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的要求,持续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助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市教育工会组织开展了“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师德征文评选活动。全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踊跃投稿,深情讲述了一个个情感充沛、意境深远、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教育故事,充分展现了我市教师队伍的美好形象。现展播师德征文特等奖作品以飨读者:
盲杖
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 李燕峰
“李老师,我今年的第二个目标可以达成啦,好开心呀!”电话那头,今年毕业的盲中专郑艳同学早已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喜悦的心情随着这则好消息扑面而来,我的脑海中还来不及浮现起她一年来的在外实习、家中备考的场景,情绪的共鸣竟久久荡漾不散……
盲中专学生要在第三年时候离校实习,恰逢新冠疫情反反复复,给这批实习班的学生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数。去年暑假前她踏上了去济南实习的征程,本来一切按照她憧憬的实习规划按部就班推行,先实习半年积攒些生活费用,然后再回到老家全力备考明年的高考。然而,随着奥密克戎变异病毒袭扰,泉城的推拿行业不甚景气,工作两月有余的她果断选择提前结束实习,转移战场回到家中全身心备战省特教学院组织的高考。
“李老师!”郑艳故作卖关子的神气,“你知道我今年给自己订了哪两个目标吗?”
我不假思索答道,“第一个应该是你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呀!”
小姑娘在电话那头嘿嘿一笑,显然被我猜中了她的心思。记得三年前盲中专招生考试,我被临时借调到考试现场帮助盲生念考试题目。当我第一次见到这位来自聊城的女孩,她文文静静地端坐在考桌前,双眸略显紧张拘谨。老教师轻声告诉我,眼前的姑娘是在上初中时候才出现全盲症状,由于没有接触过盲文,本次考试只能采取老师读题、学生回答的形式。入学考试如此独特而记忆犹新,以至于当她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候,不忘记调侃当年对我声音的印象:李老师声音脆脆的,念完题后还不时地加一句鼓励我的话“不要着急,慢慢想,这道题其实很简单……”
郑艳开心地说到:“李老师,答对了!第一个目标就是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谢谢你,还有老班(赵昕老师)和盲中专里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们……”
在女孩子怀着感恩之心致谢的背后,我感受到了一颗对生活憧憬希望的心、一双对知识渴求的明眸和对命运不屈从的那股倔强。大学,对于电话里的女孩子来说,曾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自从初中视力丧失后,她一度陷入自卑的阴影中,她在一篇作文中曾写过当时的真实心境“……我的眼睛一片黑暗,从此我的梦想支离破碎。看着身边的同学都走进了大学的校园,而我却在推拿店里感受着无奈。直到三年前,我了解到盲人也可以上学的,经过多方了解我报考了盲校(即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的中专,这所学校像一道曙光照进了我的人生,在这里让我明白盲人也是可以上大学的,也可以考研的,让我明白我只要努力梦想就会照进现实,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追梦之旅!”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要考大学的梦想,便只有脚踏实地负笈前行。盲文不过关,把自己放在成堆的盲文课本中一个符号一个符号的摸索啃读;按摩理论不精深,每天晚自习在走廊里、楼道中来回踱步一字一句地反复品读中医理论;高中语文是山东省特教职业学院去年新增加的考试内容,为了熟悉出题规律,从隔壁高中班借来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一套一套的题去做,遇到晦涩的文言文、古诗词总是拿着题目来询问我,时不时的给我戴上“最贴心的语文老师”高帽。
然而,2022年的倒春寒意外的寒冷,随着新冠疫情反复困扰,省特教学院自主命题的高考日期一再延期,紧接着高考形式由现场考试改为了网上笔试。对于全盲的学生来说,考试形式的调整无异于晴天霹雳:传统的盲文试卷被取消,改为电脑阅卷答题,低视力的盲生尚且还能行有余力的进行阅屏做题,但是对于全盲的学生来说只能依靠读屏软件艰难答题。着急的郑艳如热锅蚂蚁,一方面没有可以用来考试的电脑,另一方面是她需要丢掉三年来一直习惯的盲文试卷,需要重新适应读屏软件而带来的考试体验。这时候,班主任赵老师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放平心态备考,调整状态适应新变化,同时联合其他全盲考生与考试中心进行有效沟通,争取对于全盲考生有力的政策支持;同为盲人教师的徐老师也对全班同学给予读屏技术辅导,比对不同软件效果,选择最适合考试的那款“利器”。一时间,虽为网络空间里的一场考试,天南海北的师生却为了这个共同的任务拧成一股绳,出对策、想办法;每天上演着“高考一家亲”的家长里短,最终汇聚成一曲恢弘的协奏曲,成为这个春天最为温暖的、动人的旋律。
“李老师,你猜第二个目标到底是什么呀?”思绪被女孩声音打断了,她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大声对外公布答案了。我装作苦苦思索的模样,摇摇头,故意拉长“嗯?”的调门,恰好正中了她的下怀。
“老师,我已经微信推给你了答案,快点打开看看!”
