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鲁中晨报》以《淄博市各区县资助中心采取多项措施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上学无忧》为题,刊发我市教育新闻,文字及图片如下。

淄博市各区县资助中心采取多项措施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上学无忧 记者 曲心健 通讯员田军 岳剑雪 岳华 报道 晨报讯9月1日,淄博市各所学校正式开学。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地享受获得知识的权利,在淄博市资助中心的指导下,各区县的资助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真正地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无忧无虑走进学校,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张店区:横向联动精准认定 张店区区教育局和体育局积极与张店区区扶贫办、民政局、残联等部门联系,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199条数据,低保家庭及低保边缘家庭、特困供养、孤残等特殊困难学生2903条信息与学籍信息进行就读信息比对,比对农村建档立卡186名,低保家庭及低保边缘家庭、特困供养、孤残等特殊困难255名。 此外,与淄博市所辖其他县(市、区)资助中心对接,将在张店就读的其他县(市、区)建档立卡学生一并纳入资助范围,确保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全部纳入张店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范围内,保证做到各学段建档立卡户学生及特殊困难群体子女资助全覆盖、无遗漏。2018-2019学年,张店区认定家庭济困难学生2064人。其中学前898名,义务段815名,高中168名,中职183名。 张店区精准认定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将党和政府的学生资助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切实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促进了教育公平,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博山区:贷款地点下移真正方便百姓 博山区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故乡,地处鲁中山区,南部山区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高。城区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父母下岗、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比较多。为方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上大学,博山区在区教体局大厅、白塔镇、源泉镇、博山镇等地设立了4个办理点。 今年,博山区按照国家“减征便民,优化服务”的部署要求,以学生书面承诺代替了民政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出具的证明,这样,学生就少盖一个章,少跑一趟路。今年需上传系统的材料也减少了,真正做到了“一次办好”。 办理地点的下移,大大缩短了群众办理贷款的距离和时间,提高了效率。仅仅两天的时间,全区已经为247名大学生办理了贷款业务,其中,源泉办理45名,北博山办理42名,白塔办理36名,三处乡镇办理的数量接近全区总数的一半,大大减轻了教体局办公大厅的压力。 淄川区:坚持“服务为先”确保 “一次办好” 近年来,淄川区大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以实施精准资助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规范资助管理,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实现了资助政策全学段全覆盖。 “服务为先”确保生源地助学贷款“一次办好”。2018年暑假,淄川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了解到“轮椅女孩”小康的困难后,按照“一次办好”的要求,进一步延伸服务范围,实施“送贷上门”为她办理助学贷款手续,帮助她解决实际困难。本着“服务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的宗旨,淄川区结合工作实际,主动作为,切实做到大学生生源地贷款无缝隙,确保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此项做法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2019年,针对有特殊困难、无法到现场办理贷款的学生,淄川区坚持服务为先,积极做为,继续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上门服务。 下一步,淄川区将以抓好学生资助帮扶工作作为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聚焦学生帮扶需求,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与帮扶措施,助力教育扶贫温暖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