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长兄,关心着学生的衣食冷暖;他是挚友,开启了学生的心灵之门;他是师德标兵,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他是教学能手,耕耘杏坛,桃李满园。他就是淄川中学教师——刘洋。参加工作17年来他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山东省优秀教师、淄博市十大教育创新人物、淄博市教书育人楷模、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淄博市市级榜样人选、淄博市优秀教师、淄博市优秀班主任、淄博市骨干教师、淄博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淄川区十佳青年教师、淄川区十佳班主任等三十多项荣誉称号。
他是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核心成员,山东师范大学国培计划授课教师,山东理工大学外聘教师,中国教育出版网高考预测特约作者,先后应邀到全国各地做教师培训讲座160多场。主持参与省市区级课题5项,连续7年获得年度考核优秀,连续10年获得师德考核优秀。育人事迹在《山东教育报》、《淄博日报》、淄博电视台报道。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他不忘从教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以创造性的方法给了师爱全新的注解,先后送走六届毕业班。无论学生怎么变换,伴随他始终不变的是对工作的那份激情,对理想的那份执着追求。

行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应该是一条涓涓的河流。因此,自参加工作以来,刘洋就像一个学生一样,不断的学习。刚工作那会儿,他总是每天跟在老教师后面请教,听了课,修改了自己的教案后才上课。同学科教师讲公开课,他早早的就搬着小凳子在教室门口守候;其他学科教师讲课,他只要有时间,也主动去听课。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学科性质不同,但课堂的处理却有许多共通之处。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特点,听任何一位教师的课,都会有收获。
为了上好课,他总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 观看了上百节优质课视频,研读了十几本教育理论书籍。有一次为了讲好一节区级优质课,他几次向区英语教研员请教,反复修改教学课件,连续几天加班到凌晨,最终他的课并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并得到一等奖。
他说:“爱是教育学生的基石,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本领是施爱的基础。”为了提高自己,他主动进行网络研修,先后在班主任之友论坛、教育在线开设自己的专题贴,积极撰写教育反思和教育叙事,到目前为止已经撰写了60余万字的教学随笔。他购买了教育家魏书生、李镇西等名师所著的大量班级管理书籍,如饥似渴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他还两次到天津,向班集体建设理论专家、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当面请教,争取把最好的办法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洋所带的班级在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他积极钻研业务。先后主编参编《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高中主题班会设计技巧与优秀案例》《高中英语阅读第一教材》等教育教学用书,十余篇论文发表于《班主任之友》《中小学教育》《中学生英语》等刊物上。先后主持参与2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项区级课题。为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刘洋编写了17万字的校本教材《现代公民教育读本》,配套制订了十项育人制度并录制视频讲座,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司文琪同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孟德豪同学被评为淄博市道德模范,张圣迪被评为淄博市新时代好少年,2021年12月公民素养教育被评为淄博市德育品牌。

做学生成长的摆渡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了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每一个工作日,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晨,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他便早早地到了学校,和学生一起锻炼、一起早读,为学生树立榜样。白天他努力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巡视课堂纪律,晚上则查阅资料,制作教育方案,找学生谈心,几乎天天都要忙到晚上11点,当学生们都已经安然入睡,查完晚休后,他才踏着月色回到自己的家。
每一学期结束之后,刘洋都会仿照《感动中国》的形式,为自己班上的每一名学生写一个颁奖词,奖励他们这一年来的进步与努力。“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就看老师能不能发现。”这是刘洋老师从教以来始终坚守的信念。
有一年,一个叫吴迪的学生从菏泽转到了淄川中学。由于吴迪第一次远离父母到外地上学,一时无法适应学校的生活,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下滑很大。刘老师知道后就经常找他谈心,排解他心中的想家情绪。周末的时候,其他的同学都回家了,刘老师就叫上吴迪到自己的单身宿舍,一起吃饭一块交流。慢慢的吴迪开始接受异地求学的生活。为了更好的帮助吴迪,刘老师决定做一次深入的家访。于是趁着一个周末的时间,他先是顶着炎炎烈日乘车到济南,饭都没顾得吃,就又坐上去菏泽的车,到菏泽时又下起了瓢泼大雨,最终赶到东明县学生家时已是晚上了。当浑身湿透,双脚沾满泥水的刘洋老师出现的那一刻,学生家长感动的留下了眼泪。从淄博到菏泽来回坐了两天的车,虽然很辛苦,但刘老师却很满足。因为他知道这一次他已经真正走进了学生心中,让学生感到了温暖,让家长放了心。
学生马祥在高三下学期通过了海军飞行员的体检,但是英语基础较差的他有可能会在最后的录取中英语成绩受限。而此时刘洋的孩子刚刚出生,刘洋不顾照看孩子的忙碌,每天下班后挤出时间来给他补课。有时为了给他讲明白一个知识点,需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刘洋坚持给他辅导。最终马祥在高考中以超过英语最低控制线13分的优异成绩过关。
像这样的事例有多少,刘洋已经记不清了,但他的学生却时刻铭记在心。教师节、春节,祝福、感谢的短信从四面八方发来,幸福与满足包围着刘洋。刘洋感慨地说:“一位教师真的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但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真心的付出和关爱。”教育是充满爱心的事业,是付出和奉献的事业。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教坛无悔筑人生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刘洋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做好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他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刘洋毫不吝惜把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方法与同事同行们分享,近十年来先后应邀到河南、甘肃、北京、青海、湖北等十几个省市及省内山师附中、滕州一中、泰安六中、平原一中、高青一中、淄博柳泉中学等学校作教师培训讲座160余场,2022年5月为淄川区全区中小学班主任作了专题视频讲座。他还多次应邀到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枣庄学院等高等院校给师范类学生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专业成长。2012年5月作为全国一线班主任的唯一代表应邀参“班级管理与班主任专业成长”国际研讨会并作《中国的中学班主任》主题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学者一致好评。他提出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四个突破”的班级整体管理理念并就目标引领下的学生自主管理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主持的“后疫情时代学生生命成长共同体建设研究”课题顺利结题。在校内他多次给学生讲团课,做励志教育报告,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了学生更好的成长。
作为淄川区党员志愿者,他积极参加帮学助困活动,经常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逢年过节为贫困户送去过节物资。作为社区志愿者,他积极参加社区敬老爱老志愿活动,公园环境维护自愿服务活动。他积极参加文明交通行为督导,数次到十字路口协助指挥交通。他还曾亲自从网上购买图书通过公益助读团队送给西河中心校的学生们。对于自己班级的贫困学生,他总是慷慨解囊。有一年所教的一个学生小涛,家里父母因病致残,性格内向,刘洋知道后,立即到他家里家访,每学期都拿出一部分钱给学生当生活费,并为学生申请学费减免,最后小涛考入滨州医学院。
自从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积极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先后参与了入户防疫宣传和信息采集、社区门口值班执勤,对进出小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查登记、维护核酸检测秩序等志愿服务。同时他还购买了300个口罩捐给社区,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刘洋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17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班主任、山东省优秀教师、淄博市十大教育创新人物、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淄博市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弹指挥手一瞬间,步入教坛十余年。育人之路涩且苦。桃李成林香亦甜。三尺讲台酬壮志,一支粉笔绘春园,从教初心志不改,风雨兼程永向前。正如他今年写给自己这首小诗一样,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他将一如既往的扎根在教育的这块沃土上,春播秋种,潜心耕耘,在三尺讲坛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