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普通高中教育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服务 > 普通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

淄博市第七届读书节优秀作品展示 ——我读我创作(高中组)16

2019-01-2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字号:[ ]

编者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2012年,我市启动了每年一届的中小学生读书节,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改变人生”为基本理念,以“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爱上阅读,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学会阅读,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终身阅读”为目标,按照“校校有方案、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总体要求,坚持边阅读、边思考、边创作,全市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本届读书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推进全科阅读,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立足于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促进全面发展,不断创新丰富读书形式和内容,坚持必读书目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相结合、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阅读与创作相结合,促进读书和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扎实推进全科阅读,促进读书活动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发挥主题阅读活动的育人功能,中小学读书节活动品牌日益完善,人人爱读、乐享悦读的良好读书氛围日渐浓厚。为全面展示全市中小学读书节活动成果,即日起,将在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分类展出部分读书节活动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复活》——人性与温存的回魂

山东省淄博第十一中学 高一1班 杨雯靖

凡是青草没有锄尽的地方,都是一片翠绿,生意盎然。

——列夫托尔斯泰

作为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一部作品,《复活》以其深刻的社会思想印证和对人性光芒的赞颂广为世人所知。在19世纪70-80年代俄国这段黑暗压迫的历史里,农民与地主阶级的斗争残酷而又隐晦,矛盾日益尖锐。作者为深入了解农民阶级的生存状况,在晚年也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不仅以文字向社会宣判,也亲身投入到19世纪80年代沙皇专制斗争中的赈济活动中。于是《复活》诞生了,带着批判与称颂,成为社会对抗间给世界的最美好的礼物。

小说从两条线,即两个人物的命运来表现复活主题。

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矛盾体,在人生前段他积极向上纯洁善良,他比任何一个贵族都更有理想更有追求。中段,他误入世俗,玷污了他初期最纯洁的追求,却又在一场意外的审讯后,用忏悔审判着自己的心灵,最终揭露了自己的虚伪可憎。在他忏悔的过程中,他开始披露沙皇统治下的黑暗与腐朽,身为贵族,却为所有贵族手下的农民伸张正义,要求人权。

不难看出,聂赫留朵夫的复活,是人性的复活,透露着刺破黑暗的光芒。

女主人公马斯洛娃是俄国中下层人民的真实写照,作为婢女,她过着不受人尊敬且稀松平常的生活。直到她遇见了聂赫留朵夫并和他两情相悦,一切都显得光明而美丽。可是因为聂赫留朵夫的罪孽,她逐渐堕落。在饱受苦难和领略了残酷现实后,她陷入了绝望,被误判,被流放,一切光明断流,只剩下自我的堕落。可同样也是因为那场审判,聂赫留朵夫用忏悔唤醒了她一直深藏心底的那份温暖。此后,她进入了革命者的范畴,并为此奋斗了终生。

马斯洛娃的复活,源于她心底的宽恕和救赎,苦难是她一生的命运,却也是她挣破枷锁的支撑。

我花了四天时间去看完这部作品,却无法用四天时间诠释它的内涵。可是我越回想,越觉深刻。结合着历史,我仿佛看见沙俄时代的阴暗与斗争;结合着人性,我仿佛看见了专制主义下的锋芒与温存。

透过时光,我感受到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向光明伸出双手,那双手犹如祈求,却又好似奋争。曾经通过阅读,我有幸了解到“托尔斯泰主义”尽管只是略略了解,我却觉得那是压迫年代里,最高尚的道德外露。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这些带着浓厚时代感的词曾让我云里雾里却又深感震撼,我总觉得它们包含着一股阶级对抗的冰冷力量,又不乏一份炙热的温度。

而今读了《复活》,我终于明白,托尔斯泰最想表达的只不过是一种对安定和平等的向往和追求。所谓“托尔斯泰主义”,即使满含对制度,对社会对宗教的批判,最根本的基调依然是一潭温泉,柔暖世人冰冷的心。如书名一样,他希望世人复活——人性和心底永存的温暖。

谈及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本身,他是个宗教主义者,毕生信仰宗教,然而却深刻地抨击着黑暗神学和教会。因此,他本身也是个矛盾体。虽然聂赫留朵夫在现实中已有原型存在,但托尔斯泰的取材也定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的目的。马斯洛娃的余生奉献于革命事业,而托尔斯泰是个反共产主义者,在《复活》里,他给了马斯洛娃以新生,也如同给自己以救赎。复活,复活的是一切,终是自己。

沉思间,不由产生敬意。是对那些为了人民共同利益奋斗的人的敬意;是对那些身居高位却心系天下的人的敬意;也是对那些身惹尘埃却坚于抗争的人的敬意。身处和平年代和平国家,我为此感到荣幸和安心,但并不代表过去的挫败和屈辱不会被铭记。说起胜利我们提及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倒也不如说是一种复活——光辉的复活。

也许我不能全懂托尔斯泰的信仰,也许我不能参透那些抗争中的苦难,也许我不能将过去解读,不能将未来定义,但《复活》所带给我的已然如日光下澈——穿透信念,跨越艰苦,复活心底的温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