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普通高中教育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服务 > 普通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

淄博市第七届读书节优秀作品展示 ——我读我创作(高中组)④

2019-01-0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基教科 字号:[ ]

编者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2012年,我市启动了每年一届的中小学生读书节,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改变人生”为基本理念,以“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爱上阅读,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学会阅读,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终身阅读”为目标,按照“校校有方案、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总体要求,坚持边阅读、边思考、边创作,全市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本届读书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推进全科阅读,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立足于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促进全面发展,不断创新丰富读书形式和内容,坚持必读书目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相结合、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阅读与创作相结合,促进读书和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扎实推进全科阅读,促进读书活动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发挥主题阅读活动的育人功能,中小学读书节活动品牌日益完善,人人爱读、乐享悦读的良好读书氛围日渐浓厚。为全面展示全市中小学读书节活动成果,即日起,将在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分类展出部分读书节活动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说书人,听书人

          ——《红楼梦》读后感 

2017级18班  韩东风

 

周汝昌先生在与外国学者晤谈时,他总这样对他们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最好的——既有趣味又捷便的方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年岁渐长,再读《红楼梦》,已有几分感触,归结为一句话:说书人叹天下旧事如潮,听书人悲欢不过一壶新茶。

从大的方面看,曹雪芹自然是说书人,我便是那听书人。读时要似研墨,推回绕转,力握轻琢,或以泪沃之,或以血点之。一本读罢,合卷回神,复回之前心思矣。因不愿淡忘,便略记其人事,以备将来查阅。

 此书重笔写了大观园之兴起变迁,其中女孩们自然是重中之重,那金陵十二钗又首当其冲,但在此之前,还有个贾宝玉。

 贾宝玉衔玉而生,是当世一朵奇葩。学富五车,只不是“正经知识”,才高八斗,却用在了“歪门邪道”。多情善感,只喜与女儿交集,风流俊朗,只最后“一事无成”。因不爱名利,痛恨为做官而读书,贾宝玉被世人笑痴,却偏遇上个同好同求的林黛玉。若说前世,那便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在尘世也应是一段美缘,只是还有个不居其左的薛宝钗。

 宝,黛二人可以说是两种极致的美。若论外表,薛宝钗鲜妍妩媚,林黛玉风流婀娜;若论心性,薛宝钗老谋深算,林黛玉天真古怪;若论心态,薛宝钗乐观内敛,林黛玉悲观刻薄。从追求而言,薛宝钗与常人无异,喜功喜名,重情重利。而林黛玉则淡泊名利,爱好诗赋自然。无疑林黛玉这种性格是更为可贵而少见的。

红楼梦是一部充满矛盾的书,这二人便是一组矛盾,若非要论孰优孰劣,我认为林黛玉是优者。何以见得呢,书中第七回提到宝玉知道薛宝钗有股说不出的奇香,却是因久服一种奇药“冷香丸”所得。而书中第十九回中宝玉闻得黛玉身上也有另一股奇香,黛玉笑侃此为“暖香”,却实为黛玉的体香。二人各有一段奇香,黛玉的与生俱来,自内而外,宝钗的却要靠外物维持。自然黛玉更胜一筹。从此也可见宝钗爱外物名利而黛玉纯洁质朴无欲无求的特点。

就结局而言,大都说宝钗与宝玉结婚时黛玉泪尽而死,宝玉出家而宝钗独完余生。一说宝玉与黛玉订婚后,宝钗率强盗攻荣国府抢宝玉,但黛玉因之前宝钗陷害而与小红有隙,加之谗言错杀小红,因而不敌在花冢树枝上上吊而死,一月后才发现尸体。此处妙合“黛玉葬花词”(二十七回)中“谁看红残花落处(小红死时,落花葬处),便是红颜老死时”、“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之意。而宝玉整日被宝钗锁在屋内读书,闻此出走。宝钗与后来得势的贾雨村私下结婚,薛宝钗此结局倒应了薛宝琴“马嵬怀古”之意。听那一派人说此样结局,细细研究,倒颇有几分道理。一则此结局与五十一回薛小妹十首新编怀古诗中“蒲东寺怀古”所寓颇为贴合,二则黛玉上吊而死也符合她“玉带林中挂”的判词。

 原作后四十回丢失无疑是一大遗憾,可正因如此才让红楼梦有了不朽的魅力和研读的无限价值。对于结局,倒无需追问孰对孰错,品味其意才是正为。

 金陵十二钗无疑是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女儿墙”,其三十六人不便详述,甚至有二十一位尚不知其位次,便简述一番正册十二位吧。

