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区实验小学认真贯彻落实《淄博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作为“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实验学校,认真学习作业改革优秀成果,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作业改革与落实“双减”政策紧密结合,将成果推广应用与教学改革深度融合,扎实开展一系列作业改革实践,效果显著。
一、基本情况
作为“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实验学校,我校把作业改革作为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的突破口,努力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王月芬主任关于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成果,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成立了单元作业设计工作坊,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
为了更好地发挥作业育人的价值,学校针对作业设计、睡眠时长等内容进行了实际调研,发现相对于单一重复的作业,学生更喜欢形式多样的探究型作业。我们先后开展了“八维度”作业设计实践、学科作业设计大赛、创意作业设计展评、“教学评”一体化作业设计研讨等系列活动,让作业设计真正“活”起来。
二、面对的问题
教师对于作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设计高质量的作业缺乏经验,导致作业设计浅表化。
(一)作业设计方面
1.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不匹配。
教师备课时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布置作业常常流于形式,其设计与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本身匹配度不高,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2.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作业设计形式更加侧重于基础知识类作业,往往以复习、巩固为目的,如:阅读、抄写等。而对于探究实践类作业的布置,往往是大而化之,没有实际落实下去。
3.作业设计缺乏个性化。
作业设计内容往往是面向全体学生布置共性的作业,没有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作业批改方面
1.作业批改缺少数据记录。
教师日常作业批改不重视数据记录,无法通过数据分析掌握班级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从而跟进行之有效的矫正策略,做到精准施教。
2.作业评价缺少激励性。
作业评价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评价往往重形式而轻实效,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具体措施办法
针对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坚决杜绝急功近利、敷衍应付的心理,立足教材、学情,用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行动,让高质量作业设计真正成为教与学的助推剂。
(一)成立“单元作业设计工作坊”开展系列活动
学校认真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要求,着眼于作业育人功能的发挥,在提质增效方面深入研究,依托“单元作业设计工作坊”,积极探索基于“全面育人、目标一致、设计科学、类型多样、难度适宜、时间合适、结构合理”的作业设计路径,着力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发展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设计能力。
学校借鉴上海作业设计优秀成果经验,组织教师学习了作业设计的关键要素,并运用作业设计要素分组优化作业设计,展开交流。通过单元作业设计工作坊培训活动,老师们重新认识作业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找到了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的有效路径。

(二)作业设计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学校坚持以终为始的设计理念,从“结果”开始,将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确定学习结果、评量学习设计、制订学习计划”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将单元作业设计、课时作业设计置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系统之中,使其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和育人价值大大提升。
(三)作业设计与生活和社会热点相联系
在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学校开展了“这十年”项目学习,同学们从身边的变化开始研究,一年级“我的幸福我的家”、二年级“流动的淄博”、三年级“美丽的街道”、四年级“我们的社区”、五年级“我们的城市”,在相应的主题之下有一系列丰富的探究实践作业,学生从多维视角探究十八大以来的非凡十年,探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行各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国家发生的重大变化和深刻变革,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得以激发。

(四)开展学科作业设计大赛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自主设计作业能力,创新作业方式,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推动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以市区开展优秀作业设计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为契机,学校开展了优秀作业设计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

四、推广应用成果后的变化
作业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巩固教学成效、获得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学校在推广应用成果后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作业设计由单一走向多元
教师们作业设计的思维得以转变,作业设计能力显著提高,作业质量有了保障。以前,教师们在设计作业时,习惯于从单一的学科教学和单一的学科知识出发,作业呆板无趣、缺乏针对性。现在,教师们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作业多元化开放性的设计,把学生引向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成为学生进行学习实践、获取学科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广阔天地,切实增强了作业设计的针对性。灵动的作业设计思维使得作业设计“活”了起来,真正实现了服务于实际教学的目的。
(二)作业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参与作业的兴趣变得浓厚,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习技能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内驱力被激活。以往,学生面对作业时望而却步,大量知识性、重复性、单调性的作业磨灭了学生对作业的热情,更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学生作为作业设计的参与者和主体,主动参与作业的兴趣变得浓厚,在多元、开放、生动的作业引领下,积极地投身生活,运用知识,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作业设计促进“双减”落地
生动鲜活的作业设计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在统整思维下,实现跨学科、大融合,为学生创设作业完成的情境,让作业更加服务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减轻了学生作业完成的难度和过重的学业负担。作业完成活动化的实施,让学生兴趣得以提升,让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让“双减”扎扎实实得以落地。
五、形成的模式或成果
(一)基础性作业,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理念
基础性作业,将作业设计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使作业与备课、上课统一起来,包括课前预习性作业、课中达标性作业、课后巩固拓展性作业等,真正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理念。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荷花》一课的学习,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学习主题为“可爱的生灵”,单元大任务为“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为此,我们开展“可爱的生灵发布会”这一大情境下的学习,结合教材我们设计了观察记录卡,学生课前走进公园、社区等观察自己喜欢的植物或动物,进行观察记录。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荷花》一课借助富有动感的词语把一池荷花写成了“一大幅活的画”,从而引导学生课堂上结合观察记录单进行仿写练笔,最终形成“我喜爱的植物”美文集,和全班同学进行分享。

