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学前教育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服务 >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小衔接(3) | 淄博市柳泉幼儿园:实践加探究 衔接更精彩

2022-05-2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淄博市柳泉幼儿园 字号:[ ]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早期的重要转折之一。在这一时期,尤其是在生活、环境的转换过程中,帮助孩子们从身体到心理都做好准备,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去面对将要遇到的问题,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将产生积极效应。反之,如果我们的衔接是让孩子在这段时期过早的体验压力与焦虑的话,对于今后的发展将会是极大的伤害。

虽然我们能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如何科学适宜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小衔接具有实效性,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幼小衔接的实践过程中,由于认识偏差,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衔接形式大于衔接内容,重结果轻过程,理论衔接重过实践操作等等。作为幼儿园,只有让老师把理论学习和反思实践相结合,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揭示幼小衔接的本源问题,才能为老师们指明“应该如何做”的方向路径,从而让幼小衔接更深入、更有效。

结合“课间十分钟”主题系列活动案例,浅谈我们对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认知与实践。

一、回归儿童立场的“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应从关注孩子的心理出发,以孩子的需要为需要、以孩子的关切为关切、以孩子的兴致为兴致,充分地陪伴、支持孩子,为孩子搭建发展的支架。那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应该如何看待“课间十分钟”这个问题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孩子对于“课间十分钟”最初的关注,不是我们认为的要学会合理规划时间,而是对“课间十分钟能不能玩游戏?小学教室没有玩具,怎么玩游戏等问题的关注,因此,从孩子立场出发,解决合理规划“课间十分钟”问题的关键,应从孩子最为关注的问题出发,支持幼儿从如何“玩”到合理“玩”的探究,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帮助幼儿认识、理解、进而合理规划使用“课间十分钟”,从而达到幼小衔接的目的。

因此,要解决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真问题,需要我们真正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来研究和探索,坚持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的发展现实和可能,切实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支持自主探究式的“幼小衔接”

入学适应的核心在于孩子有入学的意愿、积极的情绪、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重大的困扰和对立的情绪,能尽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枯燥的强化训练和重结果轻过程的灌输式学习,不能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入学适应。

在开展“课间十分钟”活动时,我们创设了“课间十分钟玩什么?怎么玩?”和“课间十分钟都在玩吗?还需做什么?怎么做?”两个带有层次性的探究问题情境,支持孩子们形成学习共同体,让发现问题 → 思考问题解决方法 → 迁移原有经验链接新经验来解决问题 → 自主建构认知经验”的思维方式变成孩子们自主探究、寻找方法的行为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被激发,通过亲自动手动脑操作,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做出朴素阐释。

比如:“针对“小学里没有(不让带)玩具,我们能玩游戏吗?”这一问题,有的孩子提议可以玩不用玩具也能玩的游戏;有的孩子回忆自己的游戏经验,主动介绍不用玩具也能玩的贴人游戏;有的孩子建议利用随身物品玩游戏,比如可以用汗巾或是纸巾玩丢手绢的游戏。还有的孩子决定要回家请教一下上学的哥哥姐姐……接下来的时间,孩子们开始在“课间时间”实践自己制定的游戏方案。但是新的问题很快出现了:自由结伴的游戏场面太混乱;游戏规则总被打乱;有些孩子还没开始游戏,游戏时间就结束了;游戏场地经常相互干扰。孩子们觉得这样的游戏不是他们想要的,于是游戏问题讨论会再次自发召开。就这样,自主自发的学习支持孩子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不仅帮助他们收获了丰富的认知经验,提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神上也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愉悦,逐步养成程序性思维、积极的科学态度。

三、以小班为起点的“幼小衔接”

多年的持续研究,让我们对于幼小衔接工作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尤其是伴随《指南》《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深入学习,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不应是大班幼儿临近入学才开始着手准备,而应从入园开始,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小班阶段,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自理能力,建立适应新环境的自信心;中班阶段,孩子有了更多活动的自主权,我们需支持孩子进行独立、自主的生活和学习,并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机制,增进同伴间支架式学习,逐步促进孩子批判性思维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了大班阶段,幼小衔接会进行与小学接轨的实际工作。比如,围绕“走进小学”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做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让幼儿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

这样持续而有重点的幼小衔接,才能够更好的关注孩子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可持续性,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做好全面准备。从“课间十分钟”的活动过程,可以看出以小班为起点的幼小衔接为孩子带来的学习和发展痕迹: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小组协商;问题讨论过程中,孩子不仅能接纳他人合理建议,还能坚持自己的看法,并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批判性持续发展;孩子们也不会因为其中出现的难题随意被打倒,抗挫能力不断增强。从入园适应开始的幼小衔接,让孩子们建立起应对新事物的自信,积极的面对并解决问题,收获了更大的自信心。(淄博市柳泉幼儿园  许玲 车红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