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推进。《意见》印发一周年之际,正值学生暑假期间,淄博的中小学生是如何度过的?
兴趣为主 综合发展
“今年暑期期间,学校布置的作业较少,孩子自主安排的时间多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过暑假。”8月17日,张店区实验小学四年级五班刘文白的妈妈说,“我家孩子报了绘画、书法等培训班,她平常也是对书法和绘画很感兴趣,假期也继续坚持训练。”
刘文白说,这个暑假读了很多自己喜爱的书籍,比如《中国神话故事》、《世说新语》、《十万个为什么》、《灰尘的旅行》等。暑假里,她还去玩了历史元素的“剧本杀”,沉浸式了解了中国的历史。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超九成。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印发后,各地推动政策落实,体育和美育成为教育热点,进一步催热艺术体育培训市场。加上淄博市成功举办省第十五届中学生运动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重视体育学科的学习。
位于张店区世纪路创业大厦的一家舞蹈学校今年暑假报名人数火爆,该机构负责人周季超说:“这个暑假我们一共招了两期,第一期从7月4日启动,报名的学生大多处于小学阶段,家长们和学生们前来咨询报名的要比以往多。”
“去年暑假,我让女儿参加的是英语培训。但今年暑假,因“双减”政策,该学科类机构关闭,也让我进行了重新定位,就遵从了女儿的兴趣爱好,给女儿报了个舞蹈特长班。”该辅导机构的学生家长宋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十分喜欢舞蹈这门艺术,经过自己的考察最终给她选择了舞蹈培训,经过这些日子的学习,孩子还是很满意的。
锻炼身体 参加社会实践
市教育局引导学校合理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指导、监督,推动落实校外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体育锻炼成了暑假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督促孩子们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让他们爱上体育运动。

“我很喜欢篮球,之前就经常和同学们在一起打篮球,但是没有系统学习过,正好暑假有了自己的时间,就可以多练习练习了。”博山一中2021级3班的周昊霖说,为此他的爸爸妈妈为他报了一个篮球班,他每天都要训练篮球。“这个暑假我每天都进行常规训练,我的感觉不错,我的教练也很好,我一定认真训练,认真打球,争取练出些成绩来。”
这个暑假,张店九中的9年级14班的学生李元梓需要完成这样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每天做60个仰卧起坐,跳绳600个,300个一组,分两组需要拍成视频,上传到班级群里;每周需要2公里的跑步,把软件的截屏发到班级群里……
“老师布置的体育暑假作业,在督促我们锻炼的同时,也让我们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她还告诉记者,平常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跑操,平常还会有多种多样的体育社团活动,让我们自由选择体育项目。
另外,社会实践活动也成为中小学生暑假作业的另一特色。“这个暑假我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与环卫工作,真正体会到了环卫工人的不容易,也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告诉大家爱护我们的家园。”潘南小学的三年级学生李园梓说,提到实践活动,暑假里她还参加了青衿青少年非遗—纸翻花活动,了解了非遗的含义,分类以及文化组成;参观了齐飞航空研学基地,学习到了飞机的起源,以及中国的第一架飞机制造者;走进了橘源堂——童趣中医,懂得了中医知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保健作用。“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内容。”

淄博柳泉中学教师张进告诉记者,暑假期间,学校的非毕业年级只有语数外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语数外学科作业量适宜,各备课组教师提前研究精选作业练习题目,避免繁难偏旧的题海战术。其他学科布置适当的社会实践、实验探究等,比如历史学科让学生观看《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历史题材的影片;生物学科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生物模型或动手探究并记录种子的萌发等自然过程……
推动校内减负 持续开展培训机构治理
今年以来,淄博市对“双减”工作持续用力,坚持校内校外联动,减负提质并行,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淄博市聚焦作业设计与管理,推动减负。强化行政推动,成立市、区县、学校三级作业设计与管理领导机构,分学段、学科成立了70余个工作推进团队,建立了作业设计发布、监督监控机制。聚焦课后服务扩面提质,推进减负。推进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向中午延伸。目前,淄博市约200余所学校提供中午托管看护服务,探索解决午休场所、午餐等问题。不断推进高质量“课程超市”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课程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
市教育局局长孙英涛表示,淄博市教育局从打造精品课程、推进馆校联合育人、开展科普类课后服务等方面整合科普资源助推“双减”落地。征集科普教育精品微课程、线上微课程,推送给学校和学生选用,受益学生达10万余人次。常态化开展“蒲公英”科普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20位科学家深入11个区县142所中小学,奉献了142场科普盛宴。(曲心健、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