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庆祝第38个教师节专栏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专题专栏 > 庆祝第38个教师节专栏
庆祝第38个教师节专栏

最美教师展播① |王世双:杏坛耕耘四十载 初心不改育人才

2022-09-0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字号:[ ]


三尺讲台,梦想起航。王世双老师的父亲就是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正是父亲的言传身教和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使得王世双老师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

参加工作的第一天,他就给自己制定了成为一名能力出色、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的目标,此后近40年里,他始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勇挑重担,不断学习,持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参加工作的过程中,王世双老师有多次从教学岗位转到党政机关和教研岗位的机会,但他都因为舍不得离开三尺讲台而放弃。身边许多人替他惋惜,但,他却说自己从没有后悔过。

近40年的教师生涯和35年的班主任经历,让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变成了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漫长的教育经历中,他更加坚持学生第一的信念,养成了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看问题的习惯,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人、领路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他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研究学情,因材施教。课堂上,他注重心理教育与数学课堂地有效融合,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领课堂,深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效益,系统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学科素养的培育。王老师一直秉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进修业务,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1987年由教育主管部门推荐并参加的省招生办组织统一考试中,他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录取,在两年的学习中担任班党支部书记并以优异成绩结业,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织部推荐给县委组织部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先后参加山东省骨干教师培训、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淄博市教育系统第一次高层次人才培训班、在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高中骨干教师培训等,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与时俱进提高能力水平。

立足本职,俯身耕耘。

王世双老师始终把教书育人紧抓在手,所教学生不断取得佳绩,辅导的学生在全国数学竞赛中屡屡得奖。由于业绩突出,王老师先后获评山东省骨干教师、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先后多次主持省、市、县三级公开课、示范课,在2001年5月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台与山东省教研室共同制作的“高考直通车”电视节目中,所授专题《开放型题的解法》被评为优秀课程并在电视台滚动播出,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王世双老师在工作中,经常性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梳理提升后反馈到提升自身工作中。2013年承担的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并顺利结题,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心理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已经开题,等待结题。2015年,经淄博市教育局审批成立“王世双名师工作室”,利用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和教学指导工作,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大部分已经成为学校骨干教师,有的成长为市骨干教师,现在他和徒弟潘文超老师被淄博市委组织部、淄博市总工会、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淄博市2022年“百对优秀师徒”。2010年暑期他担任山东省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指导教师,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同时,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跟踪教学发展动态,担任《高中数理化》杂志的特邀编审,撰写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和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2017年5月完成的独著《高中数学教学与模式创新》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35年的班主任生涯是王老师教学生涯的巨大精神财富,即使在临朐一中担任级部主任的5年间也一直兼任着班主任。热爱学生,这是他干班主任工作的动力源泉。学生的性格千差万别,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也大相径庭,每接到一个新班,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刚参加工作时,大部分住校学生每周的伙食都是上周末从家里带来的煎饼、咸菜,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虽然自己农村老家也不宽裕,但是还总拿出自己的馒头票给学生们买馒头吃。当时班里有个山区学生,因为家里条件艰苦准备让他休学,得知这个消息后,王老师利用周末时间带着礼物骑车几十公里山路到学生家里做家长的工作,一次不行就去两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终于打动了学生家长。该生回到学校后更加努力学习,但还是因为经济原因,常常不到周末就没有饭吃了,王老师二话不说承担起了他的生活费,直到三年后考取了大专,成功用知识改变了家庭的命运。


做学生学业上的领路人,更要做学生人生道路的好朋友。王老师坚信,不论时代怎样变化,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法宝,永不过时。要和学生打成一片,时间上就得靠上,工作热情热情永远不能打折扣。虽然王老师年近六旬,但是他毅然每天早早就到学校迎接第一个学生、晚上送走最后一个学生,既是要确保学生安全,也是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提供帮助;同时用好定时开展家访的办法,让家校同频共振,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多年来,王老师坚持班主任把握好原则和方向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做班级的主人,引导学生自发正向聚集、充满正能量,取得了很好效果。

多年以来,王老师都把每届学生写给自己的毕业寄语保存着,作为自己的无价之宝。因为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段小结,也是对自己辛勤付出的客观评价,每每看到这些,王老师从心底感到幸福,认为自己的事业是光荣的、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