两篇来自于金盲杖自立生活微信公众号的推文映入眼帘,第一篇是第五届金盲杖视障大学生预科班(即国内第一个帮助准视障大学生更好适应大学生活的公益训练营)报名通知,第二篇就是录取通知,其中在录取通知文章里我了解到,来自13个省43名报名者中已有20位同学被录取,其中最后5个名额经金盲杖组委会谨慎评估报名表中同学们的作文情况后,“挑选出来对融合的渴望强烈,以及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明确、清晰的思考,需求跟预科班课程契合度较高的5名同学作为本届营员”,而郑艳同学名字赫然出现在录取名单中,最右侧的录取原因栏标注着“作文突出”的字样!
“谢谢老师,要不是你平时给予我写作文的指导,我是写不出这篇作文,也就没有机会获得金盲杖评委们的认可的。我看到作文命题后,我记得你说过要真实,对于考大学我有话可说,于是把我的求学经历一一写出来……”
是的,写作文首要的前提是把来源于生活的艺术返璞归真,还原一个真实的自我。今年三月份,备考高考语文的她恳求我批改她的习作《挫折让我成长》。考虑到我不会阅读盲文,她特意在手机敲打出自己手写的内容。文中通过描述寻找琴行、拜师学钢琴的经历,表现出盲人求学所遇到的挫折,但是她依然坚持寻找下一家琴行,终于找到了一位如栀子花那般纯净的老师。看过后,我随即修改题目为《心路花开》,通过对内容详略取舍的布置达到润色篇幅目的,营造“我”在寻师、求艺不同阶段的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难却依然没有放弃求学的形象,从而增强“挫折与成长”这一主题辩证效果。
她看完后,极力肯定我修改后的框架逻辑和语言措辞,可是对于“求艺”部分她表达出自己的不满,“这太不真实了!”
我也干脆利落地回复“是的,这的确不太真实!”于是,慢慢引导她体会到命题中的有关“成长”主题,而原文中只顾及“挫折”而没有成长,所以必须要增加求艺的篇幅,“至于如何写学艺环节,需要你静下心来详细描述接下来的故事。老师只是给予你一个范例,让你明白作文如何做到详略布局……”于是,师生慢慢斟酌余下的片段,教学相长亦不过如此吧。
一段通话,短短几分钟。“金盲杖”,这个词语始终在脑海中不断的盘桓着,久久不能平静:对于准视障大学生来说,金盲杖是一把开启他们心之所向美好生活的金钥匙;对于普通视障人士来说,盲杖是他们渴望突破黑暗、探知阡陌交通的好伙伴;而对于盲校里的孩子们来说,特教老师们何尝不是他们在摸索知识殿堂时候手握的那柄盲杖呢?
举目驻足,走过六十三载风雨岁月的淄博盲校到如今已然蔚为壮观,成功转型为集盲、聋、智障、自闭症及多重残疾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微光如炬,薪火相传,总有一种声音让一代代特教人感动不已、默默奉献,你听!
盲杖笃笃,掷地有声,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