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发挥海淀进校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成果在建设高质量发展、深化课堂改革中的作用,优化教育教学新样态,2023年3月24日上午,淄川区“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阶段性成果研讨会在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召开。淄川区教学研究室相关人员、各实验学校分管副校长和骨干教师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有三项议程。首先,淄川区实验小学李嘉骏老师执教《圆柱的认识》,在教学中,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在交流互动中完善认知,在生动的数学描述中不断沉淀和丰富对圆柱特征的认识。整堂课中,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展示后,淄川区实验小学“简约数学”团队进行了“一课三磨七步骤”现场评课。淄川区实验小学刘鑫老师执教《古诗二首》。刘老师以“争当最美小游客”为教学大情景统领全文,精心设置了三个任务,从一开始的“诵古诗 拿门票”到最后的“填古诗 写好字”,三个任务呈进阶式发展、激趣性推进、图画式延伸,为本课的古诗教学打开了一扇有思、有趣的智慧之门。课后,淄川区实验小学“本真语文团队”从学习目标的达成、课堂情景、任务群的设置及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评课。 

随后,淄川区实验小学校长段俊元进行了以《立足课程标准 完善真样态教育体系》为题的成果推广应用汇报,分析了学校构建“真样态”教育体系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长远意义,站在成果推广应用的角度审视了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基于标准”助力“求真课堂”的打造、“微项目”带动“寻真课程”的建构、“微团队”引领“行真教师”的发展、“真评价”助推“扬真评价”的完善四个角度,阐述了海淀成果在学校的本土化转化应用。 最后,淄川区教学研究室田福深同志结合学校成果推广情况进行了点评。从应用基础、改革现状、现实问题、未来发展等几个方面做了深度分析,对围绕“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样”“谁来教”等问题来落实新课标、做好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特别对评价方式方法进行了强调,要立足课堂做好“教学评”一体化衔接。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淄川区将聚焦海淀成果核心价值,准确把握教学成果的实践导向,将成果的推广应用与区域、学校教育发展实践有机结合,把推广应用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培育形成一批本土化优秀教学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