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优秀典型案例”评审结果,全省共有89个案例被评选为优秀典型案例,其中我市报送的9个案例(2个区域案例、3个学校案例、4个老师案例)成功入选,入选数量居全省前列,标志着淄博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与应用工作迈上新台阶。 
(省获奖案例) 我市紧紧抓住数字教育发展战略机遇,高度重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与应用,突出“抓应用、促发展”,一是建立机制,全域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常态化应用。建立区域专家团队协调推进机制,制定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普及应用的实施方案。遴选种子学校和种子教师,构建“市、县(区)、校”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平台服务保障机制,形成电教、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平台应用教学工作机制,为平台的常态化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人才保障。二是精准施策,协同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落地扎根。实施培训赋能,组织开展平台应用场景培训,帮助师生熟练掌握教师备课、双师课堂、教师研修、辅导答疑、自主学习等场景使用方式。开展特色教研,引导教师以数字化的理念改变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满足不同场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围绕“大单元”教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课后服务教学等教研实际需求,利用平台“教师研修”板块内容,形成了特色的区域教研模式。三是典型示范,宣传推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优质资源。开展区域平台应用案例及主题作品征集评选活动,通过遴选平台应用优秀案例,总结平台应用的有效做法和成功模式,汇聚一批平台应用的优质资源,为学校开展平台深度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临淄区在平台应用中注重应用与实践结合、应用与实际结合、应用与实效结合,创新“智慧教育平台+”模式,打造了“智慧教育平台+制度保障”、“智慧教育平台+地方平台”、“智慧教育平台+五育融合”、“智慧教育+教师成长”、“智慧教育+家校共育”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教育平台+”模式,全面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周村区实验学校重新组合国家中小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推出多个“套餐”供学生选择,如课后服务+“德育”,课后服务+“劳动教育”,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等,打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组合拳。教师则借助平台,反向备课,在平台中学习优秀课例,汲取智慧,优化重构,课堂绽放精彩。平台赋能数字课堂转型,基于智慧平台应用的课前助学、课堂互学、课后延学的教学范式已初步形成。 
淄川经开区实验学校于珂老师通过引入在线教育平台,助力信息科技课后服务,有效地扩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利用国家中小学教育APP进行家校沟通,实现及时反馈、实时交流。这种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方法,将信息科技课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更好的信息科技课后服务效果。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高度重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要求各区县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的工作要求一体化推进平台应用,引导各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和功能,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推动优质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从慧教、慧学、慧育、慧管四个应用场域积极研究探索,凸显区域特色、学校特色、教师特色,努力打造平台应用淄博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