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教工之家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服务 > 教工之家
教工之家

“以赛促学,以学促行”优秀学习感悟展播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023-01-1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字号:[ ]

为更好发挥全市中小学基本功大赛和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市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12月,市教育工会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学习优秀作品活动。各区县、局属学校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集体学习或自学等形式,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习活动,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和教研活动。广大教师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诸多困难和不便,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勤于思考,善于反思,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撰写学习感悟并踊跃投稿。现进行展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临淄区虎山学校   王益新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我认为可以笼统地概括为教的能力和学的能力。教的能力当然必须建立在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提高学生阅读与表达的能力这个基础之上,这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写的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等;学的能力当然每个人都必须具备,但是作为教师,解题技巧、教学设计能力、教材解读能力这些能力应该能称得上是基本功。其中课堂教学能力我认为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作为教师,最直接的价值呈现方式就在课堂之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可以分为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教学机智)。教学设计更多的提现的是教师文本解读和教材处理的能力,以及教师对学生能力的解读等。而课堂掌控能力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上随机突发的各种时间的应变能力,教师要有能力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准把控,并且有能力基于教学设计生成拓展,这是考验教师的知识底蕴,综合素质的试金石。我曾经观摩过一个市级优质课的选拔赛,其中一位老师讲授的是杨绛先生的《老王》,老实厚道的老王这个悲剧性的人物,用他的良善引发了杨绛先生“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篇经典的散文本来可讲的内容就很多,老师一个问题连一个问题,老师的沉闷直接影响了学生,整个课堂古水无波,听课老师甚至怀疑这怎么是一个市级比赛的课堂?教师失去对课堂的掌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看似好像完成了所有的预设任务,但是没有波澜,没有起伏,没有重点,平淡的无味的课堂也必将耗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会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语文学科与别的学科不同,教学目标不具有唯一性,也不具有确定性。比如英语,单词和短语是基础,不打好这个根基,语法和文章就是天方夜谭;比如数学,要讲全等三角形,不论换多少数值,最终都要讲到全等性质;比如历史,不论怎样变动课本内容,要讲五四运动就必须讲运动发生时间、地点、背景、事件的过程及意义和影响。但语文不一样,一篇《春》,可以从朱自清时代背景谈本文写作意义及情感表达方法,也可以从文中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等教写景方法和技巧,还可以选用朱自清其他文章进行群文阅读,研究朱自清笔下的情景关系和写作特色。而在相当有限的一节课两节课的时间内,我们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重点突出,对于其他非重点内容要么稍微提及要么直接舍弃,语文教学,有舍有得才是正途,千万不要想着一锅端,以为自己能把一切都教到。对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来说,广博是一种特色,专精也是一种特色,用有限的时间教授有限的知识,更多的无限的知识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

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首要的便是进行教学文本研究。王崧舟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最有诗意的课堂不是来自既定的教学过程,而是来自教学机智带来的意外之喜。”换句话说,你自己做的教学设计只是一个前期预设,课堂上最有效果的教学反而是之前没有预设到但是被你解决了的那些课堂问题。而要能做到这些,首先一定是腰熟悉教材,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一定是关注课堂的,问题的产生往往跟课本脱离不了干系。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除了自己研读解析课文,也可以从书上、网上寻找相关课文的文本解读或者教学设计,尽量将与课文相关的一切都研究透彻,当然,外来的资料一定不能替代教师自己的研读思考。其次,对于自己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反复细究细节,尤其新手教师刚走上讲台的时候,非常依赖自己预设的教学过程,但是由于紧张或者出现预设之外的问题,有时会出现思维短路大脑空白的情况,要避免这样的状况,一定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非常熟悉,知道一个步骤之后下一个步骤做什么,怎样做才具有逻辑上的连续性。

曾经一位老教师向我传授经验,说当初他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非常看重每一次机会,每次公开课都是提前背下来的,每个步骤都熟记于心。我听了后大为震撼,因为我每次上课都是尽量把自己的思路理清楚,至于具体到上课说的每一句话,很少一字一句体现在教学设计上。但是在问题的衔接过渡上我考虑得比较少,所有衔接方面就会比较生硬,有时也会有卡壳的情况存在。所以,对于对于教学经验还不丰富的新手教师来说,一定要把教案做成详案,反复的修改磨合,力争做到无缝衔接,过渡自然。精心设计,反复打磨,然后自然而然地说出,这也是一种能力吧。

其实作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没有任何捷径,走捷径找技巧最终只能陷入困境,只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过硬的学科素质,才能走得更远。“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