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第六届全市道德模范表扬大会。会前,市各大班子领导同志集体会见了第六届淄博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会上,对第六届淄博市道德模范进行了颁奖,第六届淄博市道德模范共评选出“助人为乐类”、“见义勇为类”、“诚实守信类”、“敬业奉献类”、“孝老爱亲类”道德模范21人,道德模范提名奖10人。全市教育系统8名师生榜上有名,其中5人荣获“第六届淄博市道德模范”称号,分别是淄博建筑工程学校学生王荣昌、宋京鑫(见义勇为类)、淄川区峨庄乡中心校教师单葆科(敬业奉献类)、淄博市技师学院教师王希友(敬业奉献类)、周村区特殊教育中心教师乔秀梅(孝老爱亲类);3人荣获“第六届淄博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分别是高青县中心路小学教师贾善营、沂源县张家坡中心学校教师王增成和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商家镇西岔村学生孟德豪。为进一步扩大全市教育系统道德模范人物的影响力,发挥模范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我们将道德模范的优秀事迹在淄博市教育局网站、淄博教育发布等网络平台进行展播,供交流学习。
简介:贾善营,中共党员,1969年4月出生,1990年12月参加工作,高青县中心路小学教师,曾荣获山东省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先进个人、山东省最美孝德家庭、淄博市学雷锋活动先进个人、淄博市教育系统财务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7年12月荣获“第六届淄博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
感恩无止境 孝道无亲疏
——记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贾善营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这是贾善营最喜欢唱的两首歌。
父母虽然都已过世,但每当唱起这两首歌,他立时泪眼朦胧,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依然时刻萦绕心头。
家境贫困 自强不息
贾善营的父亲贾风贵1951年2月参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几经生死留下了伤残,回国后担任村干部多年。由于家境贫困,生活困难,导致多种疾病缠身,一直无子女。为了老有所养,贾风贵抱养了一个三个月大的婴儿,就是贾善营。
贾善营8岁上学,家庭十分困难,是村里有名的特困户。在他的脑海里,童年时光只有苦难和艰辛的记忆,那时候家里经常没有粮食也没有油吃,靠挖野菜充饥,饥饿、病痛经常折磨着一家人。幼年的苦难让他养成了朴实、善良、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精神品格。为供应他上学,父母省吃俭用,将唯一分到的二斤大豆油卖掉,为他交上了学费。家境的贫困和父母的慈爱,使贾善营比同龄人多了几分懂事和勤奋。上初中后,他更加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品学兼优,初中三年一直担任班长和学习委员。198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县一中。当时他是贾王联中唯一一名考取一中的应届毕业生,在四村八乡引起很大轰动。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读高一的下半年,父亲由于操劳过度、营养不良,患上了严重的眼疾。为了给养父治病,家里负债累累。面对巨大的家庭不幸,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用一个羸弱少年的双肩,早早地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时刻提醒自己。他背着干粮、带着咸菜徒步上学,周末回家帮父母分担一些体力活,人力拉车、人力耕地、挑水、担粪、除草……无所不做;课间,就在学校勤工俭学,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经过不懈努力,1988年9月,他以骄人的成绩考入惠民地区教育学院,成为村里的第一名大学生。
反哺父母 孝创奇迹
参加工作后,贾善营将那一点微薄工资的一部分用来归还父亲治病以及自己读书欠下的外债,另一部分捐助了学校几个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学生。就在经济状况就要好转的时候,1992年6月2日,母亲因为高血压病昏厥住进了县医院,他四处借钱、贷款,加上自己偷偷卖血收入的200元钱才凑够了手术费。母亲的那次手术花了二千多元,手术过后,母亲的病虽然有所好转,但已经失语、半身不遂、不能自理,仍需继续服药治疗,家庭也从此债台高筑。因无钱治疗,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他在工作之余,自学了静脉注射、针灸等护理康复技术,一有时间就为母亲诊治,为老人洗衣做饭、晒被端屎端尿,使植物人状卧床15年的母亲竟活到了78岁,比医生的预言整整多活了11年。
屋漏偏遭连夜雨,船漏又遇顶头风。1997年5月3日,父亲因操劳过渡、营养不良而患了胃癌。面对接二连三的不幸,这个肩负侍奉两个病人的孩子没有在苦难面前低下头。他在心里无数次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让父母幸福。”他贷款五千余元,说服了担心手术出现意外的大伯、叔叔和乡亲们,果敢地从外地请专家为父亲做了手术,但医生却告诫说病人可能仅能存活3至5年。术后,他竭尽所能为父亲购买营养品,尽最大努力照顾二老的起居。手术已经过去了16年,父亲仍然健康快乐幸福地活着。尽管,父亲在2000年和2003年患了两次脑血栓,而且又有高危哮喘病的困扰,随时都有致命的危险。他都不畏困苦,克服了重重困难,帮助父亲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死神。
感恩一生 传承孝道
为了让父亲多活几年,享受新时代的美景,贾善营每年冬季入冬前就将老人接到县城养老,祖孙三代同居一室;春季依老人的意愿送回老家享受田园风光,但他隔三差五回家看望。每星期六、日带领妻子和儿子雷打不动地和老人同住、同吃,让老人得到心理上、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有助于身体健康。
2004年4月学校组织了一次健康查体,贾善营被查出患上有“椎管狭窄”疾病,需要马上手术,否则有瘫痪危险。为了老人和家庭,他权衡再三,毅然去上海做了手术。手术花费10万余元,全部都是借资和贷款。
为了不忘那段艰辛的生活和不堪回首的缺医少药现状,为了报答众乡亲的关怀和帮助,现在他又说服十八岁的儿子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专门去莱阳学习针灸按摩护理技术,学成后回到缺医少药的家乡,义务为乡亲们治病,让贫困的乡亲们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实现他那“感恩无止境 孝道无亲疏”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