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实验区
工作简报
【2021年9月】
一、博山区组织“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培训,助推“三个课堂”建设

9月15日,博山区组织召开“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培训会。培训会分为现场培训和线上培训两种形式,现场培训分为三个会场进行培训,参训人员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部分学科教研员、各中小学教学分管校长、技术负责人和部分骨干教师,线上培训由各学校自行组织集中学习或分散学习的形式开展。
本次培训重点针对“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课例互动操作、设备开启关闭、远程连线操作、板书互动操作、视频录制下载操作、直播观看操作、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软硬件使用注意事项及运维等系统功能进行了培训和指导,为下一步学校开展全员培训,熟练掌握系统使用,全面开展交互式在线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周村区2021—2022学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

9月15日,周村区2021—2022学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周村区实验学校召开,各中小学电教负责人、教导主任、继续教育管理员和骨干教师150余人参会。会上,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赵益鸿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进行了部署,城北中学副校长杨波作经验交流报告;区教研室电教处对新学年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骨干教师参加了“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培训。
三、桓台县让创客活动成为“双减”后学生的火热活动
为进步提升我县创客教师能力水平和推进创客项目活动的开展,2021年9月17日为期一天的“桓台县创客活动培训会”在桓台县果里镇中心小学召开,来自全县中小学的112名创客教师参加这次培训会。
针对淄博市实行“双减”政策以来,学生放学后开展哪些活动?如何让学生们能接触到更多的科技活动?怎样为孩子们播撒下科技的种子?桓台县教育和体育局计划开展一系列的创客教师培训,从而提升全县创客教师的总体水平,促进我县中小学生的科技活动竞技能力。
这次创客培训选择了3D打印笔主题创作和魔方竞速还原进行了培训,参加培训的老师热情高涨,通过一天的创客培训,所有参加培训教师都按时完成了布置的任务,设计出了自己的精美作品,为今后“双减”课后活动储备了厚实的创客教师队伍,相信桓台县的创客教育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四、经开区聚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积极开展教师技能

培训
8月31日,铝城一中邀请了希沃触摸一体机使用专家到校为全校老师开展技能培训,培训以整体介绍与具体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教师详细的功能介绍激起了老师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们边听边记,且不时举手询问,对一体机各项功能的使用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同时,本次培训对学校信息技术2.0能力提升工程也是一大促进。

