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教工之家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服务 > 教工之家
教工之家

“以赛促学,以学促行”优秀学习感悟展播2:多元融合 让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2023-01-0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字号:[ ]

为更好发挥全市中小学基本功大赛和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市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12月,市教育工会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学习优秀作品活动。各区县、局属学校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集体学习或自学等形式,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习活动,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和教研活动。广大教师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诸多困难和不便,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勤于思考,善于反思,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撰写学习感悟并踊跃投稿。现进行展播。


多元融合 让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 李洁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在观摩学习了全市及全国中小学教师教学比赛后,触发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坚守三尺讲台阵地,担当育人使命的初心愈来愈在脑海中扎根不移。青年教师巧妙的课堂设计、饱满的课堂热情、自信的教姿教态令我深感敬佩,这让我觉得课堂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感召心灵的阵地,斥满教育艺术的殿堂。总结来看,优秀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心中有学生,眼中是学生,步步以学生为主体。不禁思索,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面对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们时,更应该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教育的支持和心灵的给养!诚然,特教课堂上有着不同障碍类型和不同障碍程度的学生,想要上好一堂课,实属不易,想要上出一堂漂亮的课,更是难上加难!但只要方向准,路子对,就不怕道路艰辛!  

一、渗透多元融合  实践环境育人

  特教学校目前存在这样一个处境,特殊学生的障碍类型越来越多,障碍程度越来越重。在班级安置时,很难做到将能力水平一致的学生安置在同一个班级中,因此各个班级中便存在学生障碍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差异大的现象。在教学对象差异如此大的情况下,教师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学生如何才能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获成为难题。在此提出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也帮助自己更好的反思自身教学。不论是教育的大环境还是教学的小课堂,我认为我们都应该思考,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其实是在和周围环境互动的结果,环境适宜,学生自然互动状态和学习吸收效果好。那么环境具体包括哪些呢?首先,我认为是特殊学生学习需要的辅具,如:听障生的电子耳蜗和助听器,视障生的有声读书机等。其次是物理环境,这点是针对自闭症等培智类学生来讲。自闭症学生对周围环境要求较高,他们可能需要一个安全的、结构化的、和平安静的环境,环境营造的好,可以减少自闭症学生的情绪问题,阻止破坏性行为并鼓励积极行为。再者是环境中的人对学生的影响。老师、同伴、陪读家长、甚至是社会人士等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也起到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特殊需要学生的学习是多元环境下相互影响的结果。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融合建构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那么由此分析得出,特殊教育教师不仅仅要处理好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更要关注到环境中各要素与学生之间产生的积极效应,针对不同障碍类型的学生考虑到周围环境对他的影响,在课堂中才能有的放矢。比如自闭症的学生出现情绪问题,如果一味的惩罚或因此停止课堂教学都不是好的处理办法。所以,把握好这几个关系对特殊学生的课堂教学有积极作用。即把握教师与学生的关,以学生为主体;把握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发挥同伴支持作用;把握辅具与学生的关系,信息化设备的辅助;把握家庭支持对学生的影响,在课堂中教学生也要教家长;把握社会支持对学生的影响,利用“社会课堂”帮助学生增长社会经验。特教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课堂,更是环境各要素相互融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实践阵地。教师不仅要守得住,还要守得好。

二、立足障碍需求 灵活教法学法

在多元融合理念的指导下,特殊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需要考虑到特殊需要学生的广泛差异性,既要满足集体教学统一的质量要求,又要满足特殊需要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建立“宜学易教”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通过观摩课堂,查阅资料等途径总结分析,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使用比普通教育更灵活、更能体现个性化设计。针对特殊障碍学生注意力差,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弱等学习特征,模仿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这几种方法更能满足需求。分层教学法、协同教学法和个别教学法等方法可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任务分析、实践操作、生活延伸等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独立生活、融入社会的能力。

因不同障碍类型的学生在个体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个体残疾学生的成长需求,所以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按照“按需供教”的原则实现特殊教育多元融合。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应结合学情、班情、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等选择更适合特殊需求学生的教育内容,并以学生能感知、理解和参与的方式开展教学。学前学生正在实施主题单元教学,学习内容从学生生活中选择经验,学生更多采用动手操作、生活体验、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方法学习知识,丰富经验。

三、精准教育施策 多元个性评价

  课堂评价和教学评价对是否能够按需施策起到关键意义。针对班级障碍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堂量化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明晰分层标准,科学精准施策。但是想要在一节课堂上将特殊孩子的学习效果呈现出明显的前后比对差异,实则困难。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主要目标是激励和诊断,对特殊学生的评价,还要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程序的过程化和评价空间的开放性。

  日常课堂教学按照“一课一得”的量化评价方式,贯穿始终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按照“一生一评价”的教育评价方式。将微观评价和全过程的评价结合起来考量学生,将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目标相嵌实施,促进学生整体能力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全体学会得到全面发展,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基于此,学前特殊教育学生的发展评价正在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转变实施,我们践行“全人教育”理念,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评价,强调评价结果的导向性,为学生“量身定制”评价内容,科学实施评价策略。

  教育是民生之计,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习总书记寄语人民教师:“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伴随着课堂教学一起成长,我认为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从上好一堂课做起。面对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多元融合的理念为我们提供课堂教学新思路,未来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一定是开放式的,融合式的,需要我们持续不懈的探索。在这条探索之路上,坚守三尺讲台,担当育人使命是我们教师应有的教育初心,更是我想要实践终生的教育箴言。学习一直在路上,努力一直不停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