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骄阳似火,如同老师们研讨学习的热情;疫情阻隔万里,挡不住老师们勤学上进的步伐。
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作为淄博市首批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实验校,始终将教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疫情当下,学校想方设法、积极创生线上教研形式,促成了一场场特别的“新基础教育”教研活动如期举行。“新基础教育”团队教育专家与临淄区实验小学“新基础教育”生态圈的骨干教师们齐聚云端,共同成长。5月16日上午和18日下午,临淄区实验小学分别举行了“新基础教育”语文和英语学科专题研讨活动。会上,郭凡、王媛媛等4位教师分别执教了公开课,“新基础教育”团队专家浙江大学孙元涛教授、杭州师范大学袁德润教授分别在线进行了跟进和精准指导。临淄区教研室副主任尤霞、相关语文和英语学科教研员、各核心实验校和生态圈老师们参与了此次活动。

听评课阶段,郭凡和王媛媛老师分别执教了三年级阅读理解课《火烧云》和四年级《古文中的勤学故事》。临淄区实验小学语文团队的王敏老师和张立花老师都直面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重建建议。核心试验校和生态圈老师代表也分别进行了评课。
《火烧云》一课,郭老师巧妙地将课后题化为课堂学习内容,带领同学们通过赏析火烧云颜色之变,积累好词佳句;通过朗读训练,学习火烧云形状变化特点,提炼写作方法,并进行仿说练习;在理解赏析中,感受作者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激发自身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古文中的勤学故事》课上,王老师根据学生疫情居家学习期间背诵了大量古文的学情,以班级学生的现实学习基础作为教学起点,充分体现“用教材教”的观念。通过小组合作、辨析阅读等方式,借助表格感受古人勤学的精神,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品质。最后,结合学生的交流成果,思辨阅读,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勤学精神永不过时的道理。

临淄区教研室陈建霞老师指出《火烧云》作为一篇抒情式的散文,学习时要突出文章的情景美、色彩美、情感美、语言美等方面;老师借语言进行感性的渲染,学生的理解才会更深刻;老师的评价语言还要指向学生学习的提升,引导学生读的更到位。针对王老师执教的《古文中的勤学故事》,陈老师指出,“会读”“会讲”“弄懂文意”是小古文学习的重难点。此外,针对小古文的留白,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恰当利用这些留白。最后,陈老师提出本课的人文精神指向以及育人价值提升还要继续思考。

最后,孙元涛教授对两节研讨课逐一进行了细致点评并提出重建建议。对于《火烧云》一课,孙教授肯定了郭老师对本课语文要素的精确把握,教学设计中课时问题清晰。同时,孙教授也提出了重建建议:要通过对教材的多元解读,深度开发育人价值;要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能力训练的同时,提升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孙教授还提出本文也是跨学科学习的好素材,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也是学生生长点。针对《古文中的勤学故事》一课,孙老师表扬了王老师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大大提升课堂容量。另外提出小古文的学习可进行古今对照,抓住“变”与“不变”进行辨析探究,提升出要学习古人“勤学、乐观、努力创造学习条件”的积极学习心态和勤学苦读的学习精神,实现育人价值的最大化。
“新基础教育”英语教研活动
“前移”研究 细致打磨

临淄区实验小学英语团队老师们在本次研讨课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前移”研究。在教研员姜叶青老师的指导下,对路峙执教的四年级新授课《My travel plan.》、齐丽华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综合语用课《Welcome to my home》,进行了反复的研讨和磨课。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材内容的整合,从课堂提问的方式,到课堂活动的设计,整个英语团队的老师集思广益,为执教教师献言献策。两位老师也在一次次的打磨和思考中不断进步。
师生“共长” 同展风采

路峙老师执教新授课《My travel plan.》。路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围绕本单元教材中的教学情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和学法,对本单元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学生们在老师创设的语言氛围由词到句,由句生成语篇,层层递进,为文本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齐丽华老师执教综合语用课《Welcome to my home》。齐老师同样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依托教材第一课文本进行练习,通过小组角色扮演,达到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的目的,学生的创编扩展到了整册内容,学生在其中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将所学语言进行了综合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语言交流的机会。三年级学生流畅、丰富的表达给观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专家引领 指明方向

袁德润教授对两节研讨课进行了深入地点评。袁教授首先对本次网上研讨的技术支持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两位教师的教材和学情的梳理能力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学生文本掌握扎实,语段意识较强,教师在课堂中做到了“眼中有学生”。同时,袁教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老师们的疑问进行了细致地解答。她指出:在学习两种相似的语法知识时,不要在学习之初放在一起,防止学生混淆;要充分关注教材的文本价值,把文本知识学扎实,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可有效避免学生出错;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表现出他们的情感和态度,教师要避免生硬地灌输。随后,袁教授对两节课提出了细致的重建建议。
“后移”研究 理论落地

随后,临淄区新基础联系校---凤凰镇梧台小学的田小玉老师和齐都镇中心小学的焦爱玉老师分别执教了重建课。两位老师关注学生生成、注意“重心下移”,将专家提出的重建建议充分落地。课后,新基础“1+4”生态圈的英语教师通过网络参与研讨、评课,对专家的指导意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次活动也将此次专家指导活动的带动作用放大。
专家线上指导活动及各学科的“前移后续”研究,是新课程标准颁布后进行的首次“新基础”研讨活动,“新基础教育”核心校及“1+4”生态圈的试验骨干教师参与了线上观评课。通过线上研讨以及专家高屋建瓴地指导,老师们对如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打造富有“新基础”特质的学科课堂,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朱红梅 赵小翠 袁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