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困、学然后有得。11月9日上午,淄博十七中举行“千名干部进名校”专题研修班述学交流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杨彬主持并进行述学交流,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会议。 
10月20日至11月2日,淄博十七中党委书记、校长杨彬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千名干部进名校”高品质民生建设专题研修班(第十三期),在浙江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封闭式学习。在此次交流会上,杨彬就浙大之行的心得体会与大家进行了沟通,将先进的思想理念进一步传递,浙江之行业已结束,学习之旅仍在路上。会上,杨彬主要从学习两种精神悟本质、体会两种做法找差距、博观约取重实效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杨彬指出,学习精神主要是学习“浙江精神”和浙大“求是精神”。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提出了“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精神的力量能引领人勇往直前,最大程度地激发个体潜能,可以说,是浙江精神推动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地域文化建设,始终激励着浙江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而“求是精神”是百余年来浙大办学理念的浓缩和凝练,是浙大人“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崇高追求的高度概括。此次专题研修班的各项活动无不体现了浙大的“求是精神”: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充分围绕高品质民生建设展开;授课教师视野开阔,专业化水平堪称一流;活动安排丰富多彩,既有理论学习又有现场教学;教学形式不拘一格,既有分组讨论、集体思辨,又有尖兵论坛、“华池论剑”。杨彬强调无论是“浙江精神”还是浙大的“求是精神”,都彰显了精神的价值,所以务必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进一步提炼属于淄博十七中的核心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在强有力的精神指引下,浙江的很多做法也值得用心揣摩、仔细体会。杨彬指出浙江突出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短板难题,取得了改革实效。他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行政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快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浙江从群众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上改起,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围绕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二是在教育方面,集团化办学推进了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杭州通过各种形式的名校集团化办学的方式,让新建学校缩短它的发展期,让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能够成为受老百姓欢迎的学校。无论是行政问题还是教育问题都是民生问题,浙江省遇事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敢闯敢干,敢为人先,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针对第三点,杨彬指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们要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采取创新性的、有实效性的措施,促进我校乃至淄博市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具体内容分为三点: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要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力度,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健全激励机制,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保障水平;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生命力,一所学校的发展必须要具有基于区域实际、基于学校历史、基于学生发展的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具有在理念引领下的课程体系、特色育人模式和校园文化建设;三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体现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发展提供丰富、可选择的课程资源。 最后,杨彬强调,“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当前淄博十七中正在积极创办省级特色高中,我们要以骏马追风、驰而不息的状态,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对标先进学习经验,凝神聚力创新发展,办让师生满意、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