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教育局
教育信息化
当前位置:淄博教育局
> 站群 > 直属单位 >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

传承中华文化  开展数字书法教育

——高青县中心路小学书法教育纪实

2018-02-2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字号:[ ]

写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汉字传承中华的文明,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书写汉字的过程是一个提高审美情趣的过程,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锻炼孩子的毅力,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写字教育也是素质教育。良好的写字习惯,不仅影响到学生各科的学习,对其终身的为人处世态度的形成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青县中心路小学一直非常重视写字教学,成立了写字教学指导小组,开设了书法教学校本课程,制定了详细的写字教学规章制度。设有专任书法教师1人,兼职书法教师30人。低年级每周一节硬笔写字课,高年级每周一节毛笔写字课。每班还安排了固定的晨写和午写时间。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浪潮和教育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在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我校于2011年率先建成了专门的数字书法教室2间、书法网吧1间。每个普通教室也陆续安装了网络版的书法数字化教学系统。

首先,它通过先进的压感技术,实现了触控笔能够在电子白板上模拟出毛笔书写的感觉和效果。在实际教学应用中,这套系统也自带了完整体系的中小学书法教材,从每一个例字的间架结构,字形特点,书写要点都有动画演示。这让学生对每个字的书写方法有了深入全面的理解。最重要的是,系统本身集成了两千多个常用汉字的规范书写视频,并且能够循环播放,在书法教学中极大地解放了教师,让教师深入到课堂中去,学生练习时一边观看视频中的规范写法,一边接受教师的个别辅导。

这套系统在普通教室里运用,意义则会更加非同一般,因为在我们的教师群体中,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规范地书写毛笔字。熟练运用书法数字化教学系统,让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给学生上一节精彩的写字课。从这方面来说,数字化书法教学极大的缓解了当前书法教师不足的状况。

在数字书法网吧,同学们亲身体验数字化书写,畅意浏览传统书法知识,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早地扎根于稚嫩的心灵,慢慢开花结果。我校把书法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作为学校重点教育品牌。创新的书法教学特色,先进的书法教学设施,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使我校在同行学校中脱颖而出。

2012年9月,我校50多名学生在中国(高青)首届黑牛节上作书法现场表演,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我校书法教师马渤海老师的多幅书法作品分别入选“淄博市首届青年书画大展”和“淄博市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几百余名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县、市书法比赛中获奖。2013年8月,我校三名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全国“人教杯”书法大赛中获优秀奖。

数字书法教育作为我校素质教育的新亮点,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和各地教育同仁的肯定和鼓励。县委、县府、教育、文化等部门多次到我校调研,指导工作,把我校作为创建“中国书法之乡”的特色典范。县委书记数次亲临我校指导,为我校题词,确立我校为“高青县青少年书法教育基地”。

2013年4月17日,中小学中国书法数字化教学基地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淄博市教育局赵新法局长亲临我校书法课堂听课,并为我校题词:“教真育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赵长刚为我校题写了 校训。

2013年11月14日,我校被确立为“山东省王羲之书法特色学校”。时任中国书协理事、省书协主席顾亚龙先生参加了揭牌仪式,深入书法课堂,指导学生写字,并为学校题词“书以载道”。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孟鸿声为学校题词:“进德修业”。

 这些既是对我校书法教育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和鼓舞。

2013年12月29日,高青县创建“中国书法之乡”现场会分会场在我校举办。

2014年5月27日,由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山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现场会在我校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各地市的代表共计16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校教师杜作风执教了《日字旁》一课,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好评。省教育厅王积众副巡视员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15 年4月16日,山东书协王羲之书法大讲堂活动在我校数字书法教室举行。淄博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熙敏为师生上了一节形象生动的书法示范课。

2015年 4月27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开发处处长韩军来我校就数字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调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校励精图治,经过几年的书法教学改革,2015年10月9日,“淄博市重点课题‘小学生实用书写教育优化策略的实验研究’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当前,我校正在探索一条数字书法优化书写教育的发展之路,努力让全体师生在书写实践活动中传承中华文化,受益终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