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成果推广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 > 成果推广
成果推广

高屋建能指方向,春风化雨点迷津——淄博市2022年“新基础教育”成果推广专家指导系列活动

2022-05-1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字号:[ ]


5月7日和13日,“新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团队成员吴亚萍教授对淄博市临淄区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在线上指导。临淄区教研室主任杜斌、副主任尤霞、中小学数学教研员,“新基础教育”三所实验校的校长、副校长、数学教师以及各联系校的120余名数学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作为淄博市“新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推广实验校,5月7日上午,临淄区实验小学数学团队在本次研讨活动中执教了《简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两节观摩课。在初建课中,执教老师们参考新基础教育课例,将原有的教学框架做出适当调整并融入自己的思想,与备课组老师集思广益,一次次的磨课,不断改进。课堂上,通过对不同背景材料的聚类分析,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在合作研究中充分理解数量关系中各部分的内涵,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力的培养。 

          




评课环节中,吴亚萍教授对这两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教师对知识点的掌握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追求学生自觉发展前应追求教师主动发展,鼓励老师们开放心态,开放课堂。同时对两节课提出了几点建议:教师上课要抓住大问题和核心问题,对于平均数的三层含义:随机性、代表性、虚拟性,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起到润滑的作用,教师要设计合理的过渡语充当好课堂的“润滑剂”,使课堂的各个环节能有机勾连,引导学生思维进行转换和提升。





临淄区太公小学数学团队执教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两节统计概念研究课。《统计表》上,曹永浩老师首先让学生通过听录音记录各个图形出现的数量,在类比中体会写“正”字记录的方便和简洁,让学生直观参与体验统计。随后又带领学生一起生成统计表,让学生加深对统计表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最后,让学生进一步认读统计表,了解它们的组成和意义。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层层相扣,逐步过渡,让学生经历了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切身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条形统计图》这节课从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出发,以学校的校本课程为素材,让学生经历把数据整理成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条形统计图。在教学中,国艳红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深度体会“更清楚、更直观、便于比较”的特点。

课后,吴亚萍教授从三方面对临淄区太公小学进行了肯定。首先,从转化的意义上说,改变了以前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的局面。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了结构意识和板块意识。最后,肯定了太公小学数学团队的学习态度,对太公小学一直在持续、努力的学习“新基础教育”这一点上给予了高度赞誉。



接着,吴教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并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给出了重建建议:第一,要有节奏意识,时间分配意识。课堂节奏要有快有慢,节奏推进要有强、弱、次强之分。第二,语言表达要规范,设问要有技巧。第三,要在参与中感悟对问题的认识,同时要有对问题认识的对比。

5月13日下午,淄博市“新基础教育”成果推广初中数学线上课堂研讨活动在临淄区实验中学举行。“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专家吴亚萍教授通过在线交互系统进行精彩点评和深入指导。


课堂展示环节,临淄区实验中学出示了两节研究课,分别是孙炳芬主任执教的《用尺规作角》和王倩倩老师执教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 。随后的评课环节,各联系校的教师代表、实验中学的教师代表分别进行了点评。吴教授则对两节课进行了详细解读,提出重建设计方案,并鼓励老师们着眼学生的实际,立足自身专业发展,继续更好地将新基础做下去,学会改变自己,突破自我。

此次“新基础教育”专家指导活动得到了成果持方专家团队的充分肯定,为我们淄博市“新基础教育”成果推广示范点的数学老师们指明了方向,相信有专家的指导,我们的教学之路一定越走越宽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