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发挥全市中小学基本功大赛和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市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12月,市教育工会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学习优秀作品活动。各区县、局属学校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集体学习或自学等形式,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习活动,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和教研活动。广大教师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诸多困难和不便,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勤于思考,善于反思,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撰写学习感悟并踊跃投稿。现进行展播。
回首来路漫漫,矢志不改初心 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 李丹 
“淄博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不仅促进了参赛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更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优质学习资源。在观摩优秀成果的过程中,我们淄博第十中学采用了自学与集体研讨相结合的形式,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老王》一课谈谈自己的收获。 深入解读文本,找准教学切入点。在《老王》一课中,刘玉丽老师深入挖掘文本,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作者的“幸”与“愧”,进而理解作者基于良知的反省意识与担当精神,感悟“愧怍”的内涵。由对“老王”的人物分析感知其形象特点——不幸、善良、细心、老实、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进而细读作者的“善”,同是艰难时代的不幸人,杨绛豁达的称自己为幸运的人,面对卑微不幸的老王,她真诚的反思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真实解剖自己,引发我们深深的思索,这是知识分子的良知。其实老王和杨绛是同质的,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一个具有悲悯情怀且不断深刻自省。 挖掘文化底蕴,关照人性光辉。《老王》是杨绛写于1984年的一篇回忆性散文,“理性与感性紧密交融的语言使其散文既富理趣又颇具小说神韵”。为什么杨绛先生每当想起老王,总是心生“愧怍”?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能使人思想发育、灵魂苏醒,从而构建出自己的精神大厦。“我”与老王经济上互相关照,心灵却是相隔的;老王是“单干户”,与其他车夫们同行却不同道;老王“最老实”,与其他车夫的随意欺哄形成对比。读《老王》,我们不能用简单感人的道德故事来遮蔽作者对社会责任缺失的反思与对道德现状的忧虑。《老王》一文,让我们感受到作家杨绛的道德良知,这正是我们应该从杨绛先生身上学习的珍贵品质。 课上平等对话,推动教学生成。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刘老师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文本为媒介,与杨绛先生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良知探索,让学生对知识分子的良知产生深入理解。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合作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中,遵循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交流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以启发引导为主,自觉贯彻“民主原则”、“激励原则”,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平等、自主和尊重,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提升语文素养,发展思维能力。语文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师生交往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从整体上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达到预定目标。课上,刘老师通过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通过绘制表格分析老王的“不幸”,作者与他人对老王眼睛残疾原因的不同表述;配乐朗读课文改编的诗歌;补写对白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一直处于思维高度活跃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觉运用思考、研讨、探究、概括、评价,甚至构建模型等多种学习策略,进而实现包括“思维能力”在内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各位参赛教师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优雅大方的教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熟练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将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展现于课堂,展现了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激励、丰富、完善自我,在语文教育的天地中走的更宽、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