明化。推动职业教育迈向更高的水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职教贡献。
四、推广价值及风险
齐鲁产教服务平台2021年立项建设,是全国第一家综合性的产教服务平台,又是以区域性服务和业务协同建设和应用的平台,实现多业务数据的共建共享,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
齐鲁产教融合服务平台目前发布信息 938 条,入驻企业 81 家,入驻职业院校 21 所,自主注册用户数 3111 人。业务管理平台技能大赛管理平台、创新创业管理平台已全面投入使用,教学能力大赛平台、课题管理平台进行了试用,时机成熟后全面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