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中国教育报》第4版刊发了以《培育乡村教育振兴的青春力量》为题的淄博市临淄区教育专题报道。内容如下:
培育乡村教育振兴的青春力量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不断加强对乡村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与资源支持力度,实施乡村青年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培养了一支高素质乡村青年教师队伍,打造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辐射带动区域乡村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统筹规划布局
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
“我见证了临淄山村教育的巨大变化。”教育部首届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入选者孙业彬说。
2008年,孙业彬以专业第一的成绩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分配到临淄南部山区的金山镇,成为一名乡村美术教师。从教之初,不仅生活条件十分简陋,而且音体美等学科在乡村不受重视,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上面临重重困难。
而今,金山镇边河中学拥有了宿舍、食堂、办公室、教室内触控一体机、学生平板电脑等一应俱全的教学设施,学校还成立了美术、科技制作、足球等十几个社团,孙业彬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各类儿童画展中获奖,学校青年教师组建的啦啦操社团荣获山东省赛一等奖,童声合唱团举办了学校历史上第一场合唱专场演唱会——“和你一样”音乐会。
这种转变是怎么实现的?原来,近年来,为了造就一批“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青年骨干教师,临淄区实施了乡村青年教师强师提质计划,不断完善机制和资源保障。临淄区严格落实乡村教师职称直评直聘政策,并在评先树优、进修培训机会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出台《临淄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先后投入280万元资金实施“暖心工程”,解决乡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食宿、交通等后顾之忧;出台《临淄区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入实施城乡学校结对交流发展的意见》,成立9个集团化办学单位,通过集团内结对带教、联合教研、课程共享等方式,带动乡村青年教师成长;实行“县管校聘”和交流轮岗制度,将优秀乡村青年教师纳入8个乡村名师工作室,为青年骨干教师配备专家导师,充分发挥乡村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智慧教育与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方面,临淄区依托“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示范项目,在乡村与城区同步配备智能终端设施,持续开展乡村教师数字化教育培训,鼓励乡村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交流活动和课题研究,借助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推动“三个课堂”常态化运作,共同赋能乡村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构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架构团队教研模式
开拓专业发展新路径
“我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三代教研员的指导。”2023年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山东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入选者张小圆说。
2011年参加工作后,张小圆定期参加全区学科培训,加入了临淄区教研员孙耀荣组织的初中思想品德学科青年教师成长规划团队,并被推荐参加山东省“1751”工程送教项目。2017年路丽娟继任教研员,在教研团队的帮助下,张小圆梳理出以“生活·生态·生命”为理念的课堂教学特色,在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等多个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022年姜钰佳任新教研员,对区内青年思政课教师进行持续培养,此时张小圆主持的省级课题立项,并参加市级“种子教师计划”培训。在三代教研员的接力下,一批又一批像张小圆一样的新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梯段建设显著。
近年来,临淄区构建“一主两翼三提升”教研模式持续助推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培养具有个人专长特色的发展型乡村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线,以培训教研活动和专业比赛为两翼,提升乡村青年教师的教学授课能力、教科研能力和专业写作能力。此外,临淄区还定期开展学科教师培训,遴选乡村青年教师参加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推动城乡联动教研和乡村联片教研,为乡村青年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比赛提供机会倾斜,以此推动乡村青年教师的理念和实践能力提升。
为了激活乡村青年教师成长意识,临淄区开拓专业发展新路径,充分发挥教研员在乡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上的引领作用,开展“贴地”式教研,发掘、支持并督促乡村青年教师优质成长。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常态化视导和定点帮扶机制,教研员深入乡村学校教研组,引领乡村青年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吸纳乡村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教育写作,提升综合素质。
搭建成长动力系统
优化青年教师新生态
杨志伟是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激励计划入选者,在他担任临淄区齐陵二中小学部校长期间,不大的办公室里放着几张办公桌,轮流常驻着学校的青年教师。他们在这里可以零距离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课题申报等全流程。
校长“带”教师,是齐陵街道中心学校青年教师“三年成长、一年一岗”工程中的第一个环节。该乡村地区青年教师工作第一年在校长室办公,和校长共同完成三年成长规划,工作的第二、三年分别在学校教师发展部、学生发展部任职,通过对学校管理、教学教科、学生等工作的深度参与,逐步形成教育教学的系统认知,并在实践中锻炼综合能力。三年后,学校为青年教师开通“1+2”教学岗位、双管理岗位,并签订成长协议,帮助青年教师实现阶梯式成长。
近年来,齐陵街道中心学校的杨志伟、黄东、王艳萍分别入选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多名青年教师获省级及以上荣誉。青年教师实现“春笋”般成长,与学校打破常规、勇于给青年教师充分发展空间息息相关。“不‘论资排辈’,以教学能力、教学实绩为标准,给青年教师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有主动成长、更快成长的动力。”齐陵街道中心学校书记、校长刘存利说。
除齐陵街道中心学校外,临淄区各乡镇学校均制定措施,为青年教师创生发展场域、提供“支持系统”,让青年教师的发展有规划、有动力。敬仲镇中小学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从校外聘请大专院校教师、省内名优学校备课组长担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导师”;皇城镇学校利用强镇筑基资金加强对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支持力度;齐都镇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温情支援”和“精神支撑”,学校组织管理团队和教师为青年教师“把脉”,解决教学困惑,以关怀和鼓励给青年教师以归属感,以点滴温情“浇灌”教师成长。
传承理想信念
培育乡村振兴有生力量
“希望孩子们能够走出乡村,拓宽视野和人生。也希望部分孩子能够‘归巢’家乡,把先进的技术、营销理念等带回来‘反哺’和改变家乡。”山东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入选者王强说。
王强是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地理教师,他通过授课与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带领学生观察和探究乡土现象,提升学生学科综合思维品质和实践应用能力。在《可爱的家乡——探究西红柿之乡的乡村振兴之路》课堂中,他带领学生们从自然环境、生态治理、产业升级等方面探究皇城镇的西红柿种植产业,携手助力家乡振兴。
今天,对乡村教育的热爱、对乡村学生全面成长的期待,已经成为临淄区乡村青年教师的理想与使命,也是他们持续成长的内在动力。张小圆在思政课堂上注重培养乡村学生对国家、社会生活的关注和对个体生命的尊重;王艳萍希望构建制度化、民主化班级管理模式,营造让乡村孩子有身心归属感的班级环境;杨志伟致力于破解乡村教育家庭教育难题,希望学生成为“有自我学习能力、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批批乡村青年教师扎根乡村、倾心育人,绽放着最美青春,是推动临淄乡村教育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崔国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