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大班的孩子做事情有了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比如说:在活动之前能够说出将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商量分配游戏角色、制定游戏规则等等。幼儿园两年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具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合作、协商能力,并对自己的一日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有了一定的时间概念,这些都助推着他们自主制定计划成为可能。王海英教授从元认知的角度分析:“5岁左右的幼儿能客观地制定自己的活动计划,对自己的活动可能达到的结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为我们尝试引导幼儿制定计划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在学习准备中也要求幼儿“做事有一定的计划性”。对大班幼儿来说,能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行动,既是幼儿学习主动性的表现,也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在持续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他们制定的计划内容不断优化、调整和内化,在自主计划中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助推了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小学生活充满了信心,成为合格的计划家,一起看看我和孩子们做计划的那些事吧!
二、活动过程
1.基于需求,制定“游戏计划”
户外自主游戏结束后,宏宇满头大汗地坐在地垫上说:“我们今天一直在搬垫子、运梯子、调整材料,搭建完场地后都没时间玩了,明天得提前定个计划才行!”
第二天游戏之前,宏宇先制定了自己的游戏计划并进行了表征,他说:“我们需要4人运垫子、4人搬梯子、搭建游戏场地需要4个人、还有几个人在排队等着玩,右边是我今天想搭的游戏场地。”接下来的户外活动中,宏宇按照他制定的游戏计划,安排几个男孩子去搬运垫子,对雨桐说:“你们女孩去搬五个梯子,梯子轻,你们搬得动!”孩子们在宏宇的带动下,开始了有序的分工搬运、合作搭建,很快搭好了游戏场地,开始了今天的游戏。
教师的思考:宏宇通过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萌发出了制定计划的想法,说明他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想办法解决,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做计划时,他先梳理了问题,再进行有序的规划:做哪些事?谁去做?预期的结果是什么?并对搬运垫子、梯子和搭建场地等任务一一进行分工,大大提高了做事情的效率。对刚刚升入大班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不但让自己和同伴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去游戏,也让孩子们有了更加清晰的时间观念,这对将来升入小学、适应小学更为复杂的学习生活是一种很好的铺垫。
2.评价反思,回顾“游戏计划”
游戏结束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宏宇的游戏计划:“宏宇的游戏计划里画了什么内容呢?”
梓茹说:“有搬垫子的、搬梯子的、还有搭建的。”
雨桐说:“有分工、需要的人数、还有想搭建的场地。”
老师:“宏宇的游戏计划是怎样完成的?”
梓茹说:“一起合作完成的!”
桐桐说:“宏宇安排大家任务,我们分工合作,有计划性。”
老师:“你觉得宏宇制定的游戏计划怎么样?”
泽君说:“节省了很多时间,今天我是负责搬运垫子的,本来计划需要两块,但是搭建完以后发现还需要一块垫子。”
桐桐说:“计划表中画了五个梯子,我们搬了五个,正好搭建了两个场地。”
霏霏说:“我们搭建的场地和计划表里画的场地一样,今天玩的时间很长。
宏宇说:“明天需要6个人搬垫子,两个梯子的中间都需要放上垫子,这样才安全。”
教师的思考: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幼儿结合游戏中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回顾游戏的过程,一起讨论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计划与需要是否一致等,孩子们主动对游戏计划的内容进行了评价、回顾、反思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主意识得到了发展,同时梳理了思维,并帮助幼儿反思计划和结果的匹配程度,逐步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3.深度体验,优化“跳绳计划”
(1)一日跳绳计划
又过了几天,桐桐带来了一份自己制定的跳绳计划,向大家介绍:“我计划今天跳绳100个,在右边留了一个空白的格子,如果完成了计划,可以在空白的地方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或符号。”
早锻炼结束后,桐桐把自己的跳绳计划贴在了走廊的墙面上,在她的影响下,很多孩子也尝试做起了一日跳绳计划。早锻炼时,我们会经常听到孩子们自豪地说:“老师,今天我完成了跳绳计划!”我们还在教室走廊中及时增设了“我的跳绳计划”的墙面,孩子们可以随时把自己的计划呈现出来。
教师的思考:桐桐制定的跳绳计划内容清晰简单,比较容易完成,能够让幼儿及时体验到成功感和满足感。有趣的是,桐桐还在计划中增加了自评一栏,及时对自我计划的完成进行评价,帮助自己建立自信,这是让我们惊喜的表现。老师及时增设互动墙面,营造了宽松的班级氛围,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对做计划这件事持续充满了兴趣。这也是大班幼小衔接中社会适应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一周跳绳计划
几天后,宏宇制定了一份一周(1.3.5)三天早锻炼的跳绳计划,左边是每天计划完成跳绳的个数,右边留空白的格子是对自己完成计划的评价。宏宇说:“每天的跳绳计划都是一样的,做一周的计划,每天只记住完成的数量就可以!”
