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2012年,我市启动了每年一届的中小学生读书节,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改变人生”为基本理念,以“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爱上阅读,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学会阅读,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让淄博的每一个孩子终身阅读”为目标,按照“校校有方案、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总体要求,坚持边阅读、边思考、边创作,全市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本届读书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推进全科阅读,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立足于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促进全面发展,不断创新丰富读书形式和内容,坚持必读书目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相结合、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阅读与创作相结合,促进读书和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扎实推进全科阅读,促进读书活动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发挥主题阅读活动的育人功能,中小学读书节活动品牌日益完善,人人爱读、乐享悦读的良好读书氛围日渐浓厚。为全面展示全市中小学读书节活动成果,即日起,将在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分类展出部分读书节活动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楼台雾散记
淄博实验中学 2017级27班 张若瑜
题目 江宁父苦心盼 京城子无意决
正名 楼台雾但将散 心中瘴终难全
楔子
(外扮老翁上开)老身姓解,江宁城东一介草民,世代为农,不通翰墨。家贫如洗,所幸贱内生得一子,唤作子渡,年近及冠,是个读书之料。寒窗十数年,今岁欲将上朝取应,若得天佑,捐的个一官半职,想来是不愧列祖列宗,我一家老小,无衣无食之日方可暂暂解脱。举家期望,全担靠他一人身上哩!
【赏花时】江宁有翁在城东,卖儿鬻女路途穷,暗思命将终。无言对祖宗旧冢,唯盼小子应是个读书种。
今日我瞧着大雾将散,水汽蒙蒙,道不得个“云开雾散去,暖阳分外娇”,我家子渡今日进京赶考身影去,愿他拨开个迷雾重重,换来个紫蟒乌帽。
【幺篇】楼台水榭迷雾散,一天星斗焕文章。长亭古道别,功名利禄,尽付书卷中。
第一折
(正末携箱笼引俫人上开)小生姓解名舟,字子渡,本贯江宁人也。本是贫贱之家,自幼举家省吃俭用,方得以执卷读书。今日长了这近二十岁,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正欲往京里赶考去。自知家里唯靠我一人中,可谁又晓我心实不系在功名上?若能仿古今山隐之士,云深不知,采菊东篱,把酒言欢,山花对酌,钻透古人文章,吟遍天下诗赋,方合我心意。倘使我游走朝野斗角中,落得个香事权贵,半生碌碌,如何之难也!可正是,万金宝剑不欲藏秋水,满马春愁已然压绣鞍。
【点绛唇】萤窗雪案,满腹文章,心不在。炙手权贵,难全事一桩。
(行路之间,那前方忽见得一群人马,折扇轻舞,翰墨飘香,口中吟的是苏子词,“竹杖芒鞋轻胜马”;唱的是陶潜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何许人哉?如斯之潇洒也!(正末作犹豫不决科)待我上前结识一番?又恐乱了心志,负了一家老小。好生愁也!
【混江龙】负诗书经传,行路忽逢偶然间。将心思紧瞒,把纸笔磨穿。殊不知一腔心意早藏二十年,又难防云路鹏程青云上。才高不随俗人志,时乖不遂解舟愿。心如雾霭蒙,何日得一散?
眼看着走马声渐远,吟诗声暂歇,心惶惶转首赶路间,手颤颤欲将四书温。呀!二十年晨诵暮吟,子曰书云,此刻间早已乱做一团,纠缠不清也!为之奈何?明日便是应试时,心上焦急,不料更是难记一篇半句,如何是好?
第二折
(次日,晨雾熹微,正是取应之时,四海书生鱼贯入,解生亦在芸芸中)
(小末执文房四宝引解舟进小间上)这便是你几日里起居休息、提笔作文处,疏食饮水自备,笔墨纸砚已奉,请入罢!(正末携箱笼躬身入)劳烦哥哥费心。(小末下。)(正末作环视科)此处,风不入,雨不闻,四壁困我身,空对一桌纸笔,作些诗云子曰酸风文。遥想那环佩马铃声叮咚,诗词笔墨清新赋,此心何日能全耶?
