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义务教育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服务 >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

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典型案例系列展播四 | 淄博市积极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2021-01-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政策法规科 字号:[ ]

一、案例主题

为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淄博市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帮扶式、联盟式、集团式共同体,多模式推进集团化办学,创新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背景

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根据《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鲁政发〔2017〕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17〕34号)要求,进一步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市教育局印发《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淄教基字〔2019〕12号),按照“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的思路,积极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城乡学校科学、协调、优质、均衡发展。

三、主要做法

(一)基本情况

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共组建帮扶式、联盟式、集团式共同体127个,覆盖义务教育学校420所,包括城区学校145所,农村学校275所。

帮扶式共同体建设以区县为单位,按照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原则,统筹指导所属优质学校按照“1+1”或“1+N”的形式与同学段或跨学段农村学校缔结城乡结对帮扶共同体。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帮扶式共同体60个,其中,张店区2个、淄川区12个、博山区10个、周村区7个、临淄区14个、高青县4个、沂源县11个。联盟式共同体建设根据区县域内各学校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按照“1+1+…”模式实施名校引领或强强联合,成立各具特色的办学联盟。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联盟式共同体41个,其中,张店区14个、淄川区8个、博山区3个、高青县9个、沂源县5个、高新区2个。集团式共同体建设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以区县学区为单位,按照“1+N”模式同学段或跨学段组建全方位、紧密型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即名校教育集团。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集团式共同体26个,其中,张店区6个、淄川区2个、桓台县8个、高青县9个、高新区1个。

(二)创新做法

1.聚焦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张店区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通过合并或优质学校兼并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力。如将相对薄弱的中埠小学和修文学校公办班划归祥瑞园小学、九级塔小学划归凯瑞小学、潘庄小学划归潘南小学、大张小学划归重庆路小学、金苑学校划归东方实验学校、马尚中心小学和马尚一中合并组建齐德学校、房镇中心小学和张店十中合并组建齐盛学校,全面推进集团式共同体教育管理改革,有效扩充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聚焦教育管理经验共享,有效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周村区积极推进共同体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经验交流和共享,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综合性或专题性教学管理经验交流会,采取座谈、观摩、讲座、论坛、互派管理人员等形式进行阶段性学习交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高青县加强共同体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引领,2018-2019学年度核心学校共选派11名中层及以上优秀管理干部,到成员学校担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成员学校的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水平。

3.聚焦提升教学质量,共同打造高效课堂。临淄区共同体内学校定期开展名师引领、同课异构、学科沙龙、班主任论坛等活动,组织名师、市骨干教师和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开展送教下乡,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村教师、青年教师发展。高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华侨城教育集团、宝山教育集团统一组织集体备课、教师课堂教学经验分享、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新教师岗位培训等系列活动,转变了集团内薄弱校教师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4.聚焦提升区域教研水平,构建共同体大教研体系。张店区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余映潮工作室”等项目的培训作用,尝试推行基于合作学习的“一日研修”活动,采取共同体教研管理模式,通过共同体学校业务发展联合体、学科中心教研组、青年教师发展联盟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学科教师梯队建设,发挥名师和教研员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区域教研水平的整体提升。周村区制定《周村区“三级联动”联合教研实施意见》,指导新一轮的“城乡发展联合体”工作。“三级联动”即“区域教研—联合体教研—校本教研”模式,活动形式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由区域各学科教研员制定学科学期主题教研工作计划,明确各学科的学科教研日,成立学科中心组,每学期开展2次区域主题教研活动;然后由联合体组长单位牵头,根据区域主题教研计划制定本小组计划,每学期至少开展4次联合体活动,其中2次按照进修学校要求,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推选出优秀课例,以备区域展示,其他活动则根据联合体的自身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教研活动;最后,各学校制定本校教研计划,按照计划开展教研活动。

5.聚焦优质师资共建共享,加大教师交流力度。博山区统筹共同体内教师资源,核心学校选派优秀干部、教师到帮扶共同体学校支教,帮扶共同体学校有计划地选派干部、教师到核心学校跟岗学习,2020年交流教师120人。高青县加强学科教师交流轮岗力度,2020年核心学校分别选派117名骨干教师到共同体成员学校交流任教,支持和推动成员学校学科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师资培养质量。

6.聚焦打造互联网+共同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博山区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时互动教学,如博山一中与博山镇郭庄中学两个学校的学生实现了在同一时间上同一堂课,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优质教育通过互联网实现同步,让城乡孩子牵手课堂,真正实现了城乡教育“零距离”,也让共同体结对帮扶工作落在了实处,对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城乡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示范作用。高青县实验小学与青城码头小学借助信息化平台,开通同步课堂教学,通过“教学计划同步、集体备课同步、课堂教学同步、课堂检测同步”四同步,实现了县域内名师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该校被确立为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同步课堂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践共同体》牵头单位。

7.聚焦共同体组建模式创新,不断拓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高新区积极引进国内优质教育专家团队和区外学校资源,以委托管理、发展共同体、学校联盟等形式实现联合发展。引进北京爱福生教育团队专家团队开展委托管理高新区第三小学,促进了第三小学的快速发展。华侨城小学与临淄金茵小学、青岛西海岸新区双语小学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3所学校通过共享资源、共同建设、共同帮助的路径,实现共同成长。高新区第八小学帮扶沂源县埠村希望小学、青龙山完小、鲍庄小学、两县小学,发挥高新区学校的带动作用。鲁能足球学校帮扶高新区第七小学,促进学校足球教育发展。高新区第一小学与安徽省萧县实验小学、高新区实验中学与桓台实验学校开展结对交流活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8.聚焦保障机制建设,确保共同体高效运行。桓台县设立教育集团化建设专项经费,用于集团内师资培训、教科研联动、优质课程开发、教师交流经费。研究制定《桓台县义务教育段学校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方案(试行)》(桓教体字〔2017〕54号),坚持“增量评价、优质均衡、创新发展”的原则,采取定期考核评价和分类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制度建设、队伍管理、学校文化、资源共享、教育教学、特色创新等方面对各教育集团进行“捆绑考核”和“单独考核”,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度进行一次。周村区制定《周村区小学教育教学“城乡一体化”评价办法》,对六个共同体进行捆绑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列入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成效与启示

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办学模式和新机制已初步形成,打造了一批管理运行比较成熟的帮扶式、联盟式和集团式共同体,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共同体建设,形成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质量提升的全市义务教育协同优质均衡发展新模式。下一步,我们将创新工作方式,探索构建新的发展机制。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评价一体化机制。探索共同体内部各学校捆绑式考核,以基础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要方式进行监督考核,引领共同体学校进一步明确责任、目标,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全面优化农村学校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加强在线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建立完善在线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通过开发、征集、购买等多种方式,深化市级“名师公开课”“一师一优课”“微课学习资源包”等在线优质教育资源库建设,合力打造城乡共享智慧教育的淄博品牌。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进一步梳理共同体办学模式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调度,选树培植典型经验做法,多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