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张洪雷,淄博电子工程学校2005级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2007年入伍,在部队表显突出,曾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现为济南市公安消防支队消防员。
踏实认真 这是平凡动人的模样
张洪雷为人热情、性格开朗,第一眼见到他,吸引你的一定是他满脸的阳光灿烂,学习上,虽一路坎坷、辛苦,但拼搏、自发性、主动性强,和同伴配合默契;教室里的他热烈、友好,和同学相处愉快;校园里的他带着微笑,对师长充满尊敬,一声声问候后,你会感动于他的温情。
来到中职校,张洪雷选择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校园生活中,他是繁忙的、认真的、积极的。他从专业起步,深入专业、拓展专业,开始职业学习生涯别样的精彩。中职生活不再单调,专业考证的挑战、工作经验的历练,都在锻造着他,除了刻苦,他内心的笃定、镇静、坦然一路陪伴着他。他说:“不会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还不去学。学习学习虽不能说可以了解世界,但在书里获得的知识远远比从别人口中听来的强。我不会去说什么大道理,说些什么励志的话来激励自己,我能做的,也是能做的做好的就是尽力去做,不会就请教。我觉得人生不需要轰轰烈烈,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句子一样,平平凡凡就是我最想要的人生。”
一丝不苟 这是努力坚持的力量
“小的时候,我总梦想着成为一名大英雄保卫天下太平。长大之后,我明白了想要保家卫国就要脚踏实地,比如学以致用当兵入伍,从一名普通的军人做起。”2007年,怀着对军人的崇敬和对绿色生活的向往,张洪雷从山东淄博应征入伍,来到黑龙江省消防总队新兵团。“我要在军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初入军营,他就立下铮铮铁骨。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他,每天早晨五点多钟他都会准时起床开始跑步训练,或脚绑沙袋,或身穿沙背心,一跑就是几十圈,风雨无阻。皮磨破、脚打泡、汗水浸透衣襟对张洪雷来说早已是不值一提的家常便饭。努力的耕耘会收获鲜花,勤奋的攀援能到达顶峰,正是这份坚持努力,他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2011年9月,全国铁军大比武在哈尔滨轰轰烈烈的打响。张洪雷积极参加攀岩和地下救援项目。地下救援操涉及器材繁多,程序复杂,考验的是消防官兵在救援队伍无法到达地下目的地的情况下,利用绳索等消防特种器材装备地下开展救援能力,对操作人员的力量、心理素质、业务技巧等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为了将这一项目练快、练精,张洪雷迎难而上,凭着扎实的业务功底,反复反复研究竞赛规则,带领队员获得优异成绩。在攀岩项目中原本受过伤的腿脚再次被拉伤,巨大的疼痛使他汗水不断往下滴,忍受着高温和身体的不适与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体能消耗极大的情况下依旧咬牙坚持比塞,凭借超强的体能和惊人的意志夺得该项目小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整个比武过程中,他发扬了新时代消防铁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不畏辛劳,顽强拼搏,受到了总队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荣获全国比武总队嘉奖。
五年的磨砺,让他从一个青涩的,毫无经验的战士,快速成长为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兵。2012年底,历经层层筛选,张洪雷代表富裕大队参加全省指挥员比武培训,面对一群经验丰富的消防干部,他这个“老师”略感底气不足。400米障碍操培训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他很快的调整心态,迅速的做出参赛方案。400米障碍操共有10道障碍关卡,在整个过程中破门是最核心的问题,直接涉及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防盗门是挡住消防官兵进入浓烟区、居住区的主要障碍,消防官兵需要利用提供的设备进入,然后将门后的四具消防假人救出,如果破拆技术不好,耽误了时间,生命就没了。因此破门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提高0.1秒,他反复研究设计、多方搜集资料,哪怕吃饭睡觉脑海中依旧在盘算着如何让破门。正是这份钻研,这份努力,他带领的小队400米障碍操和高空救援操,勇夺第一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因此被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学习不忘 这是奋斗终身的积淀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两个字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配发的新器材、新装备,搞不懂摸不熟,他不吃饭也要钻研个透彻;新技能、新战法学不会、使不转,他不睡觉也要摸索个明白。他从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积极参加支队组织的各项活动,2009年参加辽宁省攻坚组培训荣获优秀学员。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我要考军官学校”,目标一旦确立,便无法回头。可是只有中专水平的他,重拾书本对他困难重重。初始时,看到英语就感觉一阵阵头大,多年不接触,那些英文字母对他来说跟天书一样,此刻,他动摇了,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个决定是否正确。迷茫中,他看了老师在他毕业册上的一段话:“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一切无心插柳,其实都是水到渠成。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吃的苦,跨出去的每一步,都是未来的基石与铺垫。”这段话给了他前进的动力。“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他默默的而在心理为自己打气。
为了不打扰舍友休息,他就每天天微亮早早起来,在车库一遍一遍的练习发音;午休或者吃完午饭后他也不放弃午休前的这15分钟,这个时间他就闭上眼睛通过想象回忆早上学习到的知识;部队每天10点就熄灯,他就借着窗外照进来的光线读书……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成功,但是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虽然没能如愿考上理想的军校,但是他的付出部队领导都深深的看在眼里。在部队领导的推荐下,2012年9月他踏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他知道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决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在校期间,他珍惜每一堂上课时间,争分夺秒的汲取营养;由于自身能力的有限,老师讲的知识他理解的不是很透彻,每堂课他都是留到最后,一遍遍向老师请教;晚上自习时间,他把当天所学习的各科知识和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一遍,看看有哪些学习任务没有完成,赶紧去补上。到了最后合上书,回忆一天所复习基本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回顾和之相关的典型习题、例题,来成增强记忆。每到月底,他就对这一个月来的学习进行“查缺补漏”,反思这一个月的学习情况,找出进步的地方和迟迟没有进步甚至退步的地方,找出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制订相关计划,再“查缺补漏回头看”;吸取经验,防止下一次错误的发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3年至2014年在士官学校培训期间,多次荣获优秀教学训练员,得到老师和学校的高度评价。
逆火而冲 这是烈火炙烤的忠诚
浓烟滚滚火焰灼人。“轰”的一声一场意外的油罐二次爆炸起火让现场所有人神经都绷紧这天是8月27日距离党的十九大召开还有22天。
发起总攻!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张洪雷和其他三个编队的战友们立即突进火场投入战斗。作为前线指挥员和车载泡手,站在车顶上的张洪雷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迅速操作起80公分口径的消防车泡沫炮准确将“炮弹”命中火点。八分钟,从油罐起火爆炸后仅仅八分钟时间烈火失去了它疯狂的威风乖乖低下头来。尽管是场实战演习,但当时真的非常紧张。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洪雷说:“那时自己距离熊熊烈火只有20米左右现场热浪扑身,“流淌火”就在眼前滚烫的灰烬像散花一样不时喷来,救火下来后,整个战斗服里里外外全湿透了。”
就在这场习中张洪雷指挥的第四编队利用大功率水罐车车载炮精准控制了东南侧油罐火情极大程度的遏制了火势的蔓延,被记火线表彰三等功一次。
十几年来,他参加了各种救援行动:饭店员工手被搅进搅面机,张洪雷带着队员冲向前;小区发现马蜂叮人,他就带着工具去“捅”马蜂窝;有了火情,立马上阵一线指挥;为了十九大的安保,他带领中队战士一周内共巡查单位30家,成功处置一起车祸起火;针对易燃易爆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大跨度钢结构车间厂房、仓库等他和战士们制定了合理的灭火预案……只要有群众受到危险,不管什么情况张洪雷都是冲在前抢在先,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