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是天然的教育沃土。多年来,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紧扣时代脉搏,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涵,以“塑品格、树人格、养习惯、立自信”为培养基点,利用方寸小印章,丰盈德育大文章。 “以篆言趣”,落实育人成果。“方寸世界,雕琢心灵”。学校依托《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丰富校本课程,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学、劳动实践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主题教育,渗透融合于篆刻课程、篆刻文化、篆刻活动、篆刻作品等各方面,构建篆刻课程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校设计了一到五年级“培根·了解篆刻”“铸魂·走进篆刻”“启智·乐学篆刻”“润心·享乐篆刻”由浅入深的四维进阶课程体系,既让学生了解篆刻的特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在学习篆刻的过程中实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德育教育的转化。 “以篆化人”,筑牢德育根基。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学校充分利用篆刻文化特有的“色、纹、韵、刚、柔、形”表文达意,传之以情,实现德育教育。走进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文化石,是“阳光洪小”品牌词和“三风一训”,学校老师通过临摹、篆刻、拓印,用电钻、凿子、锤头,精雕细刻。文化石古色古香,浑然天成,既彰显了学校篆刻特色,老师们又用无言的行动,进行了一场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学校着力打造以篆刻为载体的书香校园。走进办公楼,随处可见的作品,无一不是篆刻的影子,内容从古诗到传统文化,从励志故事到名言警句,衬托古朴的环境,在耳濡目染中,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同时,学校注重打造“五JING”教育(即净、静、敬、竞、镜),通过篆刻的形式,将“五JING”在景观石上加以体现,以金石之坚,时刻提醒学生,以石为镜,严于律己。 “以篆育美”,续写德育篇章。以“篆”育美,积极构建学校大德育特色。每周一课一社团活动,学生通过临摹、篆刻、拓印,“点石成金”,育持之以恒和大气沉稳品性。紧扣时代脉搏,开展爱党、爱祖国、爱家乡及传统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将活动感悟用小刻刀雕刻出“雷锋精神”“缅怀先烈”“劳动最光荣”等篆刻印章,将学校和家乡的一景一木融入篆刻作品。学生们在篆刻课堂上以刀代笔,以木石为纸,精耕细作,一笔一划、一招一式,精炼技术、磨练心性。大型的作品需要学习使用电钻、凿子、锤头等工具,将一字一景一人一木融入篆刻作品,使学生在一次次的磨砺中传承劳动者的坚毅品质。《千字文》《弟子规》《方寸乾坤 百印颂党》《印迹·党代会》等篆刻作品登上学习强国、山东教育新闻网、齐鲁晚报、淄博市艺术教育成果展等各级媒体、平台,学校校本课程之《快乐篆刻〉》获评山东省小学校本课程优秀案例,多项篆刻作品在淄博市“百灵”艺术节和“托起乡村少年梦”活动中获奖。 金石华彩,知墨守白,方寸之间,浸润童年。通过把篆刻与日常教育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方寸天地,雕琢人生,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扣好了孩子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不断创新、探索和实践德育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构建科学的德育体系,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以实际行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刘延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