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特殊教育学校,有一位26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用手中的画笔帮助折翼天使描绘心中蓝天、编织彩色梦想的老师,她就是沂源县政协常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包彦芳。
临危受命 不破楼兰终不还
1997年,包彦芳从县实验小学调动到县特殊教育学校任职,对特殊教育一无所知的她,一脸懵懂地走进了特殊学校的校园。到学校报到当天的情景,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两排破旧的红砖瓦房,两间简陋的办公室,破烂不堪的教室,磨掉漆的旧桌椅,还有用墨汁写成的门牌……教室里七八个孩子眼睛直愣愣地看着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就是那种纯真的眼神在她的心底仿佛一石激起千重浪,她毅然决定留下来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干就是26年。
当时由于学校刚刚建立,校舍、资金、师资都很紧张,她就主动发挥特长手工制作教室里、走廊里的励志标语,一笔一划写、一刀一刀刻,一字一字粘,踩着桌凳上上下下。喷绘门牌、桌椅号时,刺鼻的油漆味不仅让她多次想呕吐,更让她特别担心肚子里的宝宝受影响。边干边在心里默念:“孩子,妈妈相信油漆一定不会毒害到你!你是最坚强的!”五六米高的院墙上,“特殊教育造福人民后代”的题字,也是她带着身孕挺着大肚子爬上架子,用大红油漆刷写上去的。

更上层楼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术业有专攻”。专业是立身之本,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她并未因自己身处特教,就放弃专业修养的提升。教学之余,她潜心学习,习字画画。她创作的《国色春霁》在全国书香三八读书活动中,从9862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国画类第4名。该作品后被收录到红旗出版社出版的《书香画意》。作品《国色长春》参加山东省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职工书画展览,被选为优秀作品,录入《颂伟大时代,为祖国喝彩》优秀作品集,2020年又被录入淄博市政协编纂的《淄博文化艺术人才名录》。
包老师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力求将绘画技巧毫无保留地教授给自己的学生。然而,刚从普通学校调来的她,根本看不懂学生的手语,教每一堂课都是煎熬。为了能和聋哑儿童实现无障碍交流,她努力学习手语,每天早上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跟着专业手语老师学习,从字母到拼音,再到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反复揣摩,不断练习,直至每一个手语都熟记于心。为了达到口语和手语的协调统一,回到家里经常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看口型准不准确?手势美不美观?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可以和聋哑儿童正常交流了!沟通流畅了,美辅导学生也逐渐深入。她辅导的多名学生在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中获奖,其中陈福婷同学的作品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在每年的淄博市百灵艺术节绘画比赛中都有多人次获市一等奖……类似的荣誉还有许多,最值得欣慰的是,她的学生刘同学在山东省特殊教育职业中专招生考试中获得全省美术成绩第一名,如今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还有学生得益于美术特长被招聘到广告公司工作。有一次,包彦芳老师去一家广告公司办业务,一个低着头在案子上专心工作的年轻人,听到她的说话声,回过头来激动地大喊:“包老师!”她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培养了9年的特长学生钦芳啊,看到她娴熟地刻字、粘贴、测量、裁剪,是那么的娴熟和专业,包老师由衷地为她高兴,也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而自豪!包老师不但帮助残障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更帮助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获得了巨大的自信心。

砥砺前行 病树前头万木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特校26年,包彦芳老师对“折翼天使”不离不弃,特别是后来招生的智力障碍学生,一个学生一个样,情况最差的让人无法想象,更重要的是没有教材,面临九个年级的智障学生没有教材的难题。她悉心研究、设计,编撰了1到9年级的《绘画与手工》上下册,270课教学内容,有绘画、有手工、有欣赏,从内容安排,到版面设计,插图、文字、颜色、知识衔接,都融入了她的涓涓爱心和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让他们学有所依。
“教而不研则浅”。作为普通学校转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面对一群无法沟通的学生,她反复思考,积极探索,琢磨研究出“融合教育、普特牵手”策略,利用自己的普教资源,引进实小学生一对一,手把手交流。潜心的研究、丰厚的底蕴让她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她四次获市优质课一等奖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个性自学、互助互学”的教学风格。她多次去普通学校送教下乡,执教公开课,并把小班化教学研究成果带到了县小班化教学研讨会上,为普通学校教师执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公开课,得到了与会专家教师的高度评价。作为学校的教科室主任,针对特校一个学生适合一套方法的现状,义无反顾的牵头承担研究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在培智学校开展个别化教育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信息化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她又主持立项了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听障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研究》,探索信息化时代学生素养的提升策略。近年来,她主持、参与12项省市级课题研究,2项科研成果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成果获淄博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3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一项课题研究,她都带领老师们一起学习、一起参加研讨会,一起攻坚破难,带课题备课、带课题上课、带课题反思、带课题研讨,在学校树立了一股浓浓的教科研氛围。2017年,包彦芳名师工作室作为沂源县首批名师工作室成立,2021年作为山东省特级教师工作坊成员,被认定为淄博群组初中美术主持人,她又在教学之余,带领淄博市各区县的初中美术老师们开始了新的学习,将全省里开展的各项学习培训、教学研讨新理念分享给咱们淄博市的老师们,带领老师们一起成长,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在她的带动下脱颖而出。

