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2012年,我市启动了每年一届的中小学生读书节,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改变人生”为基本理念,以“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爱上阅读,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学会阅读,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终身阅读”为目标,按照“校校有方案、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总体要求,坚持边阅读、边思考、边创作,全市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本届读书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推进全科阅读,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立足于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促进全面发展,不断创新丰富读书形式和内容,坚持必读书目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相结合、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阅读与创作相结合,促进读书和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扎实推进全科阅读,促进读书活动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发挥主题阅读活动的育人功能,中小学读书节活动品牌日益完善,人人爱读、乐享悦读的良好读书氛围日渐浓厚。为全面展示全市中小学读书节活动成果,即日起,将在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分类展出部分读书节活动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读《早晨从中午开始》有感 高青一中 高三(28)班 刘艺晴 作家的劳动绝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早晨从中午开始》,是阅读《平凡的世界》的必读之书,了解路遥,倾听路遥,感受路遥生命中最后的心血。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的绝唱,这部作品不仅简要记叙了作家一生的经历,而且集中表述了路遥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可以说这部作品还原了一个真实、鲜活的路遥。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善”的追求,显示出强烈的人民性立场。 《早晨从中午开始》记叙了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一切经过和感受。在进入《平凡的世界》具体准备工作后,是一个大量读书的过程。对于大师们的作品,路遥不仅试着拆卸开进行鉴赏,而且也敢于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对某些著作提出批判。在读书工作进行得差不多的情况下,立刻转入准备作品背景材料的工作。逐日逐月逐年地查阅、翻看搜集到的报纸合订本,并随手记下“有用”的东西。眼角糊着眼屎,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用了几个月才把恼人的工作做完。此后,又转入另一项工作,都实际生活中去,深入生活。提着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开始在生活中奔波。一切生活路遥都感兴趣。更凸显出路遥对生活的热爱。最终,决定到一个偏僻的煤矿开始第一部初稿的写作。 在路遥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通常情况下,凌晨两点到三点入睡,午饭前一个钟头起床,于是,早晨才算开始了。夜晚,当人们又一次入睡的时候,路遥的思绪再一次活跃起来。在《平凡的世界》全部六年的写作过程中,早晨都是这样从中午开始的。对于路遥,对于这部书,这似乎也是一个象征。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们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 在《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问》中,路遥认为,“不是仅仅对生活外在形式的体验,而是情绪、感情的体验,是一种做细微的心理上的体验,而这些东西是你作品里作重要的,也是最感人的地方。”这是路遥对创作的认识,也是对创作经验的总结。路遥的众多小说都渗透着他的某种经历,反映着他的情绪及对社会的思考。而《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一记随笔,更是路遥对生活和人生深刻体验之后的诗意表达。情感真挚,文笔流畅,表述自然,不仅是路遥人生经历和心灵历程的真实记录,更表现了路遥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 “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最涉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劳动自身就是人生的目标。人类史和文学史表明,伟大劳动和创造精神即使产生一些生活和艺术的断章残句,也是至为宝贵的。 ”看到这段话我真的觉得给我太多的感触了。“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我想你做到了。 路遥前辈42岁便与世长辞,这与他创作的背景和生活条件有很大关系。那个时候生活艰苦,温饱还是个问题。读完这本书才知道为什么关于路遥的书为什么很少,关于他本人的事件为什么那么地少,路遥前辈本人平时少言,确切地说他是一个安静而又潇洒的人,这种人格魅力让我钦佩。 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路遥前辈为给人类创造精神粮食,做出巨大贡献,他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