【上马娇】这的是考场上,休猜做了逍遥天。呀,谁想著赶考半途遇神仙!我这里宜嗔宜喜心已痴,偏、难负家中愿。
(正末作焦急科)踱步半晌,仍是胸中无言;残漏声催,难写半句文篇。恍惚间,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案上红烛似白晕,手中狼毫作黑烟。欲闻之,尚在现否?今在何方?是梦耶?非梦耶?何以又听得那风铃儿脆脆,马蹄儿声声近?何以又握着湘管一支,眼前似是一纸白卷?
第三折
(白雾缭绕,似是梦境状)
( 正末作茫然科上)此是何处?白雾茫茫,并无散去之势,楼台水榭,若隐若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马铃儿声由远及近响)呀,这铃儿我识得,怕不是数日前的魏晋贤士,东篱陶潜?(众生扮骑马上)这位贤兄,何以称呼?(正末拱手作揖科)小生姓解名……(一生大笑科)我自知你,你便是解子渡,前日一面之缘,我见你颇有山林高士之相,不欲缠身于那些个“之乎者也腌穷俭,诗云子曰酸风欠”,不如随我等游艺中原,又何妨书剑飘零、脚跟无线?(正末作大喜科)实乃小生之幸!可小生赶考是为家中父老,只恐不得……(众人忙拉上马)随吾等去也!
【油葫芦】薄雾将散破晓出,马蹄处此地偏。九曲长河风涛现。把栏杆拍遍,漫天风云卷;凤尾森竹处,龙吟细细闲;游九州,串百川。一路诗书早吟遍,却便是心箭早离弦。
【元和令】今日个是好天,却不想于午后忽的风云变。则看着浓雾忽垂昼将昏,天际处似来了人烟。细看时竟是一队朝野官员,乌纱帽戴遍。
(正末心下一慌)各位是何许人也?(领首官员作怒喝科)你可是江宁解子渡?(正末慌附身科)正是小生。(官员仍怒喝科)你本是京中书生,寒窗苦读,心下装的是四书五经千古贤,谁教你擅自作离经叛道、负了你家父幼弟?你可知你江宁家中段米断炊几日连?倒有脸逍遥自在,只顾吟些闲散诗篇?你可知错?(正末大惊科)竟不想家中光景已如斯,小生知错了也!(官员挥马鞭云)赶尽你这不孝子,从此后再不许来京焉!
第四折
(白雾尚未散去,依旧是考场小间,正末于桌案惊起科)呀,元来是大梦一场!
【寄生草】铁铃声仍在,冷汗透涟涟。纸卷早已濡湿见,墨迹晕染笔砚翻,残漏更是催百遍。你倒是大梦一场方惊起,我这里考官期限不等欠。
(正末悔恨科)二十年刮垢磨光、挑灯夜读,一朝白费,满纸空文,我死也!
(小末扮书童上)这位公子,时辰已至。(上前欲执卷,大惊科)呀,你怎的一字未写?
【幺篇】闲云志难全,青云阶已碎。回首愧见家中父,展望不见前路远,天下之大不容解。只怕是此生惭对世间人,倒不如一死方休还阴间。
(正末长啸科,以头抵墙,霎时间,血光四溅)原来世,再不必瞻前顾后,得遂我心中之志也!
(灯烛渐灭,外扮老翁唱云)
【随尾】难怪江宁父老贫,不怨解舟闲云念。只道是孝义自由两难全,换旁人又作何愿?
(解生血溅四壁处,楼台雾散。雾是心中瘴也,而今人已尽,雾散去,瘴真除耶?功过是非,但留有后人评也。)
作者备注:创作形式是剧本,不是现代剧本,是仿照类似于《西厢记》《窦娥冤》等的中国古典元代杂剧形式。