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在各级教育教学及科研成果评奖中获得佳绩,涌现出了一批理念先进、内涵丰厚、成效显著的优秀成果及案例。市职业教育研究院设置“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及科研成果专栏”,系列展出优秀成果及案例,促进优秀成果及案例的推广、转化与应用,持续扩大成果和案例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成果案例的辐射作用,推动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教学成果概要
成果针对中职教师参与教科研动力不足、能力薄弱、表达力欠缺、创新力不强等问题,依托淄博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研究》等研究成果,提出了“真问题理论研究、真任务实践提升”的理念,创新了制度硬保障和内涵软塑造双线培育机制,开发了“课题平台、课程平台、工程平台、教研平台”四维平台,厘清了中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四力”培优目标,即教科研内生动力、教科研实践能力、教科研创新能力、教科研成果表达能力,创建了中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路径。构建了中职教师“双线四维+四力培优”教科研能力提升模式,为解决中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成果实践以来,中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成效斐然,取得了立项省部级及以上重点课题、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50余种等物化成果。成果受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职业技术学会、山东省教科院等单位的高度肯定,培养了全国教学能力大赛获奖选手10余名,培育市级以上名师30余位,成员20余次对成果进行了推广。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科研理念模糊滞后,目标不清晰的问题。
2.教科研缺乏系统设计,协同培优不充分的问题。
3.教科研理论与实践脱节,提升路径不明确的问题。
4.教科研评价保障乏力,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二)成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1.提出了“真问题理论研究、真任务实践提升”的教科研能力提升理念。依据教师生涯循环理论、教师专业成长理论、激励理论三大理论,将教学中的真问题在理论研究中建构理论对策模型,在真实的教科研任务实战比如开展教学能力大赛、课题研究、课程建设中进行理论模型的实践转化。
2.建立“双线”教科研培优机制。以中职教师教科研内涵提升为软塑造线,以教科研制度机制建设为硬保障线,培养教师严谨的“问题导向、理论实践、真实有效”的教科研态度,增强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
3.构建“四维平台”教科研培优实战体系。四维平台是指“课题平台、课程平台、工程平台、教研平台”。构建省、市、区、校四级架构,打造研究专组、专家指导、科研科室、名师团队四类组织;制定详细工作计划,有组织开展淄博市精品网络课程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各类公开示范课、优质课教学能力大赛等活动;立足培育名师、教学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等国家、省、市级师资建设工程,培育中职名师骨干和优秀团队,解决中职教师教科研缺乏系统设计,协同培优不充分的问题;树立“以训促研、以研助教”的研训一体教研模式,开展针对性、专业性研究,解决教科研理论与实践脱节,提升路径不明确的问题。
4.确立了“四力”教科研培优目标。以中职教师队伍建设为引领,贴合中职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科研发展需求实际,以教科研内生动力、教科研实践能力、教科研创新能力、教科研成果表达能力为培优目标,课堂教学与教科研有效结合,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科研观,解决中职教师教科研理念模糊滞后,目标不清晰的问题。
三、成果创新点
(一)理念创新。依据教师生涯循环理论、教师专业成长理论、激励理论三大理论,遵循教师专业发展成长规律,提出“真问题理论研究、真任务实践提升”的教科研能力提升理念。根据中职教师的职业特点,将教科研培优活动植于真实的教学活动、课题研究、课程建设及教学大赛之中,教师在真问题中进行理论对策模型建构,而后将理论对策模型指导应用于真实的项目任务中,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更好地实践,深度体验,内化建构新知,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自觉践行运用,切实提高了中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并丰富和发展了三大理论。
(二)模式创新。实施双线保障即硬保障线和软塑造线,通过制度机制完善和内涵素养提升双线并举,实现内因外因双动力保障,达成内外兼修双向提升。四维平台即课题平台、课程平台、工程平台、教研平台,将教研与科研贯通,在教学场景中发现真问题,在课题研究中探索真问题,在各类大赛中进行真实践,在课程建设中应用真对策,在名师成长中内生真能力,实现中职教师的教科研内生动力、教科研实践能力、教科研创新能力、教科研成果表达能力“四力”培优。双线串联四维实战平台,四维平台助推“四力”内生,构建了“双线四维+四力培优”的中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模式。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及效果
成果的实践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组建教科研组织网络阶段。市职教研究院成立了课题办,全市各专业成立教科研中心组,各学校陆续成立了教科室。二是加大教科研培训力度阶段。各学校重视了教科研培训,经常请知名专家搞讲座、辅导,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学术科研培训。三是加快制度建设阶段。市职教研究院制定了《淄博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职业学校制定了《教科研奖励制度》等制度,教师把教科研和教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教科研意识不断增强。四是中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明显提升阶段。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
通过实施中职教师“双线四维+四力培优”教科研能力提升实践,中职教师教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推动了全市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扩大了职业教育办学影响力。参加课题研究的人数由2017年2月份的200余人次,增加到2022年10月份在研教师达1100余人次;精品课程建设助推了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立项了150余门市级精品课程,25门课程立项为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50余种;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名师,打造了市、省、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2018年,我市中职教育获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2022年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奖7项、二等奖1项。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编印了刊物《淄博职教研究》《课题研究故事文集》等,供中职教师交流学习借鉴。通过淄博职教信息网、学校校园智慧平台等网络将优秀的教科研成果、精品课程资源进行共享。中国教育报以《内涵建设激发职教内生动力》为题对我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报道。成果受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山东省教科院等单位的肯定,成员20余次对成果进行了推广。(成果获淄博市第九届教科研成果奖特等奖,成果负责人及单位:殷炳元,淄博市职业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