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职业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中职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 > 职业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中职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职业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中职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市级教科研成果奖展播(一)|四主体、三课堂、六维度:高职装备制造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创新实践

2024-08-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职业教育研究科 字号:[ ]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在各级教育教学及科研成果评奖中获得佳绩,涌现出了一批理念先进、内涵丰厚、成效显著的优秀成果及案例。市职业教育研究院设置“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及科研成果专栏”,系列展出优秀成果及案例,促进优秀成果及案例的推广、转化与应用,持续扩大成果和案例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成果案例的辐射作用,推动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点击播放视频
   


一、教学成果概要

成果针对解决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机制不健全、载体不完善、模式不系统等问题,依托省高等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等建设项目,以及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六维融合”的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新体系研究等,厘定了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创新了高职装备制造学生“改进冰山”职业核心素养理论模型,建构了智能制造专业群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新体系(图1)。“四主体协同——健全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机制,三课堂联动——形成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新载体,六维度融合——创新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模式”,为专业群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创建了一个可复制、可借鉴的体系样板。


历经3年的实践检验,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显著成效。专业群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毕业生就业半年后离职率平均降低了27%,在校生获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107项。专业群获得了10多项省级以上物化成果(图2),取得了国家规划教材、高水平论文等物化成果。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成果解决了高职装备制造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理论指导不明确、培育机制不健全、培育载体不完善、培育模式不系统的主要问题。成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建构“改进冰山”职业核心素养理论模型,指导装备制造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建构了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学生的“改进冰山”职业核心素养理论模型,如图3所示。模型包含职业精神和关键能力两个一级指标,分别下设四个二级指标。模型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标准、课程、评价体系设计和开发提供支持,指导智能制造专业群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建设。模型解困高职院校“重技能教育、轻职业素质培育和重专业理论学习、轻实战演习演练”的难题。


(二)实施“四主体、三课堂、六维度”装备制造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一是四主体协同——健全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机制。探索了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校、企、社、家“四位一体”的培育之路,发挥多元主体的资源优势,优化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条件和路径,形成自身的特色品牌,共同确保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三课堂联动——形成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新载体。课堂不仅是高职院校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系统培育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整合行业企业、社会和家庭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建构丰富的课程与教学资源,以“三教”改革为抓手,以三课堂联动为手段,综合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系统完成了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工作。三是六维度融合——创新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模式。职业核心素养培育非“一课之力、一日之功”。成果深化职业核心素养培育模式改革,实现“六维度”融合:资源融合、环境融合、师资融合、媒体融合、实施融合、评价融合。通过大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现每个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精准供给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资源和措施,保障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时效性和长效性。

三、成果创新点

(一)创新了智能制造专业群学生“改进冰山”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理论模型。模型的一级指标包括“职业精神”和“关键能力”两部分。“职业精神”包括了职业价值观等四个三级指标,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潜藏的“鉴别性特征要素”。“关键能力”包括了职业技术能力等四个二级指标,每一个二级指标又分别下设了四个或两个三级指标,是“基础性特征要素”,反应了职业院校学生个体与劳动工具、信息资源、人类社会、个体自身之间的关系。

(二)创新了“四主体、三课堂、六维度”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新体系。“四主体”协同反映了多元培育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是一体化培育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根本保障,也是“全员”育人。“三课堂”联动体现了多重培育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互动作用,是系统化培育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主要手段,也是“全过程”育人。“六维度”融合昭示了多维培育资源及其相互之间的交汇效应,是立体化培育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也是“全方位”育人。三方面有机融合,构成了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新体系。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及效果

成果的实践应用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初步检验阶段。在省品牌专业群建设方案中,构建了“人文素质、个人修养、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四位一体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增设了企业文化读本、5S管理与质量控制等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课程,纳入专业群各专业2018 级、2019 级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检验。二是正式检验阶段。总结前期检验结果,在省优质校建设项目-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中,构建“以人为本、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纳入专业群2020 级、2021 级人才培养方案正式检验。以“人文关怀”“课程思政”“工匠精神”为核心素养内涵,社会、学校、企业、家庭四方联动,通过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从精神上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通过企业参访等第三课堂,从行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促进,培养真诚负责、宽容爱人、自律自重的品行。三是修改完善阶段。在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工业装备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中,构建了“以德为先、德技并修、标准引领、五维融通、五业联动”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纳入专业群2022 级、2023 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将成果的应用从装备制造类专业扩展到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四是系统化阶段。依托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总结前三阶段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总结提炼出了“四主体、三课堂、六维度”装备制造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系统化培育体系。

成果推广应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成果的实施提升了智能制造专业群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学生更加爱岗敬业,企业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取得了丰硕专业群建设成果,包括国家骨干专业1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品牌专业群、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单位与学校、省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省高水平专业群、省名师工作室、省教学创新团队各1个;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二等奖2个,出版国家规划教材3部,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5篇。(成果获淄博市第九届教科研成果奖特等奖,成果负责人及单位:牛同训,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