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践行新课标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高效精品课堂,近日,淄博六中组织开展“秋实杯”数学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高一年级选取《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课题,高二、高三年级选取《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课题。十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方法的同时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孙纪秀老师以高斯幼时求“1+2+3+……+100之和”的故事开篇,自然地提炼出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并得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题的选用既强化了公式的应用,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沈小忙老师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她循序渐进地讲授了本节知识,注重概念的引入、定义的解释和定理的证明,帮助学生建立了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尹东超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找到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联系,学生课堂反应积极、参与度高;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岳桂敏老师通过复习导入循序渐进引出新课,从特殊到一般的公式推导方式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新授课中穿插着复习回顾,加强了知识的应用与巩固;高质量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对公式的选用更加灵活,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积极活跃。 
马超老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等差数列的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课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多媒体和画图工具,直观展示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点。 
孙斌老师的授课首先着眼于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这两个关键性质,随后以图象为依托进一步剖析其他性质,最后采取讲练融合的方式对各类题型进行全面总结与深入分析;教学过程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直观感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 
王晓雨老师从矿泉水广告视频引入笛卡尔的正切曲线,导出正切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以学生探究为主线,各环节流畅连贯,讲练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刘亚楠老师采用图形编辑器、PPT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何敏老师详细讲解了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等重要性质,并通过图象直观地展示了正切函数的变化趋势和渐近线特点;课堂互动积极,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高,学生对正切函数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于成媛老师通过生动的图象展示和清晰的逻辑推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正切函数的定义、性质等知识点;注重讲练结合,将理论与实际应用巧妙融合,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和整体代换的思想。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观摩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数学教研组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立足课堂教学实际,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持续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 淄博六中聚焦课堂教学,定期组织开展“春华杯”“秋实杯”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准备、有碰撞、有思考,在展现教师风采的同时,更形成了多向思维碰撞,凝聚成为集体智慧,进一步营造了重视课堂、研究课堂、向课堂要质量的良好氛围,加强了教研组、备课组内老师们的交流合作,助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