(二)探究性作业,让学生的学真实发生
探究性作业设计与学校项目学习实践相结合,基于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多个学科协同设计项目实践,更加体现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学习体验。以下案例为学校开展的“这十年”项目学习实践,呈现了我校以“学生主动探究、成果分享”为主体的作业设计与实践全貌。
“这十年”主题探究性作业设计
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间,淄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张店区实验小学通过开展“这十年”项目学习,在前期“四十年·巨变 一百年·愿景”研究的基础上,聚焦淄博的街道、社区、教育等多维变化展开深入探究,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三年级学生以“淄博街道•这十年”为主题展开项目探究。他们和家人一起走上街头实地探究,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十年间街道的历史变迁,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并进行汇报展示。
街道面貌我探究
同学们走进柳泉路、共青团路、金晶大道、上海路等城市主干道,通过实地采访、现场感受、调查研究,了解了它们的前世今生,用相机、视频、调查报告等方式记录下他们的飞速发展,以及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
情景剧《街道·这十年》直观再现了十年前后街道居民出行的场面。小演员们生动的表演将“环卫工人之家”“淄博市智慧菜篮子”“文明志愿服务”等这些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街道新变化展现在观众面前。美丽的街道故事,带领观众感受城市街道的升级变迁。
街道命名我溯源
旧街改造、高架通车、双向八车道的南北动脉路;美食街、步行街、明清街,大街小巷设施配套;城市书房、路边商店、金鑫园的变迁、实验小学的改建……一条条张店的街道,其名称由来、历史发展、给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等,同学们都进行了深入探究,并以快板《说街名》的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未来街道我畅想
未来的街道什么样子呢?作为新时代的小主人,同学们拿出画笔,畅想未来街道的样子、功能,林荫小街、景观大道、智能装置……给居民生活带来美好享受。
舞蹈《灯火里的中国》用优美的舞姿传达出对祖国这十年变化的歌颂。
同学们用小镜头记录大视野,勾勒出淄博城市街巷变迁、风情风貌,展示了淄博城市的美好形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与繁荣。
“这十年”项目学习,是一次“跨学科学习”实践,整合了德法、语文、音乐等多个学科课程,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三)拓展性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
拓展性作业,与学校的各项主题活动相结合,与校园“五节”即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戏剧节相结合,与学校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需要,真正实现作业服务于学生成长需求,体现了学校因材施教的服务风格。
“科技”主题拓展性作业设计
为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张店区实验小学开展了以“科学点燃梦想 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系列科学拓展活动。
科技知识分享会
各班通过科技主题班会、课前一分钟科普小讲堂、科普读物推介会等丰富的形式,充分激发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有趣的科学课堂
科学教研组开展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展示中,张胜男、白行龙两位老师分别出示《太阳系》《导体和绝缘体》展示课。趣味盎然的科学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乐趣,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纸飞机掷远
一、二年级开展了纸飞机掷远比赛,小选手们现场折叠出一架架形态各异的纸飞机,载着梦想飞向远方。纸飞机比赛,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还让学生享受了参与比赛的乐趣。
玩转魔方
魔方高手们同台竞技。小选手们拼尽全力,突破极限,将打乱的魔方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初始模样。
纸牌高塔搭建
各班小选手分工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利用纸牌自身的重力和结构的支撑,用54张普通的纸牌,搭建起一座座各具风格的塔型建筑。
科技作品展
各班同学精心制作的航空航天模型作品在学校教学楼前的小广场展出。结构复杂的航天飞机、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运转的人造卫星、威武雄壮的空气动力火箭,一件件高技术含量的模型作品展示出小选手的风采。

“科技”主题拓展活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五十余位同学荣获“小小飞行员”“魔方高手”“航天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激发了广大学子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基础性、探究性、拓展性作业的设计,丰富了作业的设计类型,将作业与学生生活相链接,真正让作业“活”在学生的生活里。
六、取得的教育效果
张店区实验小学作业设计以全环境育人为导向,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当下发展和持续发展为核心,以更广阔的大学科视野,整合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充分发挥了作业的育人价值,使得学生学习具有生活性,能力具有系统性,思维具有创造性。
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线进行作业设计,学生参与度提高了。在实践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强化知识,教师的教变得轻松了。
生活即教育,“闭门造车”式的学习已经不再适合生活化的作业,学生必须走出教室、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在与学习伙伴的合作中完成作业。在实践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得以培养,协调、交流能力也得以提高。综合、多元的作业设计训练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开放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拓宽了学生各学科学习的空间,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作业的育人价值得以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