  元迎探惜四姐妹,其名谐“原应叹息”。元春贤孝才德,入宫为贤德妃,给贾府带来“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最后暴病而亡。一说元春带兵抗敌大胜后被小人陷害,凌迟处死,如五十一回中“交趾怀古”所喻指。探春精明能干,颇有心机,在贾府衰败之后想用微小改革挽救贾府败局,却远嫁海隅,正合五十一回中“青冢怀古”所寓。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因其父贾赦欠债而被送去抵债,被丈夫折磨至死。惜春孤僻冷漠,能书擅画,最后弃世为尼,据脂批,过乞讨生活。

 王熙凤,风骚妩媚,精明强干,残忍阴毒口齿伶俐。贪财却毫不显现,索取贿赂,拿利钱放债,抄家时从她屋中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她所作所为无疑加速了贾家灭亡,最后“反算了卿卿性命”!一说被休弃后哭回金陵老家却被告发,在狱中受尽折磨至死,应了王熙凤判词中“哭向金陵事更哀”之意。

李纨,贤女节妇,年轻守寡,一生默默无闻,专心教子,最后贾兰得意,她诰命加身,却随即死去,如“钟山怀古”所言:“莫怨他人嘲笑频”,也是判词:“枉与他人作笑谈”。

 妙玉,性格孤僻古怪,带发修行,极通文墨,但“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贾府败落后被老和尚迷倒奸污而去,最后被老和尚卖到妓院草结一生。

 史湘云,父母双亡,却性情豪爽洒脱,襟怀坦荡,爱淘气,嫁给卫若兰后不久卫若兰死去,立志守寡终身。一说贾府败落后被劫去为妓,后被柳湘莲与逃出的宝玉所救。

秦可卿,袅娜纤巧,温柔和平,行事风流,因与贾珍关系暧昧,年轻早夭。据脂批其“淫丧天香楼”,又似为仙界警幻仙子之妹。

贾巧姐,自小为豪门千金,但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做侍女,幸而被刘姥姥所救,最后嫁与一周姓地主,详见判曲“留馀庆”。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把眼界放小些,进入故事里,照书看来,贾府上下便是那听书人,书听了许多,清茶换盏之间,却将教训忘了个干净,以致贾府快速衰落。

 第七十五回中谈到甄家获罪抄家之事,贾母听后也只是点头叹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便将此事翻过不提。可依前贾母过生日时问是否有屏风时“只有江南甄家一对……屏风甚好”可见甄家非但是豪门贵族,且与贾府关系甚密。对于此家顷然败落,贾家这听书人也只是一声便继续玩乐了。

兔死狐悲,人亦感其类而伤。王夫人常年不管事不知情,贾母年老人昏,而素以精明俭节著称的王熙凤却也对此无动于衷。为何该自省了呢,贾府内已处处流露出败象了呀!

再小了看,贾府中每个人都是听书人,却又是说书人,所说无非几字:贾府将败。

先看贾府的男人:贾珍与秦可卿暧昧不清致其淫表天香楼,贾珍贾蓉父子俩皆与尤二姐、尤三姐有隐,而贾琏又偷聚尤二姐,又得秋桐而忘尤二姐,贾瑞对凤姐淫心不放,贾赦对鸳鸯念念不忘……各个都色欲迷心,单这丑事便不知花去多少银两,数遭祸患,却“见人不知己”,一个个都要再试上几试。

正是应了秦可卿判词中“漫言不肖皆荣出,造祸开端实在宁”。(别以为不长进的东西都出自荣国府,造祸开端的其实是宁国府的人)。如此也就难怪宁府先败而荣府又稍存了。

再看贾府的女人:王熙凤为三千两银子逼一男一女双双自尽,毒逼死了尤二姐及其腹中婴儿,为收利银迟发全府月银,大闹宁国府,数次爆家丑于官府之上。赵姨娘刻薄尖酸,数次为小钱陷害宝玉,宝钗于流芳亭前嫁祸黛玉……

至于下人,通奸的,偷拐的,磨耳根的,更数不胜数,凤姐在时尚好,凤姐死后病时甚放纵不自知,无可赘述。

见不贤而自省的道路谁都懂,若说内部,便是由此了,之于外部,贾府两大靠山,北静王失势,元妃死,贾府失势。且四大家族中王薛 史三家衰落,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贾府的衰落时由盛至衰的规律,是封建社会的必然,这也正是曹雪芹想表达的,可叹可伤,可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