9月15日,南部生态产业新城发展中心综合协调部在南定小学成功举办了首次区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汇聚了各学校各单位一百多名优秀代表前来参加。会议借助交互式在线系统开设了三个同步会场,主要从方案介绍,系统使用操作和现场答疑及演练三部分对老师展开培训。培训中,不同会场的老师们还进行了线上游戏互动,在实践中真切体会到了同步课堂的优越性。最后,综合协调部邹恒校长、信息化负责人贾保荣老师分别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并号召大家以教育信息化2.0为契机,带领学校教师积极大胆地尝试使用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让该系统更好服务教育教学。
五、融合创新 提质增效——淄川区推动教学教研信息化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淄川区抓实学业质量提升,聚焦真实问题,精准教研定位,抓教研、抓管理、抓创新,完善教研策略,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动教学教研信息化, 高质量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一)推动课堂教学与信息化的融合创新
1.强化课堂教学信息化理念。根据课标精神,依据省市课堂改革新要求,融合教学信息化理念,分学科修改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聚焦课堂真实学习,依据学科不同特点,继续探索实践“生动有趣”课堂建设,以“生”为本,以“动”为主,以“趣”为引,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动力,促进思维灵动,落实主题探究,实现合作分享,提高教学效益。分学科、分主题、分层次举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效果明显。
2.优化教学新方式。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坚持“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原则,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优化学案导学和合作教学模式,落实启发式、互动式、情景式和参与式教学。创设数字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落实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要求,建立完善了学情会商制度和学困生帮扶制度,落实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3.优化课堂新结构。利用信息化网络,构建“导思—自学—展示—测评”的基本流程,变“以听代学,以练补学”为“以趣引学,以导辅学,以测促学”,通过学习支架,编制学习单(任务单),设计学习活动,主动学习建构,目标导向,情境教学,少教多学,答疑解惑,放大学,精炼导,多展示,巧测评,实现了“学、教、评”的一致性提升。
4.创新课型设计。利用好信息化资源,在抓好常规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基础上,创新学科设计,探索实践具有学科特色的实效课型,如单元(章节)整合课、专题阅读课、读写结合课、方法点拨课等。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实学科要素,培养学科思维,探索具体实用、简便易行、操作灵活的特色课堂。学校分学科推出课型创新典型,学习借鉴推广。
5.积极探索网课资源建设和优质课评选的高度融合。根据课程和课堂改革需要,创新信息化在课堂中的应用,发现优秀教师,做好学科专业培养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究
整体布局,让每一名学生接受优质教育
1.统筹全局成立“指挥部”。区教体局成立领导小组,通过钉钉平台,召开工作部署会,分层召开校长会、年级主任会、学科组长会,提前谋划,统一思想。领导小组每周一召开一次视频调度会,教研员每周五组织线上授课教师调度会,形成例会制度,及时谋划、调度、反馈。
2.细化分工设置“教导处”。区教研室分学段确定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制定作息时间表,排出各年级课程表,先周提前公布;制定《线上教学实施方案》《线上答疑行为规范》等文件,规范线上教学行为;进群听课、随机抽查各校网课开展情况,一日一报,推优纠差。局信息中心集中培训学校和平台管理人员;做好平台运行维护、优质教学资源配置与调整等工作;加强与平台客服的沟通,争取平台给予个性化技术支持。
3.协调组建核心“教研组”。教研室牵头,集中抽调名优教师,分学段分学科组建课程团队和核心备课组,明确主备人、主讲人;有序组织课前共研讨、课中共观摩、课后共反思共改进活动。教学“主播”周周换,城乡教师均参与,最大限度实现全区城乡师资均衡和优质资源共享。
4.全面培养学生“兴趣点”。贯彻五育并举要求,开足开全包括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所有课程,安排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体育锻炼活动、防疫知识宣讲。引导家长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将生命教育、亲情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融入家庭教育。
线上线下,使每一个教学环节无缝衔接
1.线上线下协同“共联动”。建立“空中课堂集中教学+原任课教师跟进指导”的常态协同教学机制,构建“面上引领+点上指导+学生自主+家校配合”的立体联动教学系统。原任课教师全程参与,掌控学情;进行二次讲解和答疑;加强作业设计,开展学情监测。将空中课堂全部上传到淄川区基础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为学生回看、线下学习提供便利。
2.学情掌控问诊“勤检测”。分学段组织线上学习成效测试,高三组织好一模考试;初四做好一模考试准备工作;非毕业班按单元或学习内容进行阶段性检测,复学后第一时间进行全面检测,了解学生学情,问诊教学盲区,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通过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的高效衔接,落实了疫情防控要求,强化线上教学研究;同时,结合线下教学实际,巩固线上教学成果(专题式),形成相应的学科资源;融合两种教学方式,抓实线下在校学习,搞好线上居家学习,做好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探索使用高效的教学融合与评价反馈提升方式,切实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推动网络教研提质增效
1.开展“集中教研日”活动。利用网络媒体等信息化条件,以学科为单位,围绕课标研读、教材解读、集体备课、研课磨课、听评课、课堂改革、考试研究、论文写作等主题,深入开展好每周一次的学科“集中教研日”和学科团队活动,及时总结发表教研成果,提高各项成果层次,促进名优教师专业成长。
2.丰富校本常规教研。结合市区网络教研主题,每周开展一次备课式教研,通过备课、磨课等活动进行深度探讨,对教研内容有整体和立体感受。每月一次专题式教研,以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或内容为研究对象,制定分步骤研究计划,围绕同一专题进行反复研究,探寻对策,直至解决。适时组织沙龙式教研,重点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进行互动式探讨。
3.丰富网络精品资源。学校在积累好常规资源的基础上,认真做好重点内容、关键章节的网络典型资源积累,学科一体化,四级联动式,每学期每名教师至少生成2个精品资源包,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优秀教案、课件、学案、作业设计等的精品案例展评活动,加强典型带动,呈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