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1日,《淄博日报》4版以《陶艺传承的“挑山工”——淄博理工学校陶艺分校办学侧记》为题刊发我市教育新闻,图文如下。

2018年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殷切希望山东广大干部群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挑山工”作为山东人在新时代下最真切的形象写照,一直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在自身的岗位上砥砺奋进。淄博理工学校就有这样一群人,扎扎实实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成为新时代陶艺传承的“挑山工”。
“山脚”出发 脚踏实地
陶瓷作为淄博的传统艺术,已经在这块大地上传承超过千年,如今已经成为淄博市一张重要的名片。文化的传承最终还是应该落脚在教育,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淄博理工学校李少鹏校长看准时机,积极与上级领导协调,在淄川区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7年在1954文化创意园也就是老昆仑瓷厂中建起了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淄博理工学校陶艺分校,开设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为我市的陶瓷艺术创作和陶艺的发展培养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
开设新的专业系,虽然一切从“零”开始,但对于该校的专业课老师来说,这个“零”又不是真正的一无所有。他们当中很多人就是陶艺专业毕业的,深厚的美术功底,艺术各门类之间的共通性,给予了他们极大地信心。加之学校周边有昆仑瓷器、泰山瓷业等知名陶瓷企业,刘永强、王一君等大师工作室,阎先公艺术博物馆,昆仑陶瓷博物馆等也同在园区内,有浓厚的陶瓷设计、研发、生产的氛围。在落成的三年时间内,学校积极同周边企业、大师工作室合作,共同进步。
陶艺分校就这样在承载着无数的希冀与期待中启程了,迎接他们的是一段又一段坎坷却充满阳光的旅程。
行至“山腰” 师生合力
陶艺教学不同于其他的专业,需要与传统接轨,同时也与时俱进,陶艺分校创新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摸索前行。
让课堂搬家——把课堂搬入企业。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企业技师与专业教师共同授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新的教学环境是对教学资源的深度挖掘。学校先后组织师生到泰山瓷业、刘永强大师工作室、李秋峰大师工作室进行企业见习与社会实践,在提高学生技艺技能的同时,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增强学生们对陶艺专业的认同感。2017陶艺班的梁淮予对记者说:“只有将自己置身于现代化的流水线中,才感受到自己在学校中的所学都有用武之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见习的经历使我获益良多。”
将陶瓷艺术大师请进课堂。学校先后聘请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刘永强、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方益鸣教授、山东陶瓷艺术大师曲冰、淄博工艺美术行业大师徐明等行业专家到校授课。在授课的同时,专家、教授们还积极结对专任专业教师,本着“传、帮、带”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专业老师技能,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升。朱光贞老师是陶艺分校彩绘专业的授课老师,作为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名师,她依然虚心向客座教授请教技艺。“每次跟业内大师们的接触,我都十分珍惜,每次交流和学习之后,我在课堂上总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传递给我的学生们。”朱老师兴致勃勃地说。
学校还建立了大师工作室,邀请行业内大师到校授课、收徒,旨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拜师、收徒作为陶瓷行业的老传统一直流传至今,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行业内尊师重道的体现。从2017年至今,刘永强分别将该专业11位优秀学子收为徒弟,经推荐评审,刘永强大师入选了山东省首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导师”。行业大师和学校的合作实现了双赢,甚至多赢。
将至“山顶” 风光无限
该校采用多元的课堂教学模式,换来了教学成果的显著提升,他们的进步也在各级技能竞赛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被问及师生进步的另一个秘诀时,陶艺分校负责人张博群说道:“我们要求师生们能‘以赛代练’,在比赛中找不足,在竞技中求进步,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更有针对性,师生们的进步才会更加明显。”
学校组织“一师一优课”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比赛,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在三年的时间内,该校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7人次,省级陶艺大赛金奖12人次,一等奖6人次,银奖7人次,二等奖10人次;市职业(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人次;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及创业大赛,该校教师先后获得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1人次。在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中,该校田禄勋和马小涵老师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授予“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杨鹏飞老师被评为“全国轻工技术能手”,车金祥等四位同学分别获得全国职业院校组二、三等奖。
同期在江苏宜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集成与发展大会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会议上,田禄勋老师被授予“中国陶瓷艺术与设计教育杰出贡献奖”。此次会议六年举办一次,旨在对在陶瓷艺术设计、教育、名窑恢复与发展、技艺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予以表彰。田老师对记者说:“作为教师,作为一名陶瓷工作者,最欣慰地莫过于传授的技艺能在学生身上闪光。”
在各级竞赛的舞台上,淄博理工学校的学子们都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在2018年山东省第四届陶瓷行业技能大赛中,该校有3名同学获得一等奖,4名同学获得二等奖,5名同学获得三等奖;在2018年第四十四届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大赛中,1名同学获得银奖;在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有4名同学获得一等奖,12人次获得优秀奖;在2019年淄博市第十届职业(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有3名同学获得一等奖,3名同学获得二等奖。
绝顶凭眺 山外有山
学校捷报频传,不断获得业内认可。
2018年陶艺分校被淄博市陶琉轻纺产业发展中心评为“淄博市陶瓷大师工作室”,并在2019年9月成功举行了陶瓷大师工作室成果展。2018年1月该校的“1954陶瓷烧制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还通过了首批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的评审,2019年9月获批山东省品牌专业,分别开始为期三年的建设;2018年11月陶艺分校与淄博泰山瓷业有限公司合作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培训基地揭牌。
学校还积极加强行业内的联系,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指导教学。承办了淄博市第十届职业(技工)院校技能大赛陶艺项目比赛;连续承办了山东省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陶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协办了第四十四届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大赛;协办并参加中国(淄博)国际木火节活动;参与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系列活动;参加由淄博市轻工纺织行业协会主办的“2018淄博市工艺美术行业创新年会”,开阔了师生眼界,加强了业内的交流。
淄博理工学校校长李少鹏语重心长地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陶艺专业来说,我们才刚刚翻过一个山头。传统陶艺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教育从业者就是新时代下的‘挑山工’,旨在为国家、为社会、为传统手工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任重而道远,我们的目标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座座亟待征服的名山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