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教工之家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服务 > 教工之家
教工之家

“喜迎二十大 师德铸师魂”师德征文展播⑤:《杏坛情深深几许》

2022-11-0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字号:[ ]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9月,市教育工会在师德建设月期间组织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师德铸师魂”师德征文评选活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踊跃投稿,从立足岗位践师德、抓根一线育人才、喜看教育新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讲述我市广大教师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教育故事。现展播师德征文特等奖作品以飨读者:


杏坛情深深几许

淄博市临淄区第二中学  王文君

 蓦然回首,岁月如流。在教育征途上,已悄然走过35个春秋!

想起35年前,刚参加工作时,一位老教师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最好的老师教语文,最差的老师还是教语文。我明白老教师的言外之意,也深深告诫自己:我不是最好的老师,但最差的老师决不该是我!多年来,我一直为心中的这份承诺默默努力着。虽然倾尽半生,凡如草芥,但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不够优秀,但我足够敬业。我认为,敬业,就是对师德最好的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庆祝第33个教师节座谈会上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遇到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最朴素最执着的愿望,也是我孜孜以求的职业梦想。回首30多年的教学生涯,我始终坚守本心,向好而生,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致力于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一、向好而生,让书香浸润生命

教育家陶行知早就对教师提出忠告:“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我深知,教师的底蕴是用书堆砌起来的。从教以来,我沉浸于书香世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思考着,成长着。读叶圣陶的教育思想,读于漪的教学艺术,读魏书生的自主管理,读李希贵的语文实验室,读温儒敏的语文教育,读钱理群的语文教育新论,读孙绍振的教材解读……他们的教育思想给了我探索的思路和方向,给了我坚守的信念与勇气。我悉心研读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钱梦龙的导读艺术,赵谦翔的绿色语文,程红兵的语文人格教育,邓彤的素读教学与本色语文,范锦荣的文学教育,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王崧舟的诗意语文……除了读教育教学专刊,我还读了大量文学作品:读席慕容,欣赏她的至情至性;读林清玄,欣赏他的清雅淡定;读钱钟书,欣赏他的幽默深刻;读路遥,欣赏他的大气厚重……读书,让我避免了课堂捉襟见肘的尴尬,避免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职业倦怠,也让自己的工作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正是坚持不懈的阅读,让我懂得了语文教育的真谛,懂得了如何营造生态课堂,让鲜活的生命自由呼吸,茁壮成长。读书,拓展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的灵感,给了我驾驭课堂的智慧,让我摆脱平庸,成长为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课堂教学改革先进个人。

二、向好而生,让课堂如花绽放

我喜欢美好的事物,喜欢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美好事物上。喜欢与花草为伴,心宁静安然,生活也简单纯粹。或许有人说,这与师德有关系吗?我说,有!大有关系。

一位家长在QQ上给我留言:“王老师,你家的花好美,在你辛勤浇灌、细心呵护下,它们才能美丽绽放。看着你对花的好,就想到了你对孩子们的好……”是的,爱花的人,一定是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这样的人,也一定会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在我眼里,学生就是那些花儿,需要我以喜爱的心、欣赏的眼睛去关注,去呵护。喜欢站在三尺讲台,用粉笔挥洒智慧与豪情;喜欢和学生一起徜徉于文学殿堂,感受唐诗宋词的韵味,领略文人墨客的情怀;喜欢与学生一起走进“今日论坛”,展开针锋相对的群雄舌战;喜欢让学生走上讲台,自信大方地展示真我风采……大多时候,我喜欢微笑上课,也喜欢学生面带微笑地聆听或是对话,学生含笑上课的样子让我陶醉,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让我欣慰。在真诚愉悦的对话中,我倾听着生命拔节的声响。

记得一位名师说过:课堂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教师自己开花,第二种境界是让学生开花,第三种境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开花。我孜孜以求的自然是第三种境界。

三、向好而生,让阳光温暖生命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生命是一场遇见。作为班主任,我希望学生在我们的教室里遇见温暖,遇见精彩,遇见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样的教育情怀,就是“爱与责任”最好的注脚吧。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校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住校生,习惯相对较差,守则意识较弱。班会课,我给学生讲魏书生老师和他学生的故事,讲他们的班规,讲他们的“道德长跑”日记,讲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学生兴奋的眼神满是惊叹与羡慕。他们懂了:这一切的规则都是为了培养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以文育心,涵养品性,成为我们班级生活的常态。班会课,我力求少一些常规的唠叨,多一些文化的引领,让文化气息浸染学生心灵。新生刚入校,自制力差,反复违纪扣分,我就搬出雷夫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让学生懂得“做人的底线是不给别人找麻烦”,违纪的背后是态度、责任和习惯。有了深层的认知,违纪行为日渐减少。有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丧失信心,我给他们读王金战老师挑战高考的故事《我也曾经是差生》;个别学生搞小集团、不求上进,我领他们读周国平的《善良 丰富 高贵》……共同的阅读使我们有了共同的舆论导向、共同的审美取向,良好的班风也就不难形成。

随笔写作,也是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现在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有了问题不是反省自己,而是怨天尤人。针对这种现象,我让学生写“感恩日记”:感恩父母的点滴关怀,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感恩同学的真诚相助,感恩成功让人自信,感恩失败让人成长,感恩花草树木让人享受诗意……在这样的写作中,学生慢慢有了一颗善于发现、乐于感恩的心,生命就在这样柔软的感动中悄然成长。

“正气是形象,骨气是脊梁,朝气是希望,勇气是力量”,在这铿锵有力的班训感召下,我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月月被评为“常规优胜班级”,期末常规考核和教学质量考核均获第一,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学习明星班级”“书香班级”。

多少次批星戴月,多少次呕心沥血,多少个日复一日,我倾尽热情、智慧和汗水,致力于班级管理工作,只想让学生拥有:一身正气,一身书香,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种悲悯情怀。有此,生命便可不惧将来。

四、向好而生,用真诚赢得信任

真诚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法则。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接纳度有多高,对教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度就有多高。这就是孔子说的“亲其师则信其道,嫉其师则隐其学”。

我真诚地对待学生,真诚地对待家长。在与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我力求所说的话“走心”,掷地有声,让他们产生触动或共鸣。我以真诚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尊重,也赢得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你这老师太负责了!”“开了这多年家长会,从来没这么触动过!”家长会后,一些家长如是说。

初三分班,我和学生都有很多不舍。分班后一女生在作文中诉说对我的感恩与眷恋,开篇一句即是:人生最大的过错便是错过。

老骥伏枥,壮心未已。年过半百的我曾担任初四班主任、备课组长、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还有初四优秀生的社团辅导,每天6节课,直到中考结束。网课期间,埋头于电脑前备课、上课、研讨,关注学生在线状态,与逃课学生悉心交流,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熬出了皱纹,熬白了头发。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诠释着我对教育的一片赤诚,对责任与使命的担当。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杏坛情深深几许?缕缕青丝到白头。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壮心未休。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作为一线老教师,且用几句话表达心声吧——

杏坛耕耘三十年,蓦然回首弹指间。

呕心沥血育桃李,襟怀坦荡天地间。

学而不厌修师道,诲人不倦育英才。

青春如梦成追忆,风雨兼程心亦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