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总结“临淄经验”,打造“临淄样板”。 聚焦均衡 城乡教育资源提质增量 “我们学校是全新的校园,硬件设施比很多城区学校还要好。”临淄区溡水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桂刚说。该校是临淄区积极扩充教育资源的一个缩影。 临淄区深入分析资源分布、人口政策、发展趋势等因素,研究制定《临淄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投资7.6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所,新增学位9930个,在全市率先化解大班额问题。 皇城镇曹村幼儿园负责人李娜在“幼有所育市民看变化”活动,和家长们交流时兴奋地说:“经过大家的努力,咱们幼儿园被认定为山东省一类幼儿园了!” 近年来,临淄区投资3亿元,新建改扩建城乡幼儿园18所,新增学位4060个,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分别提升15%、17%,“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此外,临淄区还投资1.4亿元,重点实施运动场地改造、教育设施更新、农村校幼卫生间改造、清洁能源置换、放心食堂改造等项目,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激发活力 加强城乡教师队伍建设 第二届全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金岭回族镇中心学校的张小圆老师,荣获中学思政组一等奖第一名。在交流获奖心得时,她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能获得这么好的成绩,归功于区里重视乡村教师的培养。” 临淄区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面落实农村教师补贴,实施农村教师“暖心工程”,农村特级教师岗位数量较省标准提高90%。探索开展“区管校聘”,组建14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通过开展“名师送教”“学科教师交流”等活动,引领农村教师成长。加大在编幼儿教师招聘力度,招聘232人,其中调配到镇(街道)中心幼儿园75人。年投入2300余万元,创新实施分级聘任、弹性岗位,建立完善班级管理、课后服务等激励制度,激活了城乡教师队伍“一池春水”。 临淄区实施名师名校长“三航工程”,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高级研修,出台《临淄区名师名校长管理办法》,设立专项基金,最高给予30万元扶持,目前,全区共培养2名教育部名校长领航班成员、67名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淄博名师及工程人选,16名正高级教师。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 全线推进 城乡教育治理一体化升级 “目前,全区所有城乡学校均实现支持IPV6,主干带宽升级至万兆,1500个教学班均配备交互式多媒体设备,67所学校成功创建淄博市数字化校园。” 临淄区教体局技术科科长程化军自豪地说。 临淄区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安装配备214套交互式在线教学设备,搭建智慧教育平台,城乡学校、师生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与服务。筹措725.1万元设立教育发展基金,推动城乡学校的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加强校园安全“三防”建设,完成校车公司化改革,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全面落实就近入学政策,坚持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区学生同等入学待遇,全面落实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推进教育公平。 成绩显著 教育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 临淄学子杨浚瑄在东京奥运会获得了一金一银,实现了临淄籍运动员在奥运会奖牌和金牌零的突破。2021达摩院青橙奖公布获奖名单。临淄区优秀毕业生、清华 “梨涡女神”赵慧婵成为首次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临淄区坚持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向遵循规律、深化教研、优化管理要质量。坚决树起“质量第一”的鲜明导向,开展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师生积极性和巨大潜能,构建起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体系。 “接下来,我们还将完成现代双语学校迁建项目,加快推进溡源学校、皇城镇中心幼儿园、宙合幼儿园建设。探索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实施强镇筑基计划,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努力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临淄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成刚说。(宋以生 韩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