接着,孩子们之间展开了讨论,霏霏说:“一周做一份计划,可以节约时间。”
梓茹说:“一周计划内容很多,用表格做计划更清楚了,应该很好用。”
很快,孩子们开始尝试制定“宏宇版”的一周跳绳计划。一周结束后,孩子们拿着自己的跳绳计划与同伴进行分享,发现一周跳绳计划用起来很方便,节约了做计划时间,墙面环境也随之丰富起来。
教师的思考:不难看出,大班孩子们制定计划的能力,是在老师引导和同伴模仿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的,孩子们会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尝试、反复调整,从而将自己的计划制定得更加细致、合理、全面。看,宏宇制定的表格式计划表,既节约时间、又简单明了,能够将类似的事情进行整合、罗列,开始有了概括、合并同类项等抽象逻辑思维的影子。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入学准备的“社会准备”中强调的“任务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4.多元呈现,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
(1)各种各样的计划
有了制定游戏计划和跳绳计划的经验后,孩子们开始制定各种各样的小计划。他们制定的计划包括:一周的区域游戏计划、户外游戏计划、周末计划、一日活动计划等。
涵姿制定了一周区域计划,她说:“我的区域计划基本上完成了,但在种植区我没有喂小蜗牛,下次要提前准备小蜗牛的食物!”
霏霏说:“我的一日计划全部完成了,这周的计划表中每天只有一件最想做的事,下周计划每天完成两件事。”
宏宇说:“我的户外计划是搭建多米诺骨牌,周二的时候一直没有挑战成功,不过没关系,剩下的几天我一直坚持没有放弃!”
(2)把计划带回家
语桐在家制定了一份周末计划,把自己周六周日需要做的事情一一规划,周末计划的制定邀请爸爸妈妈参与到活动中,桐桐妈妈在分享中说:“孩子有了自己制定的小计划以后,做事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合理规划自己的休息时间,一件一件的完成自己制定的计划。”
在我们班,做计划这件事一直持续进行着,经常会听到孩子们之间相互讨论:“你今天的计划是什么?你的计划完成了吗?”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做计划、完成计划,养成合理规划的好习惯,但做计划这件事也在会持续产生新的冲突,做新的调整,相信每个孩子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伴随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
教师的思考:孩子们基于自己的需求制定出各种各样的计划,计划的内容的从具体一件事扩展到多件事,计划的时间从一日增加到一周,计划的环境从幼儿园到家庭,随着饼状图式的计划、思维导图式的计划、表格式的计划的产生,在制作计划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了幼儿思维的有序性,表达的独特性,让幼儿获得经验的积累,同时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计划的回顾中,孩子们能够越来越客观、准确地评价计划的结果和目标是否一致,在评估、调整、反思的过程中元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从而建立起更多的自信心,在社会性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幼儿、家长、教师三方协同教育机制。家园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同共育,让幼儿的入学准备科学自然、无痕衔接。
三、活动反思
1.尊重发展需要,帮助幼儿尝试自我管理。
在制定计划的活动中,我们尊重幼儿的需要,也赋予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支持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决定制定计划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做什么,怎么做,进而不断推动活动的进展。在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反思计划——调整计划的螺旋上升过程中,促使孩子们尝试着进行自我管理: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高效利用;管理自己的生活,有条有理充满乐;管理自己的游戏,先问后理收获成长。
2.反思与行动,推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
虞永平教授提出:“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幼儿在制定计划时,把自己的想法、经验通过表征呈现出来,让幼儿生活和游戏的过程全部“看得见”,让大家看得见、看得懂;在执行中以计划为蓝图,按时完成;在回顾反思中,借助计划这个支架有效地评价、分享。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反思和行动的有效融合,推进幼儿积极主动学习。
3.尝试与放手,支持自主计划自然衔接。
在自主制定计划自然进行幼小衔接的探索中,让我们看到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学习与发展,更让我们感受到,让幼儿自主参与管理自己的生活,他们才能更加快乐与幸福。放手让幼儿自主制定计划,不仅让生活、活动更有序,更有活力,也有效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获得全面的发展。
关注幼小衔接,关注幼儿发展需要,相信在我们的陪伴下,每个孩子都能学会有条有理地生活和学习,学会独立思考、自然生长。这样的衔接不但能够为孩子们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更将是我们送给孩子一生发展最好的礼物。
(淄博市柳泉幼儿园 范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