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基层传真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新闻 > 基层传真
基层传真

喜报!淄博六中被认定为全市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

2022-09-1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淄博六中 字号:[ ]

日前,淄博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公布全市首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 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名单的通知》,淄博六中被认定为全市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



一直以来,淄博六中充分挖掘百年老校丰厚底蕴,以课程建设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主题活动为抓手,在课堂中着力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活动中倾力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打造了一支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队伍,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以文化人”的办法,汇集了包括校本教材、优秀教案、典型案例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扎根、在学生心中发芽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校将以此为新起点,切实加强示范校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各环节,为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文化滋养和精神动力。

一、课程建设方面

开发“C+c”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实现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高效结合,课堂教学核心课程与校园课程的紧密结合,学校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我校立足国家课程,开齐开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古诗词鉴赏》、《中国传统名故事》等校本课程,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同时以孔子文化园、水榭长廊、图书漂流站等校园建筑为依托,开发了系列校园课程,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与周村古商城、周村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周村烧饼博物馆等传统文化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广泛合作,开发了国画写生、剪纸、陶艺等系列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课堂教学方面

强化“以文化人”理念,树立大课堂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高效渗透传统文化。我校鼓励全体教师充分挖掘本学科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备课时着力添加与本学科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美术、音乐、数学等学科紧密结合。如把思想政治教材必修四第三单元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点内容,鼓励教师深耕细作,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统一;音乐课堂加大中华古曲内容、美术课堂挖掘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精髓、数学课补充中国古代的数学智慧和数学思想等,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课堂中感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主题活动方面

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阵地,在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精神。如期举行“优秀传统文化之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如端午节 “三行小诗祭屈原”主题活动、重阳节“佳节遇重阳,文化共传承”主题活动、中秋节“品味传统文化,欢度中秋佳节”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定期举行“秀我书法,笔上乾坤”书法比赛、“弘扬传统文化,青年立志有为”征文比赛等活动,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力、感受力、传承力;择期开展“国学小名士”系列活动,如“赏国学大美,传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国学小名士”比赛活动、“沐浴国学魅力,涵养文化底蕴”为主题的《国学小名士》总决赛观看等活动,品味国学之美;分期开展“戏曲进校园”、“玉兰杯”诗歌朗诵、“艺体节传统文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精神;按期组建学生传统文化社团、开展传统文化特色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如设立汉服社团,体验传承传统节日民俗等等。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品牌已逐步形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传统文化教育之路。学校先后被授予淄博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校”、“甲骨文明研学基地”;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聂廷生老师的编写《周村进士》一书,一经出版 ,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引发广泛社会关注;另有《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多名教师被授予相关荣誉称号。其中,聂廷生老师被聘为“山东省齐文化研究会理事”“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协会理事”,李远见老师被聘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淄博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村区书法家协会主席”;马学芝老师连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刘延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