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淄博语言文字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专题专栏 > 淄博语言文字
淄博语言文字

淄博市中小学寻“齐”记读书征文一等奖作品展播⑪

2024-03-0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淄博市教育局 字号:[ ]

为推动我市中小学读书节系列活动广泛开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齐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美德要义,市教育局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展了寻“齐”记读书征文大赛。本次大赛由市基础教育研究院、市语委办承办,共收到征文940篇,其中小学组、初中组各评出一等奖10篇,高中组、教师组各评出一等奖5篇。现将以上作品展播如下。

守望

淄川实验中学七年级十二班 赵筠茗 

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它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制陶如塑人。在经过这些磨难之后,陶土便成了器,完成涅槃,变成神态各异的样子。

                                       ————题记

曾记得,雨点在低檐上荡几个弯溅落于布着青苔的石板;曾记得,浓荫晕开了阳光散在整个小巷;曾记得,巷子深处一棵槐花年年素白飘香;曾记得,总有几段低沉厚重的长歌在小巷回响。

姨姥家住在山城博山,在齐文化的影响下,淄博陶艺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传统工艺之一。姨姥姥家巷子深处住着一个老刻陶师傅,人们都叫他赵师傅,不过,我更愿意称他为艺术家或是歌者。    

小时候最爱去赵爷爷家看他雕章刻瓦,看他眉头轻敛,神情专注,像珍宝般捧着陶制品,手如行云流水却又不失入木三分的力道。一转眸,百鸟朝凤,一眨眼,鲤跃龙门。每当我赞叹不已,他总会说:“一件事无论多难,只要用心了就一定可以。”可惜幼时的我未懂他话中的期望与眼底淡淡的忧伤。

风吹过,摇得槐花叶窃窃私语。这时,赵爷爷总会凝视着老槐树用低沉的嗓音唱一段厚重的歌,我从未听过的歌,这歌声时而有气壮山河之势,时而有耳边呢喃之柔。唯一不变的只有他深邃的眼眸和眼底的忧伤。

赵爷爷家总是被前来“学艺”的人挤满,不过,大多都是浅尝辄止,准备开店。赵爷爷总会不停地说:“制陶要细钻,是艺术,是文化,没学精别急着开店赚人家钱。”奈何无人听,后来,他也不劝了。只是带着满眼悲凉无奈目送,从喉咙深处挤出一曲长歌,听得人整颗心都塞满了悲伤。

后来上学了,去姨姥家的次数渐少,远离了小巷,远离了长歌。匆匆的,不知过了多久,在一个写完作业的深夜,听得一夜蝉鸣,耳畔似乎猛地回响起赵爷爷的长歌,一种莫名的领悟溢出心底赵爷爷为了心中的执念,把制陶视为无上的文化艺术,固执地用一生去钻研、慢品,但他的执着却少有人懂,追名逐利不知何时代替了慢品生活、静心雕琢人生。霎时间,热泪欲出,竟想唱一支长歌与心中赵爷爷的歌声相和,但我实在唱不出,只能贪婪地在记忆中逐字逐调的聆听赵爷爷的长歌,任凭泪水长流。

满地槐花,执着依旧。我站在门外,看着一个白发老人精雕细琢着,把满腔苍凉与偏执当作一曲长歌随风而去。

无言,泪溢两行。传承,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的努力。方知,无声的执着需要守望。

指导教师:于文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