春风化雨 初心尽不违
师爱,是教师之灵魂,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包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切。包彦芳老师常说“教育就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我教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能学一技之长,将来在社会上能够幸福生活也是我的幸福!”多年前,还在普通学校任教的包老师,无意间在村里见到淘气的小孩儿在墙上的涂鸦,发现线条流畅、优美,很有绘画天赋。爱好画画的她,就像发现了天才一样,到处打听是谁画的,后来终于打听到这个孩子叫军胜。她千方百计找到他,经过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李军胜在包老师的引领下参加了美术特长班。后来他的多个作品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在书画界已经小有名气,现在是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每每提起包老师,军胜都对包老师充满感激,正是包老师当初的慧眼识珠和悉心教导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才让他获得今天的成就。
“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是包彦芳老师的座右铭。她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虽然翅膀折断了,但是他们一样有自己的蓝天要飞翔!

来特校之后,她担任过聋哑班的班主任,也担任过启智班的班主任,现在是送教上门班主任。特殊教育学校的班主任,要用更多的爱去关爱每一个孩子。不管是哪个孩子,包彦芳都尽力做到一视同仁,润物无声,让每个孩子都在个性化成长。她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时,每一个孩子都个性鲜明,面对小洋的自卑、叛逆,小慧的张扬、跋扈,小云的刁钻、懒惰,小明的内向、孤僻,她首先跟每一个孩子谈话、谈心,了解他们每一个家庭,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有时声色俱厉、严厉批评,有时苦口婆心、晓之以情。跟他们零距离接触,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明白人生的价值,坚定人生的信念,从而让他们自信、自强,自尊、自爱。学生在她的带领下不断进步,班里孩子的小品、书法、摄影等作品多次在市里获奖,两个孩子表演的小品获省残疾人汇演三等奖。
还有许多乡下孩子,很多因为肢体残疾厉害,不能到校学习,她就和她的团队送教上门,不分严寒酷夏,一家家、一户户,沿着盘山小路,辗转几十里,上村进门,手把手的辅导,拖着孩子的手画线条、认识颜色,看着孩子们的色彩在纸上跳跃,画出的一个个小星星,她由衷的高兴。
曾经有很多老师问她:“你是美术专业,业务这么好,又年轻,在特校教这样的孩子多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啊!还是去普校,桃李满天下,又大展宏图,多好!”她总是微微一笑不作答,26年前特校那扇紧闭的大门上的锁,那七八双直愣愣的看着她的求知的眼睛,“特校更需要美术专业老师”的那句话,都在激励着她,就是那份对特殊儿童、对特殊教育的初心让她一直坚守了26年。让她用自己挚爱的丹青绘就了对特殊教育事业的一片丹心,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爱。让那些折翼的天使用手中的彩笔,尽情描画自己心中的蓝天、眼中的斑斓,编织自己的梦想,让那些失去色彩的折翼天使,生活依旧五彩缤纷、阳光灿烂。
她不仅践行着四有好老师的职责,作为政协常委,还积极献言献策,身体力行地投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去,当疫情来袭之时,她毫不犹豫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义不容辞地担起了使命、扛起了责任。

今年已经整整30年教龄的包老师,本是一个对特殊教育一无所知的门外汉,经过二十几年的摸爬滚打、砥砺奋进,逐步成长为全国特教园丁、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淄博市名师、淄博市最美教师、淄博市优秀教师、淄博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山东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淄博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并作为山东省代表去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被中共中央《小康》杂志社编入《新时代的脊梁》,2022年被当选为沂源县政协常务委员。其事迹在山东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淄博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报》头版等多家媒体做专题报道。
26年来,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一种传承、一种坚守、一份温暖,她用爱心与善举,竭尽自己所能,让社会最大程度关心关爱特殊学生群体。在她的谆谆教导、不离不弃下,目前已有60多位学生走上独立工作岗位,融入了社会,并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包妈妈”永远都牵挂惦念着他们。萤火虽微,能聚星河,她用实际行动帮助更多残疾人士实现人生蜕变,让身体逐光而行,让生命向阳而生。

“把火热的心献给教育事业,把真挚的情洒在教师、学生心田,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到工作中!”——这是包彦芳毕生承诺与追求。
她说:“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我无法期许这些特殊孩子金榜题名、桃李满天下。但是在全面开启现代化教育的新征程中,我愿化作一束光,照亮他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