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2012年,我市启动了每年一届的中小学生读书节,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改变人生”为基本理念,以“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爱上阅读,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学会阅读,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终身阅读”为目标,按照“校校有方案、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总体要求,坚持边阅读、边思考、边创作,全市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本届读书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推进全科阅读,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立足于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促进全面发展,不断创新丰富读书形式和内容,坚持必读书目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相结合、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阅读与创作相结合,促进读书和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扎实推进全科阅读,促进读书活动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发挥主题阅读活动的育人功能,中小学读书节活动品牌日益完善,人人爱读、乐享悦读的良好读书氛围日渐浓厚。为全面展示全市中小学读书节活动成果,即日起,将在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分类展出部分读书节活动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城南旧事》读后感 临淄中学 高二19班 王国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这一首让人回忆离别的歌谣在《城南旧事》中浮现。 一位名叫林海音的女作家深怀着新旧时代交杂的那份感伤,忆童年的记忆写下了20世纪20年代北平城南的人情风物,世态炎凉。而这幅那个年代的北京风俗画,又以清新、淡雅、童稚的笔触,勾画出了普通百姓的命运遭际。细腻的笔法、清新的文字、优美的语言,为读者展开无穷广阔的生活画面。 在林海音的笔下,社会的蜕变,时代的变迁,都是透过女人悲戚、酸楚的命运来寻觅表现的。不论从什莫角度来分析,带着浓郁自传色彩和乡土风情的《城南旧事》都堪称经典之作。 读《城南旧事》时,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毕竟那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时代。因为深爱着的会被抛弃;值得怜悯与同情的会被世俗的眼光所鄙夷;原来正直的青年会被迫向生活屈服;深沉的母爱要因为生存而做出让步;年仅13岁的孩子要因为生死离别而努力摆脱自身的童稚,负起生活的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然而,不得不说是,看《城南旧事》时心头又会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失散六年的母女最终竟又重逢;因为所谓“门不当户不对”的两个年轻人在那样的年代可以最终走到一起;因为英子在爸爸花儿落了的时候,至少已经记住了爸爸说过的话---不要怕,无论多磨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样的温厚醇和,这样的纯净淡泊,这样的满食人间烟火之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林海音代身为英子成就了自己半个世纪的怀乡梦。她以一个孩子纯净的容不下任何尘埃的眼眸,给这个世界蒙上一层梦幻般的明朗。成人世界的痛苦于挣扎于是就滤去了浮世悲欢,还原成了生命的本来摸样。此时也褪去了世俗的烙印,取而代之的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生命。那种充满哲理的色彩,尽管只有两种颜色,却也体现了善恶美丑,酸甜苦辣,让人进入一种能从客观和当局者的角度来体会其中的精妙绝伦之美。图画和文字的交织,眼前看到的事项电影般活灵活现的画面。英子,一个奇特腼腆而且善良守则的人物性格被刻画出来。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童年时的美秒每刻都是一个人的重要段落。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是英子的童年却过得十分出色。她的童年时戏剧化的,但是却是很真实、纯朴,那样的纯净淡泊,弥旧温馨。 当读到一个感动的细节时,我竟为英子感到骄傲。一个六岁的孩子竟懂得友谊,懂得爱,这大概是一种来自生活的力量鼓舞着成长吧!读着读着,我的心时而心惊肉跳,时而轻松安闲。我觉得很稀奇:难道英子不害怕秀贞吗?看到最后,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出色,是因为她有一科纯洁净化的心灵,正是她有了这一颗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而世俗上的快乐,不过是金钱和名誉。可以说,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样闪光,像玛瑙一样纯洁,像水晶一样透明,像牡丹一样鲜艳。 现在,我已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很快,我即将离别童年,踏上人生的木舟,感受林海音女士缅怀童年的心情。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愚骏而神圣吗? 《城南旧事》就像夏浪里的一缕清风,让我知道别错过童年,花儿谢了还会开,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我的童年一去无影踪,我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希望《童年》这首歌将在我的心中轻轻吟唱······永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