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新闻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临淄区相关工作被《中国教育报》和新华网联合报道

2022-02-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 字号:[ ]

近日,《中国教育报》、新华网等媒体以《淄博市临淄区:“双减”之后的“书香寒假”》为题,刊发了临淄区文章。


       今年寒假,临淄区稷下小学一年级七班的李思言没有了到处跑辅导班的忙碌,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在家读书,他说:“我现在每天坚持读书至少30分钟。现在已经读完了杨雪老师推荐的《和大人一起读童谣》《和大人一起读童话故事》《冰小鸭奇遇记》。这样的寒假太棒了!”李思言妈妈对记者说:“这个寒假,孩子有时间在家安静地读书,老师也经常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感觉这才是寒假本来应该有的样子。”

       “书香寒假”让寒假有了更美的样子。“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如何布置作业很考验教师“功力”。“同学们,读完老师推荐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后,可以用思维导图、读后感、阅读手账等方式跟其他同学分享一下自己最爱的书哦!”放假前,临淄区遄台小学三年级的尉风梅老师叮嘱孩子们。她不仅给孩子们推荐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还在班级内组织了“我和书籍比高高”活动,孩子们和读过的好书拍张照,看看谁“长”得高。

       在晏婴小学,临近寒假,该校举行了“书香家庭”颁奖典礼和挂牌仪式。学生代表陈宏峻讲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故事,既有读书习惯的养成,又有读书过程中的收获,更有从书香中走过后的感怀。仪式结束后学校负责人一行分别登门到各个获奖家庭举行了挂牌仪式。该校一年级十四班的沙良淳,将书香家庭的牌匾挂在了家里的书架上 ,每天都要认认真真擦一下。自从被评为书香家庭后,他的阅读兴趣更加提高了,经常叮嘱爸爸从网上给他买各种绘本、童话书,每天读书后还在家里给爸爸妈妈讲自己读过的故事,最近他读了《西游记》,还在家里举行了“小型读书交流会”,会上,他作为“特邀嘉宾”发言,一口气说了十几分钟的读书心得。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生因阅读而出彩。我们老师们有一个‘博雅书社’,书社有“领读”的制度,如同一条线,穿起了书友们宛如缤纷珠玉般的心得体会。让孩子们阅读,老师要做好榜样,书社里的成员,一人领读,众人研读。每书一人,每日一篇,读书+教研的模式,效果非常好。”临淄区高中语文教研员王国强介绍说。

阅读的背后是文化气质。临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作为齐国故都,齐文化的发祥地,留存了齐故城宫殿建筑遗址、东周殉马坑、齐王陵等多处古文化遗址,形成了《管子》《考工记》《齐民要术》《孙子兵法》等一大批名篇巨著。

       在临淄的校园里,有稷下学宫、闻韶书院、齐文化壁画,处处都彰显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究,激发着他们读书、从书中获得知识的兴趣。临淄一中校长孙正军在接受采访时说:“阅读给孩子们的人生打上亮丽底色,变革、开放、务实、包容的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尤其是作为齐文化的发源地,还是应该多引导孩子们阅读经典,用优秀文化构建孩子们的精神家园。”

       近日,孙正军主编的“齐鲁文化与中小学教育丛书”共9本,计280余万字,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近年,孙正军主持的教育部首批“校长国培计划——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孙正军校长工作室集体智慧的结晶。孙正军校长工作室成员从齐鲁文化与自身教育实践结合入手,进行总结提炼,出版了齐鲁文化与中小学教育丛书,本丛书共九册:分别从齐鲁文化与中小学教育、学校文化、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经典读写、班级管理、学生成长等多维度进行呈现,体现了传统文化特别是齐鲁文化在中小学的落地扎根,是齐鲁文化在中小学传承创新的缩影。

齐鲁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淄的孩子们从阅读中认识了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从阅读中知道了“泱泱大风”“比肩继踵”“挥汗成雨”“及瓜而代”“秉笔直书”“嗟来之食”“一鸣惊人”“门庭若市”等成语故事,从阅读中了解了《管子》《晏子春秋》《六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考工记》《齐民要术》等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阅读是文化传承的基础,有了阅读,孩子们才会深度思考,形成思维能力。”临淄区玄龄小学校长孙琳介绍到。“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上”是该校的办学特色。“一院四屋”传文脉,君子师生享书香。一到课外活动时间,玄龄小学的君子书院、青竹书屋、馨梅书屋、淡菊书屋、幽兰书屋,到处都是孩子们如痴如醉阅读的身影。以了解校名来历为依托,玄龄的孩子们深入阅读房玄龄的生平事迹,边读边制作出文质兼美的玄龄小报。

       谈到阅读的重要性,临淄区淄江中学校长孙国栋也深有感触:“学科的学习要让孩子告别刷题,学会思考,有一定的阅读量打底,孩子的未来才能行稳致远,如果阅读不过关,可能连基本要求是什么都看不懂,更不用说解决问题了。”“从学校文化建设到师德建设,从学生培德润品到历练习惯,从课堂教学到研发校本课程,从课题引领到家校社合作,学校教育教学诸方面都要在‘文化’的引领下守正出新,精彩不断,有了阅读,有了文化积淀,学校发展才能驶入内涵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对于“阅读立校、文化兴校”颇有心得的临淄区金茵小学校长徐翠刚说。

重视阅读让临淄教育收获颇丰。在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上,临淄区教研室参选的《十二年读书工程 全学科深度阅读》获得一等奖。“我感觉读叶澜教授的《溯源开来:寻回现代教育丢失的自然之维》收获非常大,我们爱读书的老师们,都是有了好书,互相推荐,互相借阅。有教学相关的问题也能随时教研。”临淄区实验中学校长助理于宪平开心地说。在“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年会暨第十二次全国“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会议上,临淄区作了典型发言。临淄区实验中学、临淄区实验小学、临淄区太公小学顺利晋升为全国“新基础教育”试验基地学校。

      “最近,我们几个班子成员都在阅读王阳明的相关书籍,平时的‘池边晨话’也给大家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每天琐碎的学校管理工作,需要有更加广阔的认知和更高级的思维来引领,阅读帮助大家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临淄看教育。现在寒假,大家通过微信互相交流读书后的心得,对于来年工作的整体规划,大有裨益。”临淄中学校长杨希亮笃定地说。近年来,临淄中学倡导以文化人,坚持敦本尚实、变革开放,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无私奉献、勇于进取,校园面貌日新月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临淄区以全面实施“十二年读书工程”为统领,充分尊重学校自主发展权,引领师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以读书修身养性,以践行砥砺素质。齐国成语大赛、朗诵比赛、诗词大赛,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十二年读书工程”的深入实施,厚植了学生的生命底蕴,让学生的人文精神在书香中得到升华。临淄学子在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获得现场决赛一等奖,“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和“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等,也有多人次获奖。

       “我区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专门部署“双减”工作。今年寒假,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健康积极、充实快乐的假期,学校都聚焦‘广泛阅读’‘锻炼身体’‘培养兴趣’‘传承文化’‘孝亲敬老’‘劳动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作业布置,同时注重家校社协同努力,确保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有收获的快乐寒假。”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成刚介绍说。(韩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