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进一步落实《淄博市中职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2023—2025)人选培养方案》,市职业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推出“职教育人 书香筑梦:淄博中职“三名”工程人选读书分享”专栏,让阅读更加紧密地融入职教教学研究工作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走进自然,共赴成长 ——《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读书心得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闫静 
自然教育在我国自2010年左右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对于自然教育的界定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自然教育主要针对“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提出,面向的群体范围较广,常常与野外活动、环境教育等概念联系在一起。我理解的自然教育主要是指在教育中贴近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教育因素来开展教育活动,这与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初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生活即教育、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我阅读的书籍是约瑟夫·克奈尔(Joseph Cornell)的《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约瑟夫·克奈尔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自然教育家之一。他出版过多部关于自然教育的畅销书籍,包括《倾听自然》、《共享自然的喜悦》、《探索大地之心》以及《与孩子共享自然》等。克奈尔以其对自然的敏锐感悟力和热爱之情,倾注在他的户外教育活动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将人们带入奇妙的大自然,体验自然的纯美,并共同分享自然的乐趣。 《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这本书是《与孩子共享自然》三十五周年的升级版,其中约瑟夫·克奈尔将其45年来推动全球自然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心得进行了重新构思和整理。书中不仅纳入了最受人们喜爱的游戏,还将“流水学习法”(Flowing Learning)进行了扩充,这是一种使自然活动成为愉悦的户外学习的教导策略。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说明了“流水学习法”的设计原理、学习步骤和结果;第二部分根据“流水学习法”的步骤设计出53种游戏,这些游戏简易、安全、有趣,并设有快速参考栏,便于活动带领者运用。这些活动有效地开启平日怠速的五感,如听觉、触觉、嗅觉等,使之更加敏锐和专注,开启人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敏感度,并能轻松获得生态学的基本知识。 思考一:自然教育不是简单的带孩子到自然中去 很多人认为只要到了自然中,就是自然教育。单纯的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他们会兴奋,会激动,但如果缺乏科学的组织也会陷入无序、重复,从而游离,出现身在自然之中,却无法融入自然的情况。在《共享自然: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自然学习法》一书中,约瑟夫·克奈尔详细的阐述了流水学习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唤醒热情,热情并非上窜下跳的兴奋,而是一种强烈的、持续的个人兴趣与高度敏感。在这一阶段,可以开展唤起热情的相关游戏,会让学习变得有趣、有益、体验感更强,可以迅速建立起教师、学生与主题之间的良好关系;第二阶段培养专注力,引导学生将热情转变为冷静地专注,可以组织专注力活动,帮助学生细致、敏锐的面对自然;第三阶段直接体验,在沉浸式自然体验中,学生与自然有一种深入的联结。直接体验活动以学生的热情和感受力为基础,但意义十分重大;第四阶段共享感悟,与他人共同反思、分享,进一步强化、理清个人体验。共同感悟活动能创造完成感,营造一种升华的气氛。在开展自然教育之前,也需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对自然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真正实现自然教育的价值所在。 思考二:自然教育不单纯受限于物理环境 很多幼儿园认为自己不具备开展自然教育的条件,主要受限于幼儿园空间太小,特别是城区幼儿园,周围缺少大面积的公园、绿地等。在我们去考虑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时也不应该一味地舍近求远,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幼儿园现有环境的利用。一是保留原有的自然要素。幼儿园在空间建设时对于原有的绿地、树木等尽可能的保留,对于原有的裸漏土地可以根据地形特点尽心合理规划,除了必要的塑胶跑道等运动场地,尽量保留自然的面貌。二是环境创设贴近自然。在室内环境方面要注意环境的自然性。室内环境的创设应与户外的自然环境相呼应,体现季节性和地域特点;材料投放增强自然材料,如各色的小石头、植物的果实、木块、竹子、常见的食物等,让孩子在室内就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增强对于周围自然物的认识。 其次,延展空间的开发。自然教育可以打破幼儿园的界限感。幼儿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不能仅仅依靠幼儿园创造的环境,而应该走到真实的环境中去。幼儿教育应该走出幼儿园,善于利用周围的环境和资源来开展教育活动,从而实现空间的扩大化。幼儿园附近的公园、文化广场等都可以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很多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也非常有助于开展自然教育活动。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就是引导我们走出幼儿园,打破人为的界限,到自然和社会中进行广泛的幼儿教育活动。 思考三:自然教育核心在于孩子对生命的感知 自然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孩子对生命的感知。这一理念强调通过直接接触和亲身体验来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自然教育鼓励孩子们去观察、探索和理解自然现象,并通过这些亲身经历来建立知识和技能。它不仅涉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主观世界的认识,即对自我和生命本身的认识。通过自然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命的责任感。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建立与自然的联结,使他们融入大自然,从而实现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建立生态世界观,尊重生命,遵循自然规律。约瑟夫·克奈尔的自然教育方法,特别是他所倡导的游戏和活动,旨在帮助孩子们开启心扉,接近自然,体会自然中的喜悦和宁静,培养对周围世界的爱和尊重。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感知生命,理解生命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懂得除了人类,其他生命也需要被尊重、被呵护。 通过阅读,让我对自然教育有了更系统化的认识,特别是约瑟夫·克奈尔的流水学习法对如何组织自然教育活动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有助于改善现有幼儿自然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幼儿自然教育活动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