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淄博日报》以“野百合也有春天——一所务工子女小学的党建故事”为题,刊发张店区教育新闻。图片及文字内容如下:

野百合也有春天
——一所务工子女小学的党建故事
张店区新华学校是一所有着65年历史的袖珍老校。其前身是山东新华医药集团子弟学校。2008年6月,学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成为张店区务工子女入学定点学校。
现在校学生460人,其中随迁子女423人,占学生总数的92%。家长忙于生计,早出晚回,无暇也没有能力顾及孩子学习乃至生活。大多数孩子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卫生习惯差,学习习惯更不好,就像山中的野百合朴实但又随性。
面对教育窘境,学校党支部向全体党员和教师发出号召:不放弃,不抛弃,开展“春风行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改变,让“野百合”也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春风吹进我家门
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第五届孝感淄博十大模范人物樊爱民老师,走进了女孩亚萍的家里。
靠近铁路广场的垃圾场附近两间被闲置的小屋,就是孩子的家。屋里墙壁斑驳,除了床,就只有一张餐桌兼书桌的破茶几。一切生活用水,都得到候车室里面去提……看到这一切,樊老师深感家长的不易。随后,帮助孩子申请了助学资金。
就这样,党员带头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走进学生家中,走进他们的店里,走到他们的水果摊边……如缕缕春风吹进务工子女家庭,触动着老师,温暖着家长,激励着学生。
家访归来,老师们的教育行为在改变:王冬老师带领家长和孩子一起“跟随二十四节气共生活”,清明画蛋、谷雨种植、夏至做凉面、冬至包饺子……孙即锋老师每天晚上通过班级QQ群,解答学生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家长们感动地说:“能遇上这样的好老师是孩子的福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游学识得春风面
亲子游学,在很多城市长大的孩子来看,是稀松平常之事。然而,对这些务工子女却是奢望。为此,学校设计实施《假日游学课程》,邀请家长带领孩子们“游学淄博”。
课本博物馆、黑铁山烈士陵园、蒲松龄故居、周村大街、临淄古车博物馆……亲子游学使孩子们了解淄博,爱上淄博,在童心里种下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种子。
春风化雨润我心
“早餐可以买个火烧解决,也可以早起精心准备。每天早起精心准备早餐,是我一天中重要的事。生活的仪式感,不需要多么奢侈与攀比。亲爱的老师们,过有仪式感的生活,从一顿精致的早餐开始。周三,早安!”
每天早晨,老师们在党支部的“新的一天早安”中开启快乐的一天。早安絮语,或点赞好人好事,或谈论国家大事,或关注师生身心健康……集结成册的《新的一天早安》成为教师的师德读本。两年多来,早安絮语如春风化雨,润泽教师的心灵。
春风十里正如你
“生活上,他是我的老大哥;教学上,他是我的师傅。两年来,他先后在核心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八篇……”这是党员毕艳娜老师在讲述师傅——党员时代先锋宋华伟的故事。
在“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中,学校开展了“讲述新华故事”活动。一个个故事,展现着新华教师的风采,激励着大家争做“四有”好老师。
花儿盛开,蝴蝶自来。新华学校春色满园。省级课题《提高小学务工子女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荣获2018年省基础教育成果评选二等奖;家校共育典型经验先后在区、市、省专题会上分享;德育品牌《自信之帆》,荣获市第二批德育品牌;男子排球队荣获2017年市气排球比赛冠军;《玩转老游戏》获区级年度创新项目;《小快板唱响十九大》登上2017年12月25日《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头版头条;《童心向党》图片新闻刊登在2018年4月3日《中国教育报》……
党建领航学校发展,从四面八方来到新华学校的“野百合”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尽情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美丽,吐露着属于春天的芬芳。(作者尹君,系张店区新华学校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