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水泱泱,襟带海岳。在淄博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存续300余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聊斋俚曲。作为淄博市独有的传统音乐,2006年,聊斋俚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聊斋俚曲的传唱者、领军人物邹锜老师带领他的团队走进齐盛高中,为学生们带来了一节特殊而有意义的传统音乐课。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聊斋俚曲的风格,邹锜老师团队为学生们演绎了《孟姜女》第四、五篇章。老师们唱腔婉转悠扬,且极具淄博方言字音特点,现场师生掌声不断,表达了对中华文化、聊斋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上,邹锜老师邀请学生上台,教大家学习了曲牌《迓迓油》中的一段,同学们认真学习每一句,大家也充分感受到聊斋俚曲的曲风特点和方言土语的韵味,体会到家乡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老师和学生都乐在其中,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聊斋俚曲进校园,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唤起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有效的宣传和促进作用。
聊斋俚曲介绍 聊斋俚曲,是淄博市地方传统音乐,是清初文学家蒲松龄将自己创作的唱本配以当时流传的俗曲时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学体裁,因蒲松龄的斋名为"聊斋",故称"聊斋俚曲",也有人称"蒲松龄俚曲"。它用明清俗曲作曲牌,以白话方言为载体,用曲牌联套为结构形式,以唱白相间、散韵交织作文体,编织成了包含小曲、说唱、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